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2025/08/23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不做教书匠》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篇1

管建刚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以一种缓慢、灵动的口吻,向青年教师们讲述了一件件有趣的、富含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他就像是一个慈爱的长辈,把做人、做教师的道理娓娓道给我们听。殷切地希望每一个刚踏上教师这条道路的年轻人们找到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方向,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亮。

《不做教书匠》的第一章是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管老师深知年轻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看到管老师谈他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一行业时,我就好像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在报高考志愿时,只是觉得教师这个工作挺轻松而又稳定。而在毕业后,很自然地就加入了教师这一行业。可是当自己真正成了一名教师后,却发现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个完全未知的环境,一群完全陌生的同事,最重要的是我对教育毫无经验可言,导致我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恐惧。当时感觉自己就像是一艘没有目标的小舟,在人生的大海迷失了方向。而我很庆幸那时遇到了一群很好的同事,感谢他们给当时毫无目标、迷茫无措的我指引方向,跟我分享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更庆幸的是xx年8月能够正式加入教师这个队伍。但就像管老师说的,很多时候,我还是站在教育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偶尔还在迷茫,我是否真的适合这一条路。

感谢管老师在此时,通过《不做教书匠》这一书,使我坚定自己的内心。是的,既然我已经做了教师,为什么不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呢?就像管老师在书中说的:“今天的工作对于明天的工作永远不会没有价值。不管以后做什么,今天认真工作所得到的感受和体验,对今后的人生绝对有用,哪怕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岗位。”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不断地消耗有限生命的能量。所以,年轻的教师们啊,尽我们所能吧,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能够照亮他人的人。

而我知道我现在还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衷心感谢这个社会依然容忍我这个不成熟的教师待在教师队伍里;感谢学校领导依然热切地盼望我成长,等待我成熟;感谢我的学生依然亲切地称呼我为“陈老师”,把我当作真正有学问的老师。我又如何能够辜负他们呢,今后我必定会奋起直追,做一名有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师。

我时常在想,如何才能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呢?管老师在书中也给出了很好的解答。要有责任感,就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能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努力去获得各项荣誉,在追求这些荣誉的过程中,我们会树立明确的目标,会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我们一点点进步。一步步走进目标的过程中,责任感就油然而生了。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责任感,才会对学生、对教育有责任感。我相信,当我们真正地对教育有了责任感之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各项能力和专业素养必将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管老师说,教育是朵带笑的花。形容地实在十分贴切。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亲切、脸带微笑的老师。当我们脸带微笑赞扬学生时,学生的心里该是开出了一朵怎样灿烂的花呀。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脸上很少出现微笑,总是绷着一张脸,我也不记得是否被她称赞过。当时对她的感觉除了害怕再也没有第二种情绪了,每天都在担心下一秒是不是又要挨骂。可想而知老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很欣慰我大概没有成为自己曾经很惧怕的这一类老师。

前几天,在路上碰到了以前代课时的学生,她亲切地称呼我“陈老师”,问我的近况,问我为什么不再去教他们了,说他们都很想念我,希望我能找时间去看他们。那一瞬间,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至少在这一个学生身上,我似乎找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价值,当你离开时,还有你曾经的学生挂念你,这难道不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吗?我想,我大概不算是一个很失败的教师吧。

我希望能够做到将心比心,而我也是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的,把自己童年所期望的,放在学生身上;把自己童年所痛恶的,从学生身上拿走。希望某一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何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愿我们都能担得起、能不辜负这一职业。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篇2

你应该知道,种在泥土里的花,一些在春天绽放,一些在夏天绽放,还有一些在秋天绽放,这个时候你或许担心了,冬天马上到了,我的花怎么还没开呢?你知道吗,你种的是梅,只有到了冬天,才会绽放她傲雪的丰姿。--我特别喜爱这本书里面的这一句话,喜欢它,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因为这句话里面的“花”一字多义,不仅可以代表自己,也可以用它来代表学生。

如果这朵花是我自己,那我得庆幸,我多么光荣,可以成为春天里怒放的花朵,又或者是夏天里开蕾的花儿,又或者是秋天里绽放的朵儿,还有可能是傲立雪中的梅!这句话带给我的是满世界的希望,原来我是一朵花,只是还没绽放,只要我不断吸取泥土里的养分,坚持不懈,我是一定会开放我的花蕾的。春天来了,我还没开放,我不能气馁;春去夏来,我还没开放,我不能松懈;大家都硕果累累了,我还没开放,我不能放弃自己。吸收了三个季节的养分,仍没开放的我,即使全世界都指责我,唯独我,不能指责自己,即使全世界都放弃我,唯独我,不能放弃我自己!

只要我选定自己的方向--做一名教师,那就勇敢地走到底!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是的,我现在还是一颗还未发芽的种子,但我仍希望借着阳光来实现我的梦想,我是一朵花,迟早要绽放的花!

如果这朵花是学生,我仍然庆幸,我的班级都是要绽放的花朵。也许有些花儿开放得早,早早地有了自己的光芒,也许有些花儿迟了,但我要耐心等待,记得给它养分,浇灌它。也许有些花迟迟不肯开放,绽放地早的花儿已经开始第二轮的怒放,我仍然不能放弃那些花朵,我要坚信,他们是傲梅,迟早要开放的花儿。我不能嫌弃他们,无论多久,我只要用心浇灌,他们是会吸收的,他们是会绽放的!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篇3

今年暑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

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

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

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

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

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

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

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

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

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

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

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篇4

读了管建刚老师所写的《不做教书匠》之后我发现:书中所蕴含的哲理绝不仅仅是属于青年教师要去努力的。对于所有的老师、或者说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同样适用。因为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写的“人”字应该怎样去书写!找准目标,向着目标去努力,自律、自强、自尊自爱,不断付出、同时有所收获,在付出与收获中强化自身。

管老师在书中主要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那就是要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这部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总是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的故事经典,令人警醒。他总能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谈经论道。他对民族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教育有限的忧患,对年轻教师给予的希望,让我越发觉得自己过去是多么地浅薄和无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和方向。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要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就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对他们的信任与关怀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关联,互为依存的,即所谓“教学相长”,一名好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了你,也就会喜欢你上的课,喜欢用自己出色的表现来赢得你的赞赏。

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在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师要对教育有责任感,首先必须先对自己有责任感,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心中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有了自我约束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去实现对教育的责任感。责任感发自于内心,它不能彰显在口头上,却处处可以在行动中表现出来。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无责任感或责任感强弱,可以从这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中清晰地表现出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会教出有责任心的学生。

教书匠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而作为教师,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自然能笑口常开,但事实上,总有部分学生会屡屡犯错误的,面对这些,不论哪个教育者都不会无动于衷,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波澜不惊,处世泰然。它需要教师能善解人意,需要老师对学生的体谅,需要老师的豁达与宽容,耐心与冷静、诙谐与机智。

我想,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不做“教书匠”,也未必做得成“教育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去拥有更多一点的属于教育家的素质。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