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雨点》语文教学设计

2025/08/2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雨点》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点》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雨点动态的变化,认识他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4、随文认识“落”、“进”两个字并能正确书写,了解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

2、了解它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或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受意境之美、语言之美。

教学准备:本课的教学课件,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图片,雨点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口述谜题: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猜猜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很容易就猜到是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雨的诗歌,名字叫《雨点》。

板书课题:雨点。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在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吧。

1、课件放映课文制作的动画。

师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落下来了,落在不同的地方,给大自然带来了乐趣……

2、诗歌写得多有趣啊,你们想读一读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多读几遍。

3、检察自学。

⑴抽读词语。(课件出示)

指名拼读词语:落进睡觉小溪散步

江河奔跑海洋跳跃

指名读,学生当小老师读。

⑵生字读好了,谁愿意试着读读课文。

4、指名逐句读,师生评议(指导读好“睡觉、散步、奔跑、跳跃”体会雨点的变化。)

过渡:课文读通了,怎样才能读好呢?我们再深入地学习,把课文的意思都弄懂了,就会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动画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印象,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好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并提出朗读要求,明确了读书的目的,是学生有目标去读。

三、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雨点落进哪些地方?用“——”标出来,在那里干什么?用“……”标出。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反馈教学信息。

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

⑴生答。课件出示: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它们不同的特点。同时在黑板上贴出这四幅图片。(要求把话说完整)

⑵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雨点落进和里。

⑶随文进行“落”、“进”这两个生字的教学。

①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写一写“落”、“进”这两个字。

②卡片出示:落、进。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同桌的小朋友可以互相说说。

③交流识字。学生运用已有学习汉字的基础想出各自的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

④我们不但要记住它们,还要会写,先请学生说怎样写好,要注意什么,接着老师范写,学生竖空,再让大家描一描、写一写。(提醒学生注意“进”先写里面的再写外面的)

3、雨点落进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老师有四颗小雨点,小朋友们,你们就是可爱的小雨点,来找找小雨点的家吧。

生答,请拿有小雨点的学生在黑板的'四幅图上贴上小雨点,并在图下板书: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4、指导朗读。

想一想,课文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

(1)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2)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态也各不相同,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加上动作把它表示出来?找同桌的一起练一练。

(3)指名表演。

在学生读的同时再次显示上面出现的四幅图,图文结合,进一步感受到池塘多么平静啊,一点波纹也没有,雨点就像躺在大床上睡着了;雨点落进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另外一些雨点跟着哗哗流淌的河水高兴的奔跑呢;还有一些小雨点来到了奔流不息的海洋里,随着澎湃的海水在不停的跳跃呢。

(4)指名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反复读,齐读。

(6)试背课文,看图有感情的背诵。

设计意图:“我”就是可爱的小雨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和小雨点一起感受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乐趣。

《雨点》语文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知识目标:

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情感目标:

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1. 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一)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

唇(chú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

(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罕娜老师发现。)

3.乌罕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乌罕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小黑板出示)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

(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给达丽玛补课时,乌罕娜老师是怎样做呢?

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

(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2)如果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发誓呢?

(3)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呢?

(乌罕娜老师发现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实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老师却同样严肃认真,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所以要发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

(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

3.正因为达丽玛这么认真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现。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

(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小黑板出示)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

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沙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老师当时怎样?

6.正是这样疲劳的乌老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激动)

7.为什么这么激动?

8.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专心与乌老师的激动。

六、巩固练习。

至于乌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事,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现在,老师要看看大家,是否把这堂的知识都掌握了。

1.填空(不重复,尽量用本课学过的词语)。

( )的眼睛( )的眼睛( )的'眼睛

( )的春雨( )的春雨( )的春雨

( )的面容( )的面容( )的面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游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罕娜,但是她的心却跟着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达丽玛瞪大眼睛望着老师是故意装给老师看的,为是的不让老师发现她思想开小差。( )

(2)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罕娜老师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溜了号的眼睛。乌老师能从那么多同学中发现达丽玛走了神,是因为她上课时特别注意达丽玛。( )

(3)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这句话是写达丽玛为自己做错了事,给老师添麻烦悔恨极了的心情。( )

(4)老师,下雨了!她惊奇地说。达丽玛之所以感到惊奇是因为草原上春天下雨极为罕见。( )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点

达丽玛 乌罕娜老师

上课时 走神 发现

补课时 发誓 补课

专心 放心

护送时 感激 护送

知错就改 关心爱护

《雨点》语文教学设计 篇3

原文: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淘气的字宝宝,它们可太贪玩了,连家都找不到了,

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出示课件,指名操作并领读)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好了。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吧!咱们来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田间秧苗绿,掉进河里看不见。这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12课《雨点儿》。(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三、学习课文

1、感知课文:

⑴想知道雨点儿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请看动画片(出示课件,播放课文)

⑵你记住什么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⑶想不想自己把这个故事读一读?请打开书第105页,注意读准字音哦。

2、学习第一段:

⑴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咱们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并读一读)。不清(识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

⑵飘落什么意思?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⑶让我们看着雨点儿慢慢飘落的可爱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第一节,边读边做动作)。

3、学习第二、三、四节

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2~4自然段。(生自由读文)

⑴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课件出示对话)

⑵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

⑶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

⑷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⑸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

4、第五自然段:

⑴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板书:有花有草没有花没有草)。

⑵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能读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第五段)。

⑶指导朗读: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示雨后图片)师: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是什么心情?(指名说)。能把你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⑷升华: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如果你就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点什么呢?

5、再读全文:

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生齐读全文)。

6、学写生字:

⑴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雨点儿非常感谢你们,特意托我带了两件礼物。第一件就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雨沙沙》(播放歌曲)。

⑵第二件礼物就是一个好看的字宝宝。(课件出示生字巴)我们要记住它的样子。(指导书写)

四、总结全文

师:做雨点儿多好呀!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做一颗颗无私的小雨点儿,让我们的大自然、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雨点儿》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优美,讲述了春雨过后大地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渗透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述出一个美丽的画面。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面对的是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儿童,本课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提供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刺激调动和协调各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显然太抽象了,但借助课件,通过多媒体,就可以把小草发芽、果树开花、花更红、草更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再加上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使课文融入学生的心灵。

教科书+多媒体的应用,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兴趣,点燃了情感,达到了效果,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雨点》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春天来了,小雨就沙沙地下起来了,你们想想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学生各抒已见,引入正题)

想知道书上定的小雨发生怎样的故事吗?

(板课题,指导读准儿化音)

(齐读课题《雨点儿》)

(二)读文、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数、清、彩、飘落、半、问回答方(反馈时,学生选择读,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3遍)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4、认读本课的生词,教师使用激励、期待性的语言:“谁会读?谁读得最好?谁有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是自由练习读,然后指自由选自然段读。其中着重读第一、三、五自然段)

7、感悟第一小节:读了第一小节,你们知道了什么?

重点学习三、五段

1、读了课文,谁来问一问,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答复。结合课文语境,学习理解:数不清、飘落、问、回答等词的意思,并用“数不清、飘落”等练习说话。)

2、同桌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

3、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雨点》语文教学设计 篇5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认识3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仿写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看、听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

2.看拼音读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读读第一行……

3.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如果能用上这边的词语就更棒了。

4.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二、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1.分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2.师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下来了,有的落进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静啊,一点波纹都没有,雨点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有的雨点不小心来到了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另外一些……“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

雨点可爱吗?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①在池塘里睡觉。出示池塘图片,想象池塘像什么?雨点躺在池塘这张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多舒服。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二句。

②在小溪里散步。动画演示小溪缓缓流淌的画面,雨点好像在小溪里干什么?为什么?小雨点跟着溪水正悠闲自在地散步呢。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三句。

③在江河里奔跑。联系学校运动会上长跑比赛理解“奔跑”,多媒体演示江河水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的情景。小雨点欢笑着要赶上前面那朵浪花。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四句。

④在海洋里跳跃。多媒体演示雨点在海洋里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小雨点的表情猜猜他的心情,指导朗读。

让我们拿起书,加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看图背诵课文。

(1)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

A.生答师出示图片: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图片随意摆放)

B.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和_____里。

C.看看这几幅画可以怎么排列?

学生上来排列,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

D.师小结:书上作者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因为雨点落进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要流进小溪里,小溪里的水要流进江河里,最后所有的`水都要流进海洋里。

E.谁能读出他们不同的气势来?指名读再齐读: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雨点落进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

A.生答师出示雨点各种姿态的图片与相应的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B.想一想,课文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

C.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D.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态也就各不相同,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加上动作把它表演出来?找个好朋友一起练一练。

E.指名上台表演朗诵课文。

F.配乐朗诵课文:叫几对好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在下面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美读韵文,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拓展延伸,积累语言。---悟

1.快速看课文,这首诗歌共有4句话,每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能用这样的句试也说一举句诗吗?“雨点落进______。”

3.这阵子绵绵的春雨给世界万物带来了春的生机,老师让小朋友去找春天,相信小朋友都有许多收获。你们注意观察过吗?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

用句式“雨点落进,在”口头填空:“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雨点落在池塘里,唤醒了。”

4.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学着书上的写诗方法,写一首《春雨》的小诗。

师生共同编儿歌,如: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

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

编好后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条件的还可以谱成曲子唱一唱。

(设计意图:仿写课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四、指导写字,迁移学习。---写

1.认读生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谁能边读边给它找个朋友?

2.书写剩下的生字

说说怎么记住它(师范写)

3.学生练写(音乐)

(设计意图:给优秀作业加圈圈,对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很大,这一设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板书设计:

2.雨点(图片)

↙ ↓ ↓ ↘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教学后记:

整节课,我非常注意引领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问题出教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不正是我们所极力推崇的吗?苏教版常务编委高林生教授说:“情趣是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这节课,情趣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并让孩子们学会认真书写每一个汉字,为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