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的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走向海洋》的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向海洋》的读后感 篇1
《走向海洋》这本书只要写了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有40多个介绍。
海洋,为地球球面面积的70.8%,占地球土地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29米,总体积为13.75亿立方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打个比方,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大海,会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由此可见,海洋是特别大的。
那么,从宇宙往地球上看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一个土黄色的星球?不,恰恰相反,那是一个湛蓝的球体。因此,有好多人怀疑“地球”这个名字起错了,应该叫“水球”。但是问题又来了,即然叫“水”,那我们又是怎么来的呢?有的人会说:是猴吧。
想起“海”这个字,我们会联想到“五湖四海”这个成语。那么“四海”到底是什么海呢?那就是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那这“四海”的`未来式什么样的呢?那就要靠我们的举手之劳来创造了!
让我们与海洋同行吧!
《走向海洋》的读后感 篇2
细细品读《走向海洋》,我可以从中看到近千年来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
明代海军曾有辉煌的成就。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由200余艘远洋海船组成,将士多达二万余名。成功地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盛产的茶叶、丝绸、瓷器带到了欧洲,让英国皇家贵族也品尝到了中国茶、穿着华丽的丝绸、欣赏着青花瓷。李约瑟博士分析这一时期海军,曾得出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比任何亚洲国家都要强,甚至当时的欧洲海军联合起来也不是对手。郑和率领的大明皇朝船队在当时是最强大的。”
中国海军也有耻辱的一段历史。清政府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看起来非常宏伟壮观,但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而已。在日本船舰的.包抄下,北洋水师真可怜不堪一击、全军覆灭。这也难怪原本花在购买海军药的银两被挪用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上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军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从几般大木船,发展到多舰种:驱逐舰、巡航舰、护卫舰、导弹舰、水陆战舰、潜水艇等等。舰队也分成三大部队: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北海舰队。在各自的海域中,他们保卫着中国的领海。中国正在发展航空的母舰的建设。不久将来中国海军肯定有更强大的装备。
祖国繁荣与安康是需要强大军队来保护的。我国有几万公里的海岸线,这就更加需要强大的海军来保卫。我们要多学习海洋知识、海军知识,立志为中国海军作出贡献。
《走向海洋》的读后感 篇3
读了这本赞美歌颂海洋的书,我对蓝色海洋充满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诞生在海洋里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海洋,地球上就不会出现生命。全世界的海洋又被分成"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中有很多蓝色的.宝藏:海洋是个大药房、海洋蕴含巨大的清洁能源、海底分布富饶的油气田。海洋不但储存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沉睡着数以万记的沉船中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珍贵历史文物。我国除了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中国的海洋有四大海,它们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学习,长大了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开发海洋,让海洋为人类造福。开发海洋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海洋,不要它受到人类的破坏。
《走向海洋》的读后感 篇4
提起海洋,我之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包含的丰富资源,使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种;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能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帮助。
就拿海底富饶的油气田来讲吧,英国本来是一个石油贫乏国,可是在1980年,英国从海底取得石油161万桶,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再者,长时间以来,外界一向称中国为贫油国,由于中国海洋根本不具有储油条件。然而,中国人民不甘心这样一个大国竟会是贫油国,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南海、东海和北海都包含着丰富的油气田。随着科技的奔腾,进进21世纪,中国海上钻井事业已向深海发展。中国与日本***争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也有很重要一方面的缘由是为了能源,由于在那片海底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油气田。
你看,就凭石油怎样不能说海洋不是一个聚宝盆呢?另外海洋中还有自然气、可燃冰……海洋里的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解决了一系列世界能源危机。
目前,由于世界人口众多,陆地上食品快匮乏了,而海洋,此时成了我们的大粮仓。例如南极磷虾,每年产量将近1亿吨,只需捕捞几百万吨,就大大超出了当今世界上的海产品产量总和。海洋中还有许很多多的食品质源,可供人类今后的开发和利用。
掩卷寻思,庞大的数字,令我大开眼界,不过,海洋中固然包含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再生周期太长,所以无序开发的话,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假如人类再像对待陆地那样,对海洋造成伤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人类还能到那里寻觅资源?月球?火星?且不说现在还未有如此高明的科学技术,即使有了居住在太空星球上的条件,那人类的劣根性不消除,搬家早晚还是必定的。看,如今,人类又开始了对海洋的破坏:围海造田、将有毒物排进海洋……种种劣迹,让人扼腕叹息!我想向人类大声疾呼:善待海洋、有序开发,让这个聚宝盆长远地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