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教学方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方案 篇1
一、说教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故事导入,引发爱:
1、讲故事,谈感受。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孩子正从自己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试验,让这位母亲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惨祸,拯救了孩子。
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我们要学习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1、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说你能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
(紧扣文本理解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感悟课文内容)
(2)回答问题2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
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学习3 -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是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
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礼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医德。
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第7自然段
4、说写练习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
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5、学完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理解。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1、组织讨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班机,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
2、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教学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下雨时雨点滴落的场景,能用身体动作和语言大胆地表达。
2.尝试用棉签棒蘸水粉颜料画出点,小短线及斜长线线表现不同的雨景。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乐于参加美术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活动重点:
尝试运用棉签棒作画,用点、小短线、斜长线表现不同的雨景。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区分小雨,大雨以及刮风时下大雨三者之间的不同,用点、小短线和斜长线来表现。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教师范画的背景图一张,幼儿添画的底画若干张。
3.蓝色的水粉颜料每桌两盘,棉签棒若干,小毛巾每桌两块。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大雨、小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感受小雨、大雨及刮风时下大雨三种雨景的.不同。
1.播放第一张,欣赏后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看到了什么?雨落下来时是什么样的?(一滴一滴的)
小结:小雨点一滴一滴地落下来,落在水面上发出滴答滴答地声音。
2.播放第二张,欣赏后提问:“这会落下的雨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那它是什么样的?”(一根一根的)
小结:大雨落下来是一根一根的,像小短线一样,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像小短线一样的雨。
3.播放第三张,欣赏后提问:“小朋友,你们除了听见了下雨的声音还听见了什么声音?那刮风时大雨落下来是什么样的?”(斜斜的长线)
小结:刮风时呀,雨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
(二)教师讲解示范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雨,听了雨,说了雨,还学了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用棉签来画一画雨吧。”
2.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的都斜了过来。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雨。”
(三)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老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们,好吗?”
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3.提醒幼儿注意保持画面和桌面整洁。
(四)展示幼儿作品并评价
1.展示部分作品,幼儿欣赏。“你喜欢哪张雨景,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2.请幼儿给同伴讲一讲自己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律动《小雨点》结束。“刚才我们画了雨,现在让我们一起和雨做游戏吧!”
教学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承认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不料
既然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谁与谁争吵?
他们为何争吵?
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地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
“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各自抄写。
A、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特别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
B、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
b)他们为什么争吵?
c)“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
3.请同学通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
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
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
泡泡二: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
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
7.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8.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
“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2.写一写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教学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二、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四、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
[课时准备]
第一课
一、导入 (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
△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①说它老实吧
6.比较读 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比较读 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7.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9.继续往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
自己讲书要点: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
长短不同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粗细各异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
一、讲读课文。
第一段,第三节。
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
__ 贪玩 __ 尽职
古怪 __ 温柔可亲 __ 一声不响
__ 怕 __ 勇猛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段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也是段首概括)。
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一根鸡毛
淘气 一玩起来
它们的胆子
你见了
二、练习背诵。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 :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
猫
(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
古怪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响
怕 勇猛
好玩具
小猫 也不哭
更可爱 胆子越来越大
摔抱打◆
教学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童诗,本课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了雷锋同志的事迹。这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呼唤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成为一名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学情分析】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孩子们都知道有关雷锋的事迹。但是雷锋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孩子们对雷锋叔叔缺乏真正的了解。要布置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树立英雄形象,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在情感延伸中揣摩文章的意蕴,做到内化心灵,外化行动,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课前准备】
教师:《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的雷锋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了解雷锋
1.出示雷锋像,问:同学们,认识这位叔叔是谁吗?(板书:雷锋叔叔)识记生字“锋、叔”。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雷锋的资料。
3.出示课后“我知道”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进一步了解雷锋。
4.小结:雷锋叔叔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他一生做了许多好事。不幸的是,他仅仅活了22岁就因公去世。雷锋叔叔虽然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5.把题目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文章写了关于雷锋叔叔的哪些事?
2.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出示生字词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曾路过这里泥泞脚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四处寻觅需要
4.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1)同桌互读、齐读。
(2)重点强调:
“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
“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
“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
“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5.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生字记住的`。
6. 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评议。
三、指导写字,书写美观
1.出示我会写的字“冒、雷、需、迈、迷、迹”6个字,学生自由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冒、雷、需”上下结构,“雷、需”都有雨字头。
“迈、迷、迹”半包围结构,都有走之旁。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1)冒:上边曰要宽些,下边目要窄些。
(2)出示雷、需: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
①第一笔横要短。
②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
③四点分布要均匀。
(3)出示迈、迷、迹:读读这些字,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
①笔顺:先写走之内的部分,再写走之。
②走之的左下的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出示课后“读读记记”
弯弯的小路 长长的小溪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晶莹的露珠
(1)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2)扩展填空
弯弯的( ) 长长的( ) 晶莹的( )蒙蒙的( ) 温暖的( )
2.名言积累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 3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
3.师:对,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已经好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呢?
二、朗读悟情
1.请你大声朗读课文,看看同学们都到哪里去寻找雷锋,他们找到了吗?
2.学生汇报:在小溪边、在小路上。(板书:小溪、小路)。
3.诗的哪些小节在写在小溪边寻找雷锋叔叔?
(1)课件出示一、二节诗。
(2)学生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抱孩子)
预设:雷锋叔叔在帮助一个迷路的孩子。
雷锋叔叔在关心一个有困难的孩子。
雷锋叔叔有乐于助人的精神。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雷锋叔叔帮助了小孩儿的?
(4)质疑:哪些词句不理解?(比较难理解的词,可借助图片来理解。如:足迹、泥泞。)
(5)你能带着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读一读这两小节吗?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过渡:我们顺着弯弯的小路找到了什么?
4.小组内自学课文3、4小节。
(1)自学要求:
①选一名同学来读这两个小节。
②小组内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③质疑:哪些词句不理解?(理解“荆棘”)
(2)小组汇报。
(3)此时,在你的眼里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
(4)齐读。
5.同学们,除了诗中给我们展现的几件好事之外,雷锋叔叔还做了哪些好事?
6.齐读最后一节。
(1)给“寻觅”找个近义词。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最后一句话“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是什么意思?
a.雷锋还会出现在哪里?
b.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
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d.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举例说说班级的同学都做过哪些好事。
e.是啊,老师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哪有困难,需要爱心,哪就有雷锋叔叔啊!请你们再深情地读一读吧!请同学们再来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三、指导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哪节就进行背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叔、锋、滴、洒、泥、泞”6个字,学生自由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1)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3)“滴、洒、泥、泞”都是三点水旁。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滴”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商”。
“洒”不要写成“酒”。
“泥”字右上的“匕”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泞”字右边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2.雷锋,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影响了多少人!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吧!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让学生跟着唱一唱。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了解雷锋叔叔的故事,做手抄报。
2.书写生字词。
3.完成《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小路
雷锋
抱小孩背大娘
(板书用红线连接成一颗爱心形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