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2025/08/21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多个各色小圈、多个小玩具

活动过程:

一、今天,小朋友们从家中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大家想不想和它们一起玩?(幼儿回答)

教师提前让宝宝从家中带来一些自己的.玩具,如小熊、小汽车、小喇叭等,然后收集在一个大圈内。

二、既然小朋友很想和这些玩具一起玩,那么小朋友就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努力用圈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套住。(出示各色圈)

三、游戏开始,教师给每位宝宝发放5个圈。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家长必须抱着宝宝站在圈外,让幼儿自己完成,爸爸、妈妈可以对幼儿进行指导。

四、宝宝和自己套住的玩具进行游戏。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篇2

活动设计:

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蝴蝶忙碌的身影:在美丽的花丛中,在茂密的树林里。大人们对蝴蝶或许会不屑一顾,而孩子们却会欢呼雀跃,用充满好奇的眼睛去观望,用充满灵性的耳朵去聆听,还会迈开活泼好动的小脚去追逐,美丽的蝴蝶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因此,我便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活动带领幼儿进入广阔的学习天地,去结识蝴蝶朋友,了解它的有趣之处,让幼儿用一颗真挚的童心,去关注、体验蝴蝶的生活、探索蝴蝶成长的奥秘,与此同时培养孩子发现美、表达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变过来的。

2、 从蝴蝶的生长变化中感知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美美和丑丑》

2、蝴蝶翅膀若干

3、卵、毛毛虫、蛹、蝴蝶的图片

4、自备一段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美美和丑丑》

1、我今天带来了一位昆虫朋友, 你们认识它吗?它叫美美,你们喜欢美美吗?为什么?

2、有一天,美美在花园里飞来飞去,非常快乐,突然,它看见了一只叫丑丑的动物,你们知道丑丑是谁吗?美美和丑丑在花园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

二、欣赏课件中的故事《美美和丑丑》

1、毛毛虫为什么听了蝴蝶的话会伤心地流泪?

2、蜜蜂对蝴蝶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3、那么丑陋的毛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

三、观看课件《蝴蝶是怎样成长的》

1、原来蜜蜂的话是真的,美丽的蝴蝶小时候还真是一只毛毛虫,它是怎么变的呢?

2、幼儿描述动画的情景,教师出示蝴蝶成长过程的环形图,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先是小小的虫卵,然后变成毛毛虫缓缓蠕动,再后来变成蛹,最后变成蝴蝶展翅而飞。

3、出示卵、毛毛虫、蛹、蝴蝶的图片,让幼儿按照蝴蝶的生长顺序来排列这些图片。

四、我想变成一只蝴蝶

1、带领幼儿边念儿歌《我想变成一只蝴蝶》,边做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教师放背景音乐,幼儿用肢体来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当念到我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碟,幼儿戴上蝴蝶翅膀,在音乐下翩翩起舞。

五、长大的秘密

1、你们还能发现哪些昆虫也和蝴蝶一样,小时候的样子和长大后的样子不一样?

2、鼓励幼儿回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篇3

为了给我园幼儿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丰富我园的校园文化内涵,我园与四月份下旬举行“讲文明、懂礼貌”的主题故事比赛。具体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全体幼儿。

二、活动准备:音响设备、舞台布置、节目单、串词、主持人。

三、赛事时间安排及具体流程:

1、4月14日——把参赛名单、参赛故事、参赛形式交到负责人处;

2、4月18日(上午8:30)——初步审核各班“讲文明、懂礼貌”故事讲述情况;

3、4月25日——整理“讲文明、懂礼貌”故事决赛名单、主持稿;

4、4月28日(上午9:00;下午3:00)——“讲文明、懂礼貌”故事比赛;

5、4月29日(上午9:00)——“讲文明、懂礼貌”故事比赛颁奖;

四、比赛评分内容和要求:

讲故事时间为三分钟以内,满分100分。

1、故事内容符合主题。(10分)

2、精神面貌:服装得体,举止自然大方,仪表端庄。(15分)

3、语音:声音响亮,吐字清晰,音色自然、优美。(30分)

4、动作:能用相应的动作增强故事的感染力。(15分)

5、表情:自然大方,能随着故事情节做出相应的表情变化。(15分)

6、故事处理:能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不停顿,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处理得当。(15分)

五、评奖标准:

1、指导奖年级组根据决赛结果设定指导奖奖项。

2、参赛幼儿

参加比赛的幼儿以年段组为单位,分数从高到低排列,选出:

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三名;

三等奖:三名;

优秀奖:其他参与幼儿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图画书阅读的兴趣,提升教师对图画书的纵深研究。

2.引导教师将有价值的图画书有机结合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领域整合和对图画书阅读延伸活动的能力。

3.引导教师根据相关图画书内容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活动设计能力。

二、活动安排

1.参加范围:一线保教人员必须参加,后勤、管理人员自愿参加,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者务必提交书面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弃权。

2.评比交流时间:5月7日—5月9日三天上午8:40开始,各教研组利用b班时间集中组织教学活动后自评、互评。

3.5月10日下午5:00前将格式规范的'个人活动设计和活动反思的电子稿在幼儿园qq群中上传临时文件,进行群共享。活动设计落款日期统一为XX年5月6日,活动反思落款日期统一为XX年5月10日.活动设计和活动反思格式参照上学期格式,本次不再统一要求。

三、活动要求

1.各位教师选择相应的图画书进行领域整合或阅读活动延伸,组织一次自己所任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

2.组织教学活动前利用黑板或课件展示活动目标,标明活动领域和活动内容。

3.评比过程中本教研组成员必须完整听课,不得出现提前退场或不完整听课现象。

四、评比标准

1.活动设计的适宜性:活动目标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与实际水平,富有挑战性和全面性,活动内容具有价值性、兴趣性和经验性,活动组织具备行动性和生成性。(25分)

2. 活动环境的适宜性:活动材料具有丰富性与针对性,情境创设具备问题性与启发性(20分)

3.活动互动的有效性:既有人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又有人与人的互动(30分)

4.活动效果的有益性:通过活动给幼儿带来有益的经验,有益于幼儿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25分)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篇5

设计思考: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叫“老人节”,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而平时孩子们享受着老人们无限的关爱与呵护,觉得是理所应当,稍有不满还大发脾气。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孩子们体验与老人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情感。这也是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的活动延伸。意在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美德。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让孩子们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帮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 同时也让老人们为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感到欣慰与骄傲。本次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生活在幼儿园周围的老人们送上一片心意。

活动目标:

1。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了解相关的重阳节知识

2。激发幼儿对爷爷奶奶的崇敬,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爱,培养孩子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4。通过社区活动,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

活动准备:

1。大班联系好敬老院并准备一些零食。

2。制作寿星卡

3。幼儿调查表

4。重阳糕120块

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上午9:30

活动内容:

一。中小班邀请爷爷奶奶来园做客

1。了不起的爷爷奶奶。

(1) 中班可以听听爷爷奶奶说说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事先联系好)

(2)小班请爷爷奶奶说说平时是怎么关心爱护你的。

2。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

3。爷爷奶奶辛苦了。(我给爷爷奶奶捶背敲腿)

4。我喂爷爷奶奶吃块糕

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丰富以下经验:

①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②爷爷、奶奶非常关心我们,我们也应该尊敬爷爷、奶奶。

③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大班雏鹰爱心“行动”慰问敬老院爷爷奶奶

讨论:

1、活动准备

(1)做调查问卷

(2)你的爷爷奶奶年轻时是做什么工作?有些什么本领?

(3)现在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有些什么不方便?

(4)小结:爷爷奶奶本领大我们能做些什么事让爷爷奶奶高兴?为什么?

2、实践活动:

(1)大胆地与周围的老人打招呼,并会主动邀请老人。

(2)我为爷爷奶奶做件开心的事:敲背、捶腿、给老人唱首歌、向老人送礼物等。

3、活动后:

(1)鼓励孩子说说自己是怎样为爷爷奶奶服务的?

(2)交流:对今天的活动的感受?

(3)通过调查交流:以后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讲讲做做玩玩,学习穿袜子的正确方法。

2、认识脚趾、脚跟。

3、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能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愿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篮子,内放三双袜子;木制的小脚模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帮助袜子找朋友

1、请幼儿给篮子里的袜子配对(幼儿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将袜子一一对应,并叠放整齐)。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1)“你帮助这些袜子找到朋友吗?为什么它们两个是好朋友呢?”(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一双袜子就是两只一模一样的在一起,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2)“为什么要两只两只做朋友?”(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人有两只脚,左右相对称,两只叫一双)

(3)“袜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有几双袜子?”(强调:弯弯的,前面是脚趾的家,袜根是脚跟的家)

二、学习穿袜子

1、幼儿自己试穿袜子,教师观察,适时指导。

2、请个别穿的不对的幼儿到前面,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原因,用儿歌的形式总结示范穿袜子的`正确方法:拿起袜子瞧一瞧,找到袜跟别弄错,袜跟朝着下面放,小脚用力往里面钻,脚趾钻到最前面,脚跟放到袜跟上,我的小脚真舒服。

3、给模型穿袜子。教师一边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穿袜子,一边巡回观察,适时指导。鼓励幼儿给不同的模型穿袜子,体验不同的感觉。

4、结束语: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学会了穿袜子,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样样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