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浒传读后感 篇1
在暑假里我通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完之后感悟颇多。
整部水浒传,主要是讲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权,整个朝廷奸臣当道。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逼无奈反上梁山。后来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讨方腊时死伤过半,最后不幸起义失败。
我在读书时,常常会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写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发生一般。每当我读到宋江在梁山泊义聚108位好汉时,我似乎热血沸腾。每当我读到宋江率领大军杀得高俅落荒而逃、丢盔弃甲时,我不禁拍手称快。当我读到书末宋江和其他头领惨死时,却又忍不住涕泪纵横。
在水浒传里,宋江一直都是忠义两全,因为他的忠义所以在他的身边凝聚了一群英雄好汉。无论是来自敌营,还是与宋江素昧相识,这些好汉们都会死心塌地的为宋江赴汤蹈火。也正是因为他的忠义,在当他得知皇帝赐给自己一瓶毒酒时,仍无怨无悔。还怕李逵听到自己的死讯了后再去造反,毁了自己的一世忠义。于是又将李逵一起拉下了黄泉路。可以说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义,毁了宋江的也还是他的忠义。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几分张飞的影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他们共同点有很多。
第一:“他们两人都是爱酒如命,而且酒风不正。”张飞醉酒后喜欢鞭打士卒,而李逵呢则是“酒性不好,多人惧他”。
第二:“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武艺。”李逵是一把板斧,几乎天下无敌。张飞的武艺按照关羽的说法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第三:“这两人都很鲁莽。”李逵的鲁莽常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张飞则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当然张飞在有些时候还是有点细心的。
我觉得水浒传中虽然有一些血腥的场面在里面,但它绝对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读物。
水浒传读后感 篇2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
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
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水浒传读后感 篇3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经过阅读《水浒传》不仅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并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可是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水浒传读后感 篇4
水浒传描述了在北宋时期,腐败官府的背景下,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被迫逼上梁山。他们不忘行侠正义,劫富济贫,又受朝廷招安,帮助朝廷破辽兵、平方腊,最终却遭到奸人谋害,终归沉寂的故事。细细品味完这部名作,我感触颇深,那些在江湖中轰轰烈烈却又昙花一现的梁山好汉们,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忠肝义胆的品质。
从古至今,“忠诚”和“义气”都是被人们所崇拜,所热衷于谈论的,它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包含着甚是繁多的内容。忠可以忠于伟大的也可以个人的,义,可以为集体主义或是个人主义。这些“忠”、“义”精神,复杂地在梁山好汉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最为忠心耿耿的人非宋江莫属了,他的忠心向着国家与朝廷。宋江被迫上梁山坐上第一把交椅后,也不忘为国效忠,欣然接受招安,为朝廷解忧,虽读者们对此看法褒贬不一,有人称其为愚忠。但我想在当时的混乱背景下,宋江仍对祖国有着一颗赤子心,非但不愚,更应赞扬这种爱国情怀。
在书中所有的梁山好汉们身上都有共同舍身之“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之义;为老百姓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之义武松为给被潘金莲谋害的哥哥报仇,不顾大嫂关系,取她性命;鲁智深为了救援困在野猪林的林冲,大闹野猪林。在各位梁山好汉的'生活中,“义”字无处不在地体现着、闪耀着。
在如今生活中,人们追求利益、财富,“忠”的思想变了,目标复杂了,忠心再不如书中描写般单纯了,“义”则更为罕见且珍贵,若是小事,便愿意帮助,若事情大了,人们会优先考虑自己私人的利益,很难再如梁山好汉般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了。如今人心难测啊!
在现今社会,虽不用为朋友赴汤蹈火,不必为正义出生入死,在安稳的世界上,更应需要这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因单纯的“忠”“义”而奉献的精神,忠与义不能被时代所抹去,更应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下愈流愈勇、发扬光大!
水浒传读后感 篇5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是,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回荡……
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去带不走这样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历史人物,一个为人所敬佩,为人所赞赏,为人所不解的人物——宋江。
宋江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政治腐朽,奸佞当道,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将被逼上了梁山,走上了反对封建暴政的'斗争。宋江用两个字来阐释了他的人生价值。一是“孝”,他的母亲早逝,父亲在堂,宋江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为孝义黑三郎。第二个就是“义”,宋江平时好结识江湖上的好汉,凡是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所不纳,当有人因遇到困难需要接济,他从不推脱,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被人们称作“及时雨”。
宋江为了梁山泊的发展,便收纳卢俊义;可卢俊义一心认为梁山泊一伙全是贼人,当吴用把卢俊义“骗”到梁山泊后,他不屈服于梁山泊,宋江便把他送下了山,可是卢俊义的家人诬陷他与梁山泊贼人私通,官府还把他抓了起来,宋江听闻后赶紧派出石秀等人去营救卢俊义,这使卢俊义深深感动,投奔到梁山泊去了,在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后,率领好汉去攻打方腊,可损失惨重,一百零八位好汉只剩下七十几位了,还走的走,残的残,这下朝廷中四大奸臣可带到机会谋害宋江等人了,他们赐给宋江“毒酒”,宋江知道这是毒酒,但他还是毅然的喝了,而且还让自己最好的兄弟李逵也喝了,宋江明白如果李逵知道自己是被奸臣害死的,绝对会报复朝廷的,那样会死的更惨,还不如他们一起死了,死后依然做好兄弟,宋江临死还为自己的兄弟着想,这难道不是“义”吗?
虽然宋江接受了招安使梁山泊更加破碎了,但他最初的想法却是好的,他想与朝廷和平相处,减少双方损伤,所以他对梁山泊有功也有过,毕竟功大于过,他的“义”让我们很佩服,但他身上也体现了当时那种封建统治下的人们的心态,他不敢抗争,只能屈服,不敢起义,只能屈服于朝廷,不敢开创一个属于他们的天下,他的软弱并不值得我们效仿,但我仍赞赏他的“义”和“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