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四年级音乐课《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

2025/08/20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四年级音乐课《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音乐课《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侗家儿童多快乐》是一首由一个扩充性乐段构成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前四个乐句节奏较快且基本相同,表现儿童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歌曲运用衬词,将歌曲的结构扩大且处理成二部合唱,并与齐唱部分形成较好的对比,最后一个乐句运用衬词扩大到五个小节,打破了乐句的规则性,使歌曲更加生动,休止符的运用也十分巧妙,较好地揭示出儿童的风趣可爱的神情。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相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好动、好奇的,思维方式偏向于形象思维,富于想象、乐于表演。因此我用乘车旅游这一情景来贯穿我的整堂课的教学。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游戏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在歌曲教学上,我用了听唱教学法,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我让学生在多次不同的听赏中来学唱歌曲,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享受音乐、学习音乐。

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练习、自主学唱、自编动作等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来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学习二声部的演唱,并了解常用的知识与技能。

2、方法与过程目标:

方法:有效教学法

过程:用“到侗族做客”的情景串起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多种感官关联性学习,培养各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受侗族风情,在学习侗族大歌中激发学生喜爱民族歌舞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能较为准确地演唱二声部演唱的基础上进行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歌曲《蚂蚁短,蚂蚁长》,导入新课的学习,利用几个简单的侗族动作配合《共有一个幸福的家》这首歌曲做律动来引发学生对侗族的兴趣。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侗族动作带入,作为课前律动,一下子使课堂气氛活了起来,并在无形中也能感受着歌中所描绘的民族大团结的欢乐情景。)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这首歌曲,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回答)很欢快,很活泼。

师:《蚂蚁短,蚂蚁长》是一首民歌,你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学生回答)是广西侗族的歌曲

2、谈话活动:

师:那你们了解侗族吗?(学生回答)

师:畅游“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民族专列又要启程啦,让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吧!

(播放《阿细跳月》、《转圆圈》片断,连接《侗族大歌》的片断。)

师:走进了能歌善舞的彝族族,瞧!火车又把我们带到哪儿了?(大歌表演)

生:侗族

师:是啊,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侗族,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就是侗族在举行盛大节日的时候所进行的大歌表演。

(设计意图:“民族专列又要启程了”的特定情景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意识地串了一下教材民族系列这根主线,有目的地复习了本单元学过的歌曲。)

二、走进侗寨,感受风情

1、师:让我们继续观察车窗外,大家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各种图片,并配有字体。出示侗寨鼓楼、风雨桥、侗族民居、罗也舞)

2.简介

侗族山寨:侗寨的外形也非常的特别,是侗族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地方。

鼓楼:是侗寨人开会商量重要事情的地方,象征着团结吉祥。

风雨桥:具有遮风挡雨的作用,是侗族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罗也舞:罗也舞呀是侗族人民在欢庆节日的时候,戴上漂亮的银饰,穿上节日的盛装所跳起的一种欢快的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车窗外所看到的一组侗族的代表性建筑、风光、风俗等图片,让学生对美丽的侗族有大体的印象和产生主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喜爱侗族之情,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3、风情体验,拦路对歌

(1)拦路对节奏

师:不知不觉,火车到站了,让我们一起下车畅游神奇的侗寨吧?咦?为什么楼寨大门紧闭啊,好客的侗族朋友怎么把我们拒之于寨门之外呢?

(出示课件:我们侗族有拦路歌的礼俗,和尊贵的客人进行对唱,只有对上了,才能让客人进寨。)

师:哦,原来是侗族的习俗,那侗家娃娃出的什么难题呢?

(出示课件大家听好啦,谁能听出这个节奏,并能把节奏拍打出来)

师:谁先来试试看?他打得对吗?

(出示第一行节奏 X— | X— | X— | X— ||)

师:老师请你带同学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那我们要对什么节奏呢?老师已经把节奏准备好啦?瞧!

(出示第二行节奏 XXX X | XXX X| XX XX| XX X||)

师:下面我们来闯关对节奏拉,这边的同学手拍打提问的节奏,这边的同学就是对上口读的奏,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将本课歌曲学唱中的二声部节奏提练出来,巧设成“拦路对节奏”的游戏,分散了本课歌曲学唱中的一个难点,也激发了学生在感受侗族风情中学习新知的兴趣,并将歌曲中的二声部节奏学扎实了)

(2)拦路配合唱

师:我们肯定闯关成功啦,怎么寨门还没开啊?

(课件出示声音,你们才过了第一关哦,只要你们过了这一关,我们就会打开寨门热情地欢迎你们啦)

师:那我们赶紧来看看第二关的难题是什么(课件:播放合唱部分)

师:这个合唱呀是侗族大歌表演中的最高水平。我们看看侗族朋友给我们的这个合唱分成了几个声部啊?我们一起来把这两个声部的歌谱分别用竖笛吹一吹 吹并唱一唱?

师:仔细想想,你觉得这两个声部怎么区别?

生:第一声部,深情地悠扬的;第二声部轻快的跳跃的;

师:同学们赞同他的说法吗?那请你们用肢体语言来告诉我,哪个是第一声部,哪个是第二声部?

师:大家的表现真不错,那同学们自己来演唱一下,老师来给你们配上表现动作。

师:刚才侗家娃娃出的难题是有歌词的?什么词啊?我们还记得吗?我们带上歌词把这两个声部分别的来演唱一下。

师:不过这个呀可是合唱,两个声部要怎么样?有同学说了是同时进行的,那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自己挑战一下,和老师来进行合唱,谁来?你挑选一个声部。

师:同学们想和老师合唱?你们选哪个声部?准备好啦?(师生合唱)

师:老师也想听听同学们之间优美的合唱?(生生合唱)

(设计意图:二声部合唱是歌曲教学中很难突破的一大难点。此环节的设计就是将这一难点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习主动、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去攻克,从而突破了本课教学的又一大难点。)

三、学唱新歌,共享快乐。

师:我们在合唱的时候,侗族的朋友也都听见了,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课件:欢迎远道而来的广州岑村的朋友,你们的到来就是我们重大的节日,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歌唱跳舞吗?)

师:侗家娃娃用美妙的歌声来欢迎我们了,让我们仔细聆听。

(播放音乐《侗家儿童多快乐》)

师:(欣赏完以后)你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生:情绪:欢快

师:快乐的情绪感染了同学们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下面请同学们听听老师的演唱,说说这首歌为什么觉得让我们快乐?(师范唱)

生:因为侗家儿童的生活很幸福……

师:那么老师先代表大家和侗家娃娃一起来唱一唱,请小朋友听好,这首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对生活的赞美)

师:让我们按照节奏来把歌词朗读一遍。王老师看看谁在朗读中感受到这份快乐并把他表现出来了?(歌词中解决休止符和最后结尾的难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轻声的跟着老师来唱一唱,觉得哪个地方演唱有困难的,大家指出来然后我们一起来解决。(课件出示:解决前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师:我们把歌曲完整的跟着琴演唱一遍,注意身体要坐直,吐字要清晰,咬字要准确

师:歌曲处理:表扬某同学表情丰富,表扬某同学唱合唱的时候,声音抒情而优美

师:侗家娃娃迫不及待的要和我们岑村的同学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那让我们跟着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唱起来吧!

师:这么美妙的歌声没有舞蹈怎么能行呢?我们都知道侗族有罗也舞,现在我们在侗族就让我们入乡随俗,一起来跳跳快乐的罗也舞。为了能让大家学得更好,老师先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动作。

【动作要点:

a、双手摆臂同时提右脚,头向右边倾斜,两边反复,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b、拍手同时,右脚向左边踢出,双手往两侧打开,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师:让我们和侗家娃娃一起载歌载舞吧,共同欢唱《侗家娃娃多快乐》。

生:齐声演唱歌曲并跟着音乐舞蹈起来。

(设计意图:在前面拦路对歌的基础上,再来听赏、感受、学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可谓游刃有余了。在歌曲学唱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发现新的难点、比较两个声部的不同情绪、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与合唱、创编欢快的侗族舞步来表演。可谓是调动了学生的各部感官,学得趣、唱得美、跳得欢,深切地感受了侗族儿童的快乐生活和美好明天。)

四、细说衷情,依依惜别

1、师:我们到了侗族,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生:……

2、师:侗族小朋友的感受呢?

(课件:你们太棒了,如果你们想更多的了解侗族,下次欢迎大家再来侗族游玩)

3、师:感谢侗族小朋友的邀请,让我们再次唱响侗族大歌《侗家娃娃真快乐》,在快乐的歌声中乘车火车继续游玩。

4、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

(设计意图:说说侗族给你的印象,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怀着对热情好客的侗族人民的眷恋之情依依惜别,为的是课后能让学生自觉地继续感受侗族风情与民族艺术)

四年级音乐课《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感受音乐带给的情绪,加强学生的审美。

一、导入部分

请见过水车的学生,为大家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

1、播放乐曲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

(1)主题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主题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2、再次完整听赏乐曲。

播放《森林水车》。乐曲播放结束,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可以用颜色、图式等方式)。

四、课堂小结

乐曲《森林水车》,是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

四年级音乐课《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学习二声部的演唱,并了解常用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2. 方法与过程:通过“到侗族做客”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多次不同的听赏中学会歌曲,培养学生的表现和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侗族风情,通过学习侗族歌曲激发学生喜爱民族歌舞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

2. 难点:在能较为准确地演唱二声部演唱的基础上进行侗族歌舞的表演。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播放侗族风情图片、音乐课件等)。

2. 资源:侗族风情图片、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的.音乐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歌曲《蚂蚁短,蚂蚁长》,导入新课的学习。

利用简单的侗族动作配合《共有一个幸福的家》这首歌曲做律动,引发学生对侗族的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侗族风情图片,简要介绍侗族。

2. 学习歌曲

完整欣赏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和速度。

讲解歌曲的结构和特点,包括扩充性乐段、二声部合唱、衬词运用等。

分声部学习歌曲,先学习第二声部(低声部),再学习第一声部(高声部)。

合唱练习,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3.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动作、演唱形式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如创编舞蹈、使用打击乐器伴奏等。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二声部合唱的和谐与平衡。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歌曲,准备下一课时的表演。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表演展示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提出改进建议。

3. 拓展延伸

介绍侗族的其他音乐文化,如侗族大歌、罗也舞等。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侗族风格歌曲或舞蹈。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拓展活动,强调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并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五、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年级音乐课《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侗家儿童多快乐》是一首由扩充性乐段构成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前四个乐句节奏较快且基本相同,表现儿童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歌曲运用衬词,将歌曲的结构扩大并处理成二部合唱,与齐唱部分形成较好的对比,使歌曲更加生动。最后一个乐句运用衬词扩大到五个小节,打破了乐句的规则性,较好地揭示出儿童的风趣可爱的神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学习二声部的演唱,并了解常用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创新表演能力,能和谐地演唱二声部。

2.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到侗族做客”的情景串联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多种感官关联性学习,培养各种能力。

利用游戏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结合听唱教学法,让学生在多次不同的'听赏中学唱歌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侗族风情,在学习侗族大歌中激发学生喜爱民族歌舞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

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真挚的情感演唱这首歌。

2. 教学难点:

在能较为准确地演唱二声部的基础上进行侗族歌舞的表演。

和谐地演唱二声部,并进行即兴创作。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侗族风情图片、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侗族风情图片和播放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对侗族的兴趣。

2. 学习歌曲:

完整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讲解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如反复跳跃记号、下滑音记号)及其演唱方法。

教授歌曲旋律,先从第二声部开始,再逐步进行合唱。

3.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学生的表现。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

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包括旋律记忆和歌曲演唱。

2. 创造性活动: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或拿出自己制作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分组进行表演,并相互评价。

3. 课堂小结:

肯定学生的创意和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学习和探索民族音乐。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歌曲的演唱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