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动策划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大学生活动策划方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活动策划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维护日,法学院青志协以此为契机,为普及广大志愿者的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理念,践行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校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活动主题:
“情暖3·15 携法同行”
三、活动时间:
xx
四、活动地点:
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
五、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
六、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校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负责人员:
xx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展出海报一张,在木兰路展出。
(2)确定活动参观人员、准备好相关事宜。
(4)进行场地申请与批准。
(二)活动中
1、开展法制宣传;
2、进行义务讲解;
3、宣传部做好跟随拍摄工作
(三)活动后期
1、活动后期宣传,包括新闻的发表、照片的整理等。
2、写好活动总结,发到总会邮箱。
大学生活动策划方案 篇2
一、活动名称
社团篮球赛
二、活动简介
本活动宗旨在于丰富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各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之余,其体魄能得到强健,其精神能得到振奋。并且本活动以促进新老会员以及各协会之间友谊为目标,进一步推进职院社团联合会的建设,为协会的宣传奠定一定的基础,也为发掘各协会体育篮球方面的人才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契机,是不可多得的一次良机。
三、活动时间
按照往常的时间安排,本赛事时间初步定于:10月底至11月中旬的周末(即周六、周日)全天进行,但最终时间结合天气及不可抗力因素决定,最终敲定时间以社团联合会通知为准。
四、活动地点
活动地点定于操场的篮球场
五、活动针对人群
本活动针对全院师生
六、活动准备
活动前期准备:
1.工作人员进行宣传(请社团联合会负责主要宣传,篮协成员给予配合);
2.请社团联合会外联部门工作人员协助,以寻找活动赞助商,获得活动经费助;
3.裁判团人员组织交流学习,统一即将进行的系列赛的判罚尺度以及相关细则
七、活动内容策划
“3+1”男女混合篮球赛:
1.各队伍已系为单位,每队至少有5名女生,5名男生,女生可随时换下,男生必须打完一节再换。
2.比赛规则:
3.每队上场五人,3男2女。
4.比赛时间安排:每节10分钟,共3节。中间休息时间穿插游戏。
5.男生不得进3秒区。
6.男生不能封盖女生,不能抢断女生的球,但可以抢断传球。
7.女生只能由女生来防守。
8.女生最多可走5步,最多可运球2次。(女生走的太多了,可以抱球走5步)
9.凡是违反以上规则的将由对方进行罚球,可以任意派人罚,男生在罚球线罚球,女生可在任意地点罚球,每罚一球算一分。罚完球后由对方发球。
10.男生3分线内投进计2分,3分线外计3分。(建议男生只能在内外线之间的地方投篮)
11.女生3秒区内投进计2分,3分线内3秒区外投进计3分,3分线外计4分。
八、活动组织部门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篮球协会
以上成绩会每次更新于篮球协会微博,活动结束后,会找出10男10女,直接加入蓝球协会,之后会进行5v5对抗赛。
注意事项:
1.如遇到雨天、台风等不可抗力因素,比赛将延期举行。
2.严格遵守裁判的判罚,避免发生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禁止说脏话,打架,如有发现,取消比赛资格,判对方球队获胜,且不得有异议。
大学生活动策划方案 篇3
活动重点
一队旗:每个活动小队都自编了自己小队的名称,设计了自己的队旗。“希望小队”“梦想小队”……一个个小队的名称和队旗承载了学生们的梦想。
二贴近:贴近社会和贴近大自然。贴近社会是让学生们在社会中确定服务岗位,开展“讲卫生,当好公共卫生的小卫士;讲规范,当好社区文化环境的小老师;讲奉献,当好社会服务的小公仆;讲绿化,当好社区绿地的小园丁;讲礼貌,当好文明礼貌的宣传员”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进行锻炼。贴近大自然是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开展以“体验之旅”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认识植物、开展环境调查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走进:感恩进社区,环保进社区,书香进社区。学校将充分利用社区的场所和对象,开展各种专题服务活动,像走进社区清理垃圾、送环保袋给社区居民,使学生们获得直接的社会生活体验;向孤寡老人、残疾人献爱心,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学会关心弱者;组织孩子与社区的离退休老人们结对子,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将自己的爱奉献给他人、社会的快乐。
活动安排
启动阶段(7月上旬)
一、组建社区假日中队,形成假日教育网络。以辖区内各生活小区为参与对象,根据学生兴趣及年龄特点组建各种活动小组,完善组织机构,明确活动要求,活跃、规范学生的假日生活。
二、落实教育内容,明确目标要求。各小组建立书包图书室,假日期间组织读书、读报,撰写读书笔记;开展温暖进社区活动,宣传党的政策,维护小区的安全与稳定。
三、加强组织管理,规范教育责任。聘请校内外热心于社区教育的、有专长的家长及离退休老人组成校外活动辅导队伍,拟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内容,追求活动效果,力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活动阶段(7月中旬~8月)
一、环境教育:了解身边社区教育资源。老师引领学生走进社区,获取社区资源。师生通过调查,对所在的社区环境、社区规模及社区内都有些什么场所有所了解,再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每个假日活动小组确定一个调查研究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调查报告。老师也可事先确定一些主题,由社区小组的学生们自主选择完成。选择主题可包括:社区噪音调查,社区白色污染调查,社区养犬调查,等等。
二、本土教育:体验身边社区教育资源。足球博物馆距离我校仅有几百米的距离,为此,我校与足球博物馆积极联系,组织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到足球博物馆参观,感受蹴鞠文化,领略足球魅力。同时,在校外活动辅导员的指导下,每个活动小组的同学完成暑期拓展作业:制作有关蹴鞠的一份手抄报,可采用绘画、剪纸等多种形式。
三、社区教育: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学校与本地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积极联系,争取到由他们为学生们提供周末读书场所和图书。该读书场所每周末对学生开放,他们可在此读书、看报,从而在社区这个大课堂上自由地汲取书籍的营养。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里,离退休老人们将与学生们共读《假小子戴安》《漂亮老师与坏小子》《彼得·潘》等书籍,并撰写读书随笔,交流读书体会。
拓展阶段(8月底)
一、活动采用社区辅导员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模式,对每位参与学生进行评价。
二、假日结束召开成果展示会,成果展示内容包括手抄报、诗歌画、剪报、书签等,并评选出社区读书活动的优秀辅导者和学生。
活动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体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地“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活动中,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队员们自己设计、选择、创新和应用活动方法,在具有中队特色的主题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体现活动的可行性原则。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活动策划方案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甘甜、清亮的泉水,奔跑、跳跃出巍峨秀丽的云篆山,流经黄溪河,注入滚滚长江。可是一经过黄溪河,溪水就不再甜,不再亮,无一幸免地身染重病,污浊不堪,令人痛心疾首,这是怎么回事呢?作为黄溪河畔的巴渝名校——鱼洞四小的少先队员们,快快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去擦亮黄溪河的眼睛,还黄溪河婀娜秀美的身姿吧!
二、活动目标:
1、本次活动,旨在引领学生走出校门,亲历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过程,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3、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环保行为变成环保习惯,形成环保素养。
4、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大胆思考,勇于探究,敢于创造。
三、活动参与者:
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流程设计:
(一)考察阶段
地点:学校门前的小溪——黄溪河
1、组建考察小组
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组合成考察小组(五~八人一组,推选组长负责)。
2、活动要求
(1)安全要求
A、一支队伍就是一道风景,各小队应该团结协作,充分展示班级、学校的风采。
B、文明安全,不粗暴野蛮,别给黄溪河增添新伤。
(2)考察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考察学校门前的小溪——黄溪河的污染原因,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污染源,并把相关的现象拍摄下来。
(3)做好三个结合
A、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B、个人实践与集体合作相结合;
C、实践性与可行性相结合。
3、考察、摄影、走访调查
(1)看、闻。
看——河水的颜色,两岸的风景,从视觉上了解黄溪河的现状;
闻——河水的气味,从嗅觉上感知黄溪河的水质。
(2)采、摄。
采——采集不同河段的河水各一小杯,为实验做准备;摄——拍摄下具有说服力的画面。
(3)访、查。
访——两岸不同居民点长期居住的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及近十年黄溪河的变化;
查——两岸工厂、作坊的分布,污水的排放。
(4)选、定。
选——本小组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定——确定一个重点。
(二)研究阶段
开展“三个一”活动
1、做一个实验。用科学作为揭示黄溪河水质污染的事实。
2、写一个报告。用强有力的数据,感性的文字,震撼人们的心灵。
3、订一个方案。集体讨论、研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并上交给有关部门。
(三)交流阶段
1、成果展示。把同学们拍摄的图片,写的报告进行展示(可在校园内,也可在小区内),警醒世人。
2、开展“黄溪河我知道”的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如小品、漫画、歌表演等,表达孩子们关心黄溪河,了解黄溪河,热爱黄溪河。
3、发起倡议。以“擦亮小溪的眼睛”为题,向同学们、两岸的居民、工厂、作坊发起倡议:人人环保,事事环保,时时环保。落实环保行为,培养环保习惯,形成环保素养。
4客观评价。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对孩子们取得的成果加以鼓励;组员评出“最佳环保小分队”,进行表彰。
五、活动展望
通过这次“擦亮小溪的眼睛”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拓展了我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会了与人合作、交往与沟通的技巧,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人人行动,着眼大处,着手细微,环保行为就会逐渐养成环保习惯,久而久之便会形成环保素养;一个人人具有良好环保素养的社会,一定能营造出利于人类生存、健康和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