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学会看病》说课稿

2025/08/20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学会看病》说课稿(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会看病》说课稿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能力。

4.让每个个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母爱及自强自立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母爱揭题

1、师:母爱是黑暗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

母爱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病寒,给我们带来温暖。

2、师:学完《母子情深》,我们有感而发,写了小诗寄托我们队母亲的深情。谁愿意读出来和我们分享?(学生朗读诗歌)

3、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前面我们感受了慈祥的母爱,鼓励的母爱,这节课,我们一起品味另类的母爱。

4、打开书105页。

二、汇报预习情况

1、小组内交流汇报预习情况:我们还是照常现在小组交流预习情况,推向代表汇报。生汇报:(子、词、句、主要内容)

(1)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了作者毕淑敏:出生新疆,是北师大的研究生,当过兵,是医生,也是著名作家,曾获很多文学奖。王蒙称她为“白衣的`文学天使”。

(2)这节课,我理解了"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子生病了,当医生的妈妈让儿子独自上按看病,学会了看病的事。

2、读书一环节,重点汇报读几段:

A、请大家模拟当时的情况,把母亲和儿子的对话同桌先表演一下。(1-20段)(同桌再演)母亲——残忍到心软 儿子——虚弱

B、再请几个同学分别朗读这几段,你发现什么?段21,22,23,26,27。

------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

——刚才这两组同学的朗读的两部分内容,在对人物的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出决定——一犹豫不决定。

师:言为心声,通过刚才的对话,你揣摩到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呢?

三、理清心理,感悟母爱

1、教师再引导学生理清七个语段中母亲的心理变化:作出决定——内心矛盾——后悔自责——勇气回升,并引读这七个语段。

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入手进行教学设计。在“深入探究,感悟母爱”这一教学板块中我这样设计: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接着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内交流划找的句子,并谈体会,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讨论。

学生经过讨论后,交流了相关的七个语段:

语段一: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语段二:“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语段三:“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语段四: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语段五: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语段六: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语段七: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学生理解这七个语段时,将重点放在第一、四、五、六这四个语段上。

教师再引导学生理清七个语段中母亲的心理变化:作出决定——内心矛盾——后悔自责——勇气回升,并引读这七个语段。最后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2)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学会看病》说课稿 篇2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现说课如下: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本课教学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1.学习目标

结合课前预习,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和深入阅读,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特殊的浓浓的爱子深情。

二、说理念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五个环节设计的

1.激情谈话,学法引导,导入新课

2、字词反馈、借词释文

3、.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4.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情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渗透学法

四、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语中培养语感,在语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

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以及播放配乐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五、说学法

整堂课上,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书声琅琅中,在汇报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也体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

六、说板书

在设计板书时,我主要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针对学生的体会感悟进行板书,表达本课的中心。

《学会看病》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看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学会看病》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母亲对孩子别样的爱。

文章讲的是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的内心经历了犹豫、后悔、担心、自责等复杂的情感变化,最终儿子顺利地完成了看病的任务,母亲也由此认识到,孩子总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生活,学会放手也是一种爱。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懂得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自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让儿子独自看病的意义,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二、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的情感。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圈点批注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词句进行圈点批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问题,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父母关爱孩子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在你的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爱你的?”从而引出课题《学会看病》,并让学生质疑:母亲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看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并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等,体会母亲的矛盾、后悔、担心、自责等情感变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母亲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的。

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学会独立自主,回报父母的关爱?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学会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2)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母亲:犹豫——后悔——担心——自责

母爱:别样的爱

《学会看病》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学会看病》。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会看病》是毕淑敏的作品,文章讲的是身为母亲的“我”,为了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在儿子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的事,表现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本文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挣扎,以及最终的坚定与放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人文价值。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够自主理解。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于文中母亲复杂的情感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深层主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母亲的矛盾心理,以及文章所传达的关于母爱的深层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学法和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母爱的伟大。

学法:学生将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将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母亲照顾孩子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从这段视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母爱的伟大。接着,我将顺势引出课题《学会看病》,并让学生质疑:母亲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看病?她是怎么让孩子学会看病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我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接着,我将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我将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最后,我将让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亲的矛盾心理和对儿子的爱。

例如,文中母亲在让儿子独自去看病之前,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将引导学生体会母亲此时的心疼和不忍。再如,母亲在等待儿子看病回来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我将引导学生体会母亲此时的担心和焦虑。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我将提问学生:“在你的生活中,你的母亲为你做过哪些让你感动的事?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母爱的伟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感恩母亲,回报母亲的爱。同时,我将布置两项作业:一是让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帮母亲做家务、给母亲捶捶背等;二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400 字。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学会看病

母亲:矛盾、担心、自责、勇气

母爱:深沉、伟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