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教学设计方案

2025/08/22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归类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使用。 2、认读学过的生字词语,并用词语组成完整、同通顺的句子。 3、阅读欣赏。 4、说说语文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巩固学国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组词。 2、会用词语组成完整、通顺的句子。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认识过的生字,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 2、诵读古诗。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教师:你们知道吗?这一组我们又交了不少长得像的汉字朋友,你们能正确区分吗? 2、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观察加点字间的异同。 4、教师强调在认读和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5、学生再读词语,巩固认识。

二、写字

1、教师以组出示生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异同。 3、学生说一说书写这些字的注意点。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组句子

1、出示文中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2、教师说明练习的要求。 3、学生按要求妄称练习。四、阅读欣赏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2、教师播放音乐,配乐读,学生听,感受美。 3、教师示范读。 4、学生再自由读一读这两首古诗。 5、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手古诗。 6、学生闭目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7、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说说我们的.语文课,说对语文的看法,提出建议和希望。教学过程:

一、教师读题,明确要求

1、教师读题目,学生认真听,说说这次语文生活安排我们干什么? 2、指名反馈。 3、学生认读词语:语文课 喜欢 有趣 印象 最深 建议 希望

二、指名个别说,进行说的辅导

1、指名说一说。 内容选择(1)对语文课的看法。(2)最喜欢的一篇课文。(3)印象最深的一次语文课。(4)最有趣的一次语文活动。(5)你还有什么建议和希望。 2、说话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几个问题。(1)选一个主题,不要什么都说。(2)想清楚再说,意思表达清楚、明白。(3)声音响亮。(4)注意倾听他人说。

三、学生说,集体评价

1、小组说,互评。 2、指名说,集体评。 3、小组讨论同学提出的问题、建议、希望,想对策。 4、反馈对策。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通过查询到的资料,更多地了解燕子。

教学设计:

一、学生板书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验学习主人的自豪感,展示自己优美的字迹,体会做教师的骄傲。)

1、对于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自由提问)

2、师生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梳理后的问题请学生写于板侧。(梳理问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过于简单的问题去掉,把暂时弄不懂的按老师意图排列。这样,学生自己的问题会激发自身的关注,以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

3、交流关于查询到的燕子的资料,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4、鼓励学生在听完交流的基础上,自己说说燕子的样子。(由具体的了解到概括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对作者的独特的表达方法的关注。)

二、初读课文

1、大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

2、小声地读课文,再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默读课文,把自己不大懂的地方画下来,再想一想。

(这样反复读课文的目的是打好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课文,感受语言,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4、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

(脱离开书,学生自由谈,检验学生读书的质量。学生说出自己读懂的即可,老师要鼓励学生谈认识,谈观点,多少、长短不限。)

三、自学、合作

1、对于课文自己都能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学,后寻找合作伙伴讨论。

(1)有能力自学生字。认识生字,拼读正确,组词扩词,并提出形近字。

(2)有能力解决书中不太理解的词语。查找工具书,字典,把不理解的词语做出合理的注释,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有能力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得有感情,并体会为什么会喜欢它,怎样才能读好它。

(4)有能力把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讲清楚,初步理解作者的.思路。

(重视自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解决大量的问题。自学要有层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小组的同学再进行交流,相互弥补自学中的遗漏,这样的合作,会给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带来解放。)

2、汇报自学所得。按照字、词、句、段的顺序展开汇报,组内同学相互补充,其他同学边听边记,适时把自己的想法和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给予肯定,找出学习中的闪光点,提出思考过程中的遗漏之处。评价的同时,注意指导。)

四、总结

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前思:

1、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2、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定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排 中 游 流 唱 两 岸 树 苗 绿 江 南”等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笔画 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布置在教室里,课前介绍;

2、清越的古筝音乐;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绿油油”朗读时应读成“lǜ yōu yōu”。

3、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先借助课件,演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穿着红衣裤的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河水清清,鱼儿在水中嬉戏欢跃;两岸树木茂密,鸟儿在林间飞舞歌唱,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近处,绿油油的禾苗一望无际;远处,几间青瓦白墙的房屋若隐若现。(音乐欣赏)

(一)、悟江南

一、直接导入。

1、师:小朋友们坐过竹排吗?(板书:竹排)

(如果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如果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学生看图理解,随机正音:排)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指名读课题,正音,读得美些。)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3分钟。

A、教师巡回,随机正音。

(圈圈读读你认识的字,当小老师念给全班同学或同桌听;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认认字。)

B、指名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儿全班交流。

三、交流问题。(在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

?词语方面的问题:

★顺水流:可以请学生边读句子边用手势表演,然后自己读句子做手势最后共同边读边表演。

★树木密:先请学生说说,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这是指树木多,枝叶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出示树木“密”和“疏”进行比较。

★禾苗:你见过禾苗吗?(见过,就追问: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的? 没见过,就带孩子们看看禾苗的图片。)最后,都引出:绿油油。你还见过绿油油的什么?

★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禾苗绿油油)(课件出示)学生读有关句子。

?有关课文的问题:

★小小竹排在哪里游?学习最后一句。(积累:风景如画)

★为什么说江南鱼米乡?学习2、3、4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为什么小竹排在画中游?全班讨论,引出江南好风光,就像一幅画。从而学习2、3、4、5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小结:江南的小河多,有许多鱼虾,种了很多水稻,是个特产丰富的地方,所以称为鱼米乡,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人在其中就像走进画中一样,所以就说“小小竹排画中游”。(积累:鱼米之乡)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案例标题: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学科:初中历史

年级: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活动课

二、案例内容: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一)、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让学生深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事实,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开放后成就的图片,引出为改革开放喝彩。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纪念改革开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②、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

和政府的`出发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五)、教法学法①、通过好歌曲导入新课。

②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的措施。

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媒体选择 :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程序

1、情景再现: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视频、图片引出课题: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2、教师:出示十七届三中全会图片介绍: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活动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问题措施让学生合作完成:

1.时间:1950-1953年

措施:()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2. .时间:()

措施:三大改造

内容:()

意义:

1958年

4出示练习:综合理解改革的历史作用。

⑴、说出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

⑵、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5、议一议: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6、课堂总结: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7、教学评价设计 :

8、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9、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10、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11、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12、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

13、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