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城三月》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小城三月》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小城三月》有感 篇1
因为喵姑娘约稿,想要把写318的那篇拆成两篇,一直没找到什么新奇巧妙的办法(或者说书写的新鲜感已经过掉了),这几天都过得很郁闷。
去翻萧红,希望借点灵感。她写人写事多情而富于趣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故事是她写的:行文的方式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绪不可能是别人。
读了篇《小城三月》。写一个年轻姑娘,萧红的远房小姨,样貌和心地美好而纯净,许了个富家儿子,又暗恋自己的小辈:萧红的堂哥。堂哥虽说是个小辈,年纪也和她差不多。这两个年轻人,只有叫翠姨的小姨知道自己怎么了,然后就慢慢瘦了,慢慢病了,慢慢地死去。翠姨死掉后,堂哥哭了很多次,却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写得好厉害哇!
这篇小说里,萧红以一个章节的篇幅铺陈东北的.春天来了,树如何绿,草如何绿,风如何暖,姑娘们如何乘着马车去选衣料,做春衣。最后一句:“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真是好厉害哇!
读最后一章时,想起沈从文,他写湘西有种很奇诡的风俗,叫做“落洞”,“落洞”的都是些年轻未出嫁的姑娘,独自在水边洗衣服或者山林里拾柴,被山神、树神或龙王看中,落了洞的姑娘于是就病了,慢慢地瘦了,慢慢地死去。这种死法,就叫做“落洞”,大体上是被神秘力量娶走的意思。
记得沈从文也分析了这种神秘的“姻缘”,大意是,年轻姑娘敏感而富于幻想,“落洞”的真实原因可能是抑郁症。
《小城三月》里的翠姨,也仿佛是“落洞”了。
沈和萧,都好神奇。
看得我眼泪汪汪的。
另补:
曾老师说,我对《小城三月》的解读不对。我把他的意思抄在这里,给也爱萧红的同学们参考。曾老师很少直接发表看法,基本上我的读书笔记他会点个赞,最多说一个字:好!那样子实在象个鼓励你大胆说出看法的老师。
他说《小城三月》其实是这个意思:“具体论证需要很长的文本分析,略去不说。我直接说结论,第一翠姨不是幻想,第二堂兄很清楚。在这个结论上继续推进,萧红不是批判万恶的旧社会及其婚姻制度,而是批判男性,甚至是经受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男性(这篇写于香港临终前,可结合端木蕻良的表现)。”
读《小城三月》有感 篇2
课文中萧红的《小城三月》这部作品,反复读了几遍,每读一遍,心里都会有莫名的失落,从初读时的隐约的伤感,到最后似乎变得有一些沉静,就像许多外国小说一样,被时代背景所压迫,深深的无奈,人性想要挣脱枷锁触碰美好时却友被巨大的压力所牢笼住。
终是被时代所绊住,悲剧收场,外国小说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艾米莉·简·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就类似这样,不过不同的是萧红作家的叙述方式以及各自的社会背景,作者那小孩般的平静的叙述,似乎没有很重的悲悯气息,就像对于这个悲剧的最终的形成,似乎是早就注定的,它在那个陈旧、封闭、黑暗的社会里也许不过是那许多不幸里的千分之一,在一个没有爱情的时代,婚姻只是一种人们习惯了的应有的无需任何感情来作为其根基的形式,只是那俗语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是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所谓伦理道德,阻拦了我们的女主人公追求其自身真正的幸福的道路,而在一种接受了新的思想的影响后,想要摆脱却又无力摆脱旧的思想的左右,想要追求却又不敢追求真正爱情的悲哀中无从选择而最终凄楚的死亡。
她的死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一个东方女性的爱情悲剧。别林斯基说:“内容越是平淡无奇,越能显出作者的才能过人”,在这个故事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所有的情节仿佛司空见惯,就像你自己身边的生活,它没有像侦探小说里那样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它所有的那么简单,逛街,聊天,家庭的小小的音乐会,或是元宵节里的花灯,你感受到的故事是那么平常,但也正是在这么平常的生活里,这样的悲剧不断的上演,生活在岁月的年轮里剥蚀着它的华美的色泽,也剥落了幸福和快乐。
翠姨她是这么样一个细致的女人,当她那般想要买到那么一双绒绳鞋而终究不能如愿以偿时,她悲凉的感叹:“我的命,不会好的。”作者用一双买不到的绒鞋做道具,巧妙地暗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生活的悄然流逝,让这个最初单纯可爱的少女对婚姻和命运日渐恐惧,更增添了作品的凄楚和悲凉。萧红对翠姨很少做直接的心理描述,但她的追求、向往、痛苦、幻灭的心理历程,我们都感同身受、历历在目。
在那个时代里没有人理解她为什么死去了,甚至连她挚爱着的我的堂哥哥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孤寂的死去,那种典型的东方式的恋爱,深爱着对方,却始终不肯说出,只是深埋在心底,直到最后带去坟墓,翠姨就是这样不自觉的觉醒者,她的苦恼、哀怨以及小心翼翼,无不打着时代的`烙印。她只能“一个人站在短篱前面,向着远远的哈尔滨市痴痴的望着”。即使和自己深爱的人单独相处时,也是拘谨着,互相说一些言不由衷的空话,而且一听到有人来,就赶紧慌乱地掩饰自己的窘态。只有在即将离开人世的弥留之际,四顾无人,才第一次失态的拉着爱人的手,“像要把心哭出来般”大哭。可是她的力量那么单薄。命运真的存在吗?在这个世界里的某个角落,会有那么一种无形的力牵引我们走向天堂或者走向黑暗的深渊,她的那颗小小的心里满足了,带着那一点用她的生命换来的执着,她苦笑着安静地离开了,她或许去了天堂,那片圣洁的纯白的地方,然而她究竟得到了什么,她的世界荒芜一片,忧伤蔓延。
也许那些值得纪念的生命里曾经确乎真实地快乐过,那些曾经的相遇,曾经在一起的日子,对她来说都是美丽的,正是为了这些美丽,她认为那些付出值得,她总是把自己看得过于卑微,那些过于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在她的眼里是奢侈的,于是她羡慕着‘我’的“读过书”,她羡慕着那种在她认为清白的出生,“她自觉地觉得自己的命运不会好的”,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她没有发现自己其实是有那么许多美丽的,她会沉静而美丽地走路,会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讲话,她甚至还会弹大正琴,会吹箫、吹笛子,她有着那么多女孩儿所没有的,然而她的万般的美丽也没能让她逃脱这世俗的厄运,悲哀是早已酝酿着,她不能逃脱,没有人逃脱。
就是这样一个含情转睇、顾盼生姿的婉约的女子,表面似乎不露声色,而内心却时刻忍受着剧烈的痛苦,她忠于自己的爱情,不惜以生命献祭。三月的原野绿了,作者用散文样的笔调开始诉说,又用散文样的笔调结束了这一段悲剧的生活,春天的命运那么短,像极了翠姨她的那段短暂也许美丽过的生活。这“春”的背景,这么优美而悲切,这种东方女性的悲剧,在她身后留给了人们更多的思索。
读《小城三月》有感 篇3
又回到这儿了。
蓝天、绿树、古岸、流水、粉墙、青砖、黛瓦、人家,似变未变,未变似变。稚童的记忆啊,早已湮没洪流中,化作了时光中颗颗尘埃,风吹过,便飘散空中不见了踪影。伸手想要抓住,却再也抓不住了。但那散片中,却隐隐闪现着你的容颜。
笼子缝,笼子缝,笼子中的鸟儿,无时无刻都要跑来,就在那黎明前的夜晚,白鹤与乌龟统一的时刻,背后面对你的是谁?
一个孩子被围在众孩童中,蹲着身子,蒙着眼睛,大声喊着:阿希!
哈哈哈哈,众童欢笑。那个被唤作阿希的女孩子,上前几步,解下孩童头上的遮眼帘,揉着她的.头发,轻叹一声:你就怎么只会猜我呢?偏生还让你给猜着了,你哟!说着点了点我的脑袋,自觉蒙上眼睛,蹲了下去。
其实我知道的,你是故意的,阿希。
远处不晓得是谁,如此粗心大意,倾翻了砚台,墨,便恣意侵占了整片天空,久久不褪。
我被阿希拉扯着向田间奔去,我揉着睡眼,打了个哈欠,囔囔道:阿希,你拉我过来干嘛呀,你知不知道现在天还未亮,真的很困。
阿希没有理会我,继续大踏步向前走,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让我打了个趔趄。
终于来到了田间。
阿希拉着我,背对田间,眼睛不断瞟向手表,喃喃道快了,快了,快了。
阿希将手放到我的肩上,叫我缓缓转过身去,于是,大片大片的白黄相间的我光亮跃入我的眼帘,跳进我的心田里。
这是我承诺你的,紫阳。阿希面朝紫阳,张开双臂,颇有点指点江山之范。
莫名的,我哽咽了。蹲下身,朝着阿希说道谁让你多管闲事。阿希只是默默环住了我,不动了。
四月半,紫阳终放。
今年,却再无紫阳再无你了。
走过,四月半。
读《小城三月》有感 篇4
在这个炎炎夏日中,我与姐姐一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海南岛。
一下飞机,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酒店附近的沙滩。远远望去,碧蓝色的大海像一面光滑圆润的大镜子,映衬着附近高耸巨大的山峰和一片片飘忽不定的白云。这面蓝镜子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那一顶顶的太阳伞,在远望时是多么的渺小,犹如一顶顶大蘑菇,生长于沙子之上。而那些躺在太阳伞下的`人们,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蚂蚁,像在寻找着充饥的食物。
走近观赏,波澜壮阔的大海波涛汹涌。银白色的浪花朝沙滩和岩石奔来,发出一声声啪打声,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海水交响曲。一颗颗金黄色的沙子围绕着无边无际的大海,似乎是一群求婚者,在向大海求婚。而大海却生气地啪打着岩石,发出了啪啪啪的声音,似乎在拒绝着这些求婚者的请求。
我与姐姐充当觅食的小蚂蚁躺在大蘑菇下,欣赏着天上的云彩,那些云彩随着夕阳慢慢落下,变得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有灰紫色的、橙黄色的、淡红色的、粉紫色色彩明亮,五彩斑斓。那些云儿时而变成一匹马儿,半蹲着,似乎在等待主人骑上它,让它带着主人奔向远方。时而又变成一头大狮子,它的下方有着一头小狮子,大狮子屏息凝视,似乎怕有人会来伤害它的宝宝
海南虽然不是最美的,但哪个城市能比得过海南在我心中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