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伊索寓言》后有感

2025/08/23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伊索寓言》后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伊索寓言》后有感 篇1

《伊索寓言》汇集了古希腊大量优秀作平,大多是动物故事,用财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了他们专横,残暴,虐害弱小的行为。

读了《伊索寓言》后,引起了我许多浮想遐思。人心的丑恶,世俗的肮张,以及弱肉强食的行为,不禁令人心寒。我们生活在一个随处都可能有危险的世界里,我们身边的人,如父母、朋友…。都有可能对我们造成危害。正如<不忠诚的驴出卖朋友〉一样。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朋友,使他们惨遭狮子的伤害。这种行为真是令人发指。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为害怕权贵,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干那些烧杀抢虐之事。给家人,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同样的,如果我们是个强者,而不为弱者着想,只仗着自己的权势欺压弱者,那末我们和上者又有什末区被呢?都同样的可憎、可恨。

我们这个社会提倡勤劳致富。读了《伊索寓言》之后我才能更深入的体会到。正如《老农夫的三个儿子》里面的道理一样:真正的珠宝其实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需要辛勤的劳动。但是,就有一些人想不劳而获,由非法手段来占有或摧毁被人的劳动成果。嗨——,这些人真是可悲呀,自己有健全的身体,足够的劳动力。他们却不好好应用,只会想方设法来破坏被人的劳动成果,难道他们连残疾人都不如吗?是的,残疾人虽然有缺陷,但是,他们本着一颗善良的心,来达到正常人所达不到的事情。他们比起某些被逼得讲康人更优秀。

《伊索寓言》一书,让我明白许多启迪我一生的道理。我相信我能做,我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不是为社会蒙羞,而是凭我的实力和执著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每个人都如此,那末祖国的明天将一片光明。

读《伊索寓言》后有感 篇2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伊索寓言》。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因为它通过一个个十分简单又很短的小故事,讲述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大道理。

有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两只狗》这个故事。一个人有两只狗:一只猎狗,猎人教它捕食动物的本领,帮助自己打猎;另一只是看家狗,教它看家的本领,帮自己看家。每次猎人打猎回到家里,总是要把猎物分一大份给看家狗吃。猎狗看了很不痛快,骂他的同伴:“打猎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可是你一点也没有帮过忙,却大口大口吃我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看家狗回答说:“朋友,你不要责怪我,要责怪就责怪主人吧!是他不教我干活,而只靠依赖别人的劳动而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过错是父母的过分宠爱而养成的,而我们的父母却一味责怪我们。看家狗是因为主人过度娇宠,而导致它养成不劳而获,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作为主人,应该教看家狗干活,让它学会靠自己的劳动与能力学会独立、生存。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父母也可以多找找自身的原因,从培养我们的独立性着手,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正如猎狗在家中的角色一样,应该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不是一味的像猎狗一样去责怪看家狗。就像是对在一个从来没有教过要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环境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我们怎么能够一味地去批评他、指责他“没有礼貌、无理取闹呢”!

《伊索寓言》告诉了我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给我了许许多多的启示;它就像一块护生符,带在身边,能告诉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我不去做错误的、不对的事情。我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有空请你们也去看看这本书吧,相信你们也会爱上它的。

读《伊索寓言》后有感 篇3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因此在这本书里,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就比如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它所富含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中领悟到许多启示。可以说,它是古希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在这部寓言集里,令我感触最深的寓言当属《狐狸和葡萄》了。这篇短小的寓言讲了一只狐狸因为够不到高高挂在葡萄架上的葡萄,便找借口说葡萄是酸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漫步在人声鼎沸的商场、街道,还是在人际关系单纯的校园,你总是会看到或听到类似“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事发生。

“唉,你看那人真傻!”“哪儿呢”“就是穿着我刚试过的那件上衣的人。”“哦!刚才你不是嫌那件上衣贵,不买了吗”“哪儿呀!我是嫌它不好看,才不去花那冤枉钱的!”——自己没钱购物,别人买了还说不好。

“老师刚才表扬某某某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呢!”“那是老师不知道罢了,昨天放学,我和她一起回家,她突然向前冲了几步,然后蹲下身,装着系鞋带,其实是在拾值钱的东西。她没有拾金不昧,怎么能算品学兼优呢”“你知道她拾到了什么吗”“嗯,这个我没看清楚。”——因为自己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而贬低他人。

其实,我也不例外。还记得小学六年级统考分班时,当时一班是最好的一个班,而我却被分到仅次于一班的二班。回家后,我便懊恼地对爸爸妈妈说:“这次有一部分成绩一般的同学分到了一班,我才不相信一班会比二班好呢!”爸爸听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不是最喜欢读《伊索寓言》吗那里面不是有一篇你曾经读过的《狐狸和葡萄》的寓言吗你再仔细读读,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你就不难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此时,我才顿悟过来:我就像文中的狐狸一样在自欺欺人。没分到一班,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却以种种借口搪塞,寻找自我安慰,不正说明我的心理素质较差吗在现实生活中,你、我、他往往都会因为自己能力有限、能力不如别人而办不成某一件事或达不到某一个目的,可有的人却做到了,所以他内心便产生了一种嫉妒他人才能的思想,因而表现出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所以,希望大家以《狐狸和葡萄》为戒,从主观上多找原因,不要找种种理由来寻求自我安慰,自欺欺人。

其实,《狐狸和葡萄》仅仅是《伊索寓言》几百则故事中的一则而已。其它的故事同样富含哲理,比如《农夫与蛇》告诉我们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还有《龟兔赛跑》告诉我们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伊索寓言》这本书中,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宛如一盏盏明灯,为我成长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它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了人的本性,使我学会了分辨善恶的能力。“小故事,大道理”的光辉就从这本书中折射出来,让我们终身受益!

读《伊索寓言》后有感 篇4

《伊索寓言》,一本历史悠久,至今还炙手可热的书。从《庄子》的《井底之蛙》到《列子》的《刻舟求剑》,这些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无不显露出中国人的智慧。像众多中国古代经典,《伊索寓言》也是这样一本开创了寓言先河的世界名著。

《伊索寓言》,多用拟人化动物为主角,描写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有的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专横霸道。

伊索寓言中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哲理,给了我许多启示,使我受益匪浅,对我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例如《孔雀与寒鸦》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众鸟选鸟王时,孔雀认为它最漂亮,应该成为鸟王。当众鸟准备拥孔雀为鸟王时,一只寒鸦问:“当鹰群来袭时,你能保护我们吗?”故事到这就结束了,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悬念。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在它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外表漂亮的人确实比较好找工作。他们常常在学校引人注目,在单位深得人心。而长相一般的人,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证明自己。可通过阅读和思考,我认为衡量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表的美与丑,而要看他的素质、能力与智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外表是第一印象,对好外表的人产生好感是人之常情。只有少部分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摆脱外表对人的准确判断。读了这则寓言后,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相应发生了改变。不受外表左右,将不知不觉地成为我日后判断人的自然标准。

《伊索寓言》还有不少这样有益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