《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老地方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1
夏日,烈日炎炎,白云也仿佛怕被烧化了,悄悄地躲了起来,池塘里,蛙声一片。
而我正在看《爱的教育》,并被其中的一篇吸引了。
主人公安利柯的老师病了,安利柯和同学们听了这个消息后,大家都没精神了。于是,他准备去看老师。安利柯的母亲说,你们的老师是累病的,是为你们操心过度了。他来到老师家,看见了墙上有许多学生的照片。老师让安利柯毕业时也给他一张。好让自己临时前看看这些学生。
这位老师没有孩子,他把学生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爱都无私奉献给了他们,而孩子们也深深地爱着他,这老师一病,孩子们都很担心,连上课都没有精神了,生怕会失去老师。孩子们把老师也当作了自己的亲人,给;老师带来了欢乐,可想而知,这位老师有多么的伟大!
曾读过一首献给老师的歌:您手中拿得明明是一根粉笔,却有人说,它是一条奔流的溪水,它流过一片片心灵的土壤,播下智慧,也播下情谊……每当我读到这里,就会让我想到安利柯的.老师,和我以前的葛老师。
葛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老师。虽然我们儿时的调皮会让老师操心,不过葛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在我们的心灵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这些幼小的树苗在她如甘露般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在小河边玩水,不幸掉了下去,他浑身湿漉漉的,冻得直打颤。葛老师发现后,立刻把自己身上的羽绒服脱下来给他披上,还赶紧和他家长联系给他换上了干净温暖的衣服……您瞧,我们就是这样在她关心和爱护下长大的。
感谢您,葛老师!虽然您现在不教我们了,但在我的心中,您永远都是我最敬爱的老师!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2
《爱的教育》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的记事,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和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作者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待这个充满爱的世界;用一个纯洁的心灵来理解这个世界的是非对错以及爱的真正含义;借用恩里科“幼稚”的笔触来描写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了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现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文中的语句没有经过刻意讲究的修饰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却给人以一种真实的情感,一种朴实的爱,这使作品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
全文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恩里科的父母。他们在恩里科的成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件件细微的事中,不仅用言教,还用身教来引导恩里科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小泥匠坐的那把椅子的靠背被他衣服上的石灰弄白了一块,恩里科想用手去掸,却被父亲制止了。起初,我不太了解文中父亲的行为。但当我继续往下读时,我才明白,这是对一个人自尊的爱的维护,也是对劳动的敬仰和热爱。我还记得,那位父亲是这样说的:“凡是劳动所带来的,不论是什么,都不是肮脏的。当你看到辛勤劳动一天回来后的人们时,千万不能说:‘这个人真脏。’而应该说:‘他衣服上的是劳动的痕迹。’”这句话不仅仅会被恩里科所牢记,我们千千万万的人民都要记住,因为劳动是光荣的。恩里科的父亲告诉我们劳动是伟大的,要热爱他人的劳动成果,劳动的人应受到赞扬和尊敬。让我们爱所有的劳动的人们,爱我们周围所有的人。
当然,文中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深受启发的日记,但是始终离不开一个爱字。书中博爱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懂得,对母亲,父亲,同事、学生以及一切一切爱我们的人,我们都不能让他们伤心,对深受苦难的人我们不能装做视而不见,而应该立即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工作了,更有同事的关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过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爱是包容,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3
我读了一本触动人心的书,也是一本有关爱的书。
这本书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4
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每一个故事都令我回味无穷,就像亲眼所见到一样。在一行行的文字中,蕴含着作者的感情,用一句句有趣的言语把每个故事描绘的惟妙惟肖,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是泼来可西以优异的成绩感化了他经常喝酒的爸爸。他的爸爸经常喝酒,而且,每次喝酒回到家里都会打他,可是,即使是这样,泼来可西也从不抱怨,从不怨恨他的.爸爸。如果是我,我一定会这样想:为什么我有一个这样的爸爸啊,我什么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得到父爱呢?这对我太不公平了。泼来可西能这样一次一次的原谅他的爸爸,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他对父亲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单纯的。我们呢?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每次回家以后,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把玩一推就不吃了,你可知道,妈妈做饭多不容易;在你只顾得玩游戏时,父母叮嘱你要学习,你不但不听,还反冲他们发火……
这样的事常在我们生活中发生,而我,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嫌父母唠叨、嫌他们做得不够周全。但是,和泼来可西比起来,我们多幸福啊!不用以优异的成绩来换取父母的疼爱。
我们要学着理解父母,当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照做,他们就不老到了吗;如果让我们自己来做饭、来管理一切事物,我们不可能像父母做的那么细致。
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是每一个孩子的义务的责任。多和父母交流交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学习生活,这样他们才会放心。多问候一下父母,让他们觉得我的孩子长大了,会关心别人了,这就是他们的最大安慰。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5
暑假作业早已写完,闲来无事,翻开《爱的教育》,品味安利柯、甘伦、戴洛西等人的校园故事,令人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作者埃·德·阿米琪斯通过十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观察他所在的班级、老师、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的感人至深,那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小故事往往催人泪下。秉性纯朴仁厚,极富同情心,喜欢帮助别人,看见别人的优点,就立刻模仿别人,是一个极富进取心,不可多得的有为少年安利柯;一派天真无邪,极有正义感,时常帮助弱小的甘伦和做事有才干、有学识,运动方面均出人头地,极受全班同学尊敬的班长戴洛西等人的角色更为这段故事夺人眼目。
有一次,那格的母亲到学校来找甘伦,校长让安利柯去操场叫甘伦。甘伦的心里很是紧张。到了校长办公室,那格的母亲早已等了很长时间,她是来向甘伦道谢的。原来,那格在班里常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他个儿很小,身体很弱,而且又是驼背,大家见了就嘲笑他,那格只能默默的趴在桌子上哭泣。是甘伦挺身而出,教训了同学,那格不再被人欺负,从此,他们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兄弟。那格的母亲见到甘伦后连说谢谢,为了感谢甘伦,她把脖子上的那条坠着十字架的项琏取了下来,挂在甘伦那短而粗的'脖子上,甘伦的脸上充满了灿烂的笑容。
助人为乐升华了自己的高尚品德,把快乐带给他人,留给自己一抹余香。这就是《爱的教育》给予我的启迪,给予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