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 篇1
孝,这个字仓颉造得很好,也很特殊。
孝,包涵了很多,有时候它只是几个字组成的一句朴实的话语,有时候它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构成的一件事情,但,这就是孝。实实在在,情真意切。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一定没有人会否认。但一个人如果连孝都没有了,又何谈善呢?一个人连自己家里的事都懒得管,而整天跑到外面去做那些所谓的善事,请问这还能叫善吗?
孝,不需要理由,你不能随随便便找个借口来敷衍了事,那其实是在忽悠你自己;孝,也没有界线,无论对谁,家里家外,都有职责尽孝;孝,不分地位高低,不管贫富贵贱,都有义务尽孝,一辆宝马叫尽孝,一辆自行车难道就不叫尽孝了吗?孝,其实对每个人都是一份义务和责任。
孝,虽然只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却不能让她成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一旦这条生命与生命交接的链条断裂,留下的将是终生的遗憾与悔恨。
朋友,不要让孝成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憾事,行孝,请马上行动,趁现在还为时不晚哟!
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 篇2
朋友,你读过毕淑敏老师《孝心无价》吗?我隆重的向你推荐,她的这篇文章确实感人肺腑,句句话都将打到你、我的峦心蒂子。
我曾经也听过“生命无价”“爱情无价”等之类的说法,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受教育、为之感动!《孝心无价》的出现,也给我的内心涌来一阵阵的酸楚和疼痛。
我是被迫离家出走的,当时,我的处境相当不好,投资项目失败,二十万元付之东流。那个时候,如何孝敬父母?我连想都不敢去想。
我离开家已有近十年了,工作之余经常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人说湖南有座“望乡亭”,凡是离家出走的游子都会思乡,我想,思乡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思念亲人的。记得刚离家不久的那年春节,除夕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帮助下渡过的,可第二天一早,一个人爬到东坪山上,坐在一个大石包上,遥望着家乡的方向,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泪水却漱漱的流下。
父母年迈,母亲身体瘦弱,05年冬天,母亲患病,当接到弟弟的电话时,要求他们立即送市二医院,我便立即想办法把钱打到堂兄的.银行卡上,等弟弟他们送母亲进院时,堂兄也把钱送到了医院。母亲知道:远方还有一个没有忘记她的孩子。几天以后病愈平安回家。
待到五一假期,命小孩子把爷爷奶奶接过来了。每逢周末,我们全家都会陪老人出去玩,厦门的所有景点都去遍了,海底世界看鱼,海边退潮捡贝,热带植物,大炮飞机都看到了,记得那次在会展中心玩,妻子女儿和奶奶手牵着手在大草坪上跳着,十分开心。
去年七月,母亲又患病了,我同妻子回去探望,当母亲还没有康复时,便匆匆离开了。毕淑敏老师说:“她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腊月二十九日凌晨,母亲断然离我们远去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她走的时候我竟然没有守候在她的身边,给我一生中留下永远的遗憾。母亲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毕淑敏老师前面这段话是直接对我说的,我永无以言孝。
朋友们,请注意一下,不要等事情过去了说“后悔”!后悔是无药可治的!我只希望你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平常的孝心。这并不需要什么豪宅,并不需要什么博士帽,并不需要什么盛世华衣,也并不需要什么山珍海味!也许只需一个长途电话,也许只需常回家看看,也许只需几斤过季节的水果,也许只需一枚含着体温的硬币……
因为“孝”在父母心中的天平上,它们超值。
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 篇3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 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 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中国,被世界誉为“礼仪之邦”,孝心是礼仪之中最重要的一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经济繁荣的现代社会,他永远被人所重视,特别是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对关心和教导我的长辈,我们都要有“知恩图报”的孝心,虽然他们不希望我们用什么去报答他们,但我们是在他们的支持和教育下成为今天社会有用的人才啊。我们都听过这样一首歌《常回家看看》,里面写出了父母的心声,特别是“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这首歌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里话,歌词用平凡的语言表达出天下父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关怀――盼望儿女多回家看看,从侧面也表现出儿女对父母的了解河关心。从《孝心无价》中可以看出,爱子心是多么的深,爱是无止境的。
正如题目所说的,“孝心无价”。“孝”岂可用“价”来衡量呢?然而,有些人并不懂,认为“价”比天高,“价”比“孝”贵。我亲眼见证了有这么一家兄弟姐妹为了金钱可以对自己的母亲不闻不问,可以狠心对医生说不用动手术了,可以在葬礼上只是默默的站着,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大摆所谓的“红白喜事”,可以为了老人留下的区区四万元而开三个小时“家庭会议”却不欢而散。
四个兄弟姐妹,三位是共产党员,一位是高级工程师,员。在外人看来,他们的母亲是多么的幸福,拥有如此出色的子女。这位老人也的确经常对外人夸赞子女们有出息。可是她内心很清楚,四位子女一个月来拜访一次,坐下不到半个小时,每人留下100元的赡养费。就像一个循环程序一样,直到今年两月份老人摔倒,被邻居送到医院那一刻才停止。
这位可怜的老人就是我的外婆,我亲眼见证了外婆在医院里的:健谈→不能开口说话→没有意识→呼吸困难→病危通知。可惜的是,外婆走的时候没人在身边,因为她的子女们去了医院隔壁的饭店吃饭去了。那一刻,我很无语,为大人们的冷血感到无语,我也很欣慰,为外婆终于去了那个世界而欣慰,至少不用留在人世间看子女的脸色了!
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不论是父亲家里还是母亲家里,居然都出奇的相似。从小到大我也一直相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是一直存在的,至少我有什么话从来不会对他们讲。都说父母的一举一动子女都学着的,若真是这样就太可怕了,虽然我不爱父母,但应该不会如此无情吧。虽然他们并没有在自己父母健在的时候好好珍惜,但我不会忘记他们是如何爱我的,就算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子女也不会忘记的,至少此时此刻的我认为以后不会。
看了《孝心无价》后,更坚定了我这个信念,就算父母有再大的过错,但他们毕竟对子女的爱是始终如一的。为了不让外婆这样的悲剧重演,只有靠我自己以后给他们的“无价的孝心”来弥补了。
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 篇4
现在,有许多青少年不理解孝,不履行孝,甚至我认可孝,那么,在“众里寻你”节目中选出的十位孝心少年无疑给了所有的青少年作了“孝”最好的诠释,展现了“孝”感天动地的力量。
和我们一般大的少年少女,却都早早地承担了对社会,对家庭的重担,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困苦,也完成了其他青年难以企及的事迹,品尝到了苦后的芳香甘甜,用孝道让其余的人自惭形愧。
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坚守孝道,而且在困境之中,他们还能坚持学业,坚守理想。再看看那些父亲养着,母亲供着,却不思进取,贪图玩乐的青年,十位少年的生活,也许说不上幸福,但在人格的高度上,却比他们更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富裕了,生活变好了,“孝”却好像被人遗忘了,有人甚至以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你养我,我再来养你”。“孝”已经随着时代的更迭被淘汰了,而十位孝心少年的所作所为无疑为这种说法打了个大大的叉——“孝”是每个时代都所必要的,而十位孝心少年,无疑为所有青年的楷模。
本是花季少年,却提早为父母生计奔走;本是补充营养的年龄,却狂奔不息,只吃点面包,喝点白开水;本是在画室里追逐梦想的时候,却为亲人早晚奔波……
若问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只能说孝心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