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卡门》的读后感

2025/08/24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卡门》的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卡门》的读后感 篇1

《彼得卡门青》是黑塞27岁时写的成名作,黄色封面上,青翠草坪后,金黄色的树林郁郁苍苍,充满了温暖与生机。

这本书里,黑塞描写了卡门青的前半生,他的友情、爱情和亲情,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卡门青最后感慨,“经历这么多考验,浪费这么多青春之后,我得到了什么呢?”

回头去看,卡门青年轻时博览群书,四处流浪,以投稿写作自力更生;他经历了友情逝去、爱情受挫;他抛弃所谓的社交圈,在平凡人群中寻找温暖;父亲年迈时,卡门青回到群山环绕的故乡,参与村里的房屋翻修,以及两座水坝的修复工程;他曾经”不喜欢与人相处,勉强与人交往,态度总是带着嘲讽与轻蔑”,历经磨练后,他努力变得“平静、谦逊与成熟,内心更加生气勃勃”。

这样可以说,卡门青得到了成为文豪的企盼,美丽动人的经历,还有曾经邂逅的朋友。

好像与我们的.青春不一样啊?不用努力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吗?对于这个世界,是否我们的理解并不真实?

想起我父亲没上过大学,但是他和我说,考上好大学,你就自由了!那会我也没上过大学,还真的相信了,甚至迫不及待去往他所描述的自由世界。

高中三年,我曾经好奇,为什么身边的同学都不快乐?竟有这么多人(也包括我),盼着高考结束那天,把所有教材狠狠撕破,扔向高不可及的天空。

可真到那一天,我们冲出考场,青春岁月的悲壮与孤独被抛之脑后,大家好像又忘了撕书这件事。也许我们担心,撕了书万一需要复读怎么办?总之,曾经那么期盼的事,突然就不重要了。回首来路,心里有些惆怅。好在,大家都考上了大学,我们可以向前看。

大学第一天,我和一个小圆脸,看着憨厚老实的同学说,以后我们每天去图书馆看书吧!

我在脑海里幻想,四年苦读后,毕业那天,我气质非凡地挥别校园。我为这样雄心壮志的自我,这样青春洋溢的理想激动不已。那时候,我还是清晨七八点的太阳。可惜,我并不知道,那时候也是我大学生活的巅峰,是我青春抛物线的顶点。

四年荏苒,我在图书馆里偶尔停留,读过《大秦帝国》,看了《Prison Break》、几部记不得名字的港剧,从知网上拼凑过几篇“论文”。毕业时,论文指导老师抽空在鼓楼校区见了我一面,他很担心我的论文无法毕业。

关于这,想起我有个朋友,他毕业前一晚倒腾了一篇论文,第二天论文答辩,系主任问他:你论文抄谁的,你知道吗?我朋友一头雾水说不知道。系主任桌子一拍:是我的!

临近毕业,我们工作落定,朋友约我爬泰山。蜿蜒的山道上,雾气氤氲,他和我说了这个段子。我隐隐有种感觉,脚下的泰山,并没有那样一览众山小。大学的世界,不是我父亲描述的那样,也与我的想象去之甚远。甚至,和论文指导老师的理解也不同。他可能不知道,我最后没有修改就把论文交了上去。

我也像卡门青一样追问自己:“经历这么多考验,浪费这么多青春之后,我得到了什么呢?”

一纸毕业证书,一份谋生的工作,以及青春没能免于荒废的遗憾?哦对了,还有那圆脸同学,他在我的提议下,每天读书学习,直至毕业那天。

《卡门》的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完了《卡门的舞步》这篇文章,心里诺有所思。

《卡门的舞步》讲的是我和小松鼠“卡门”的故事。哥从树上救下来一只小松鼠,这只小松鼠会跳舞,我就给它起名“卡门”,我对卡门无微不至,直到有一天,我和哥去玩,结果回来时卡门被强烈的阳光夺走了生命……

我觉得,卡门就像一个宝贝,失去了,必然会伤心,而意外已经发生了,也就不能重来。“世上有不少意外,不要过于自责,如果那天没有这么毒的太阳,如果爸爸刚好回家,如果……然而,世上并没有这么多如果,重要的是能够避免相同的'错误,一切还要继续。“我合上书,咽了口唾沫,把这些道理咽下去,记到心里。

是啊,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受到挫折不气馁,让我们整理心情,继续努力吧!

《卡门》的读后感 篇3

因为中考,这个暑假变得特别长。时间一长,便觉得无所事事,怀念起学校来。开始觉得闲在家中的自由,比不上被“围”在校园内的自由来的有真切感。

于是在某个冷气开的十足的夏夜,再次从书柜深处挖出了这本充满了自由味道的书自由是向往的主题。

卡门一直是一个向往自由的女人。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少见的,至少在那个时代是。毋庸置疑,她是子她的男人的,但她无法忍受被那样的子情,那样的“罗姆”所禁锢。

“‘你知道吗?’她对我说,‘自从你正式成为我的丈夫之后,我对你就没有以前你做我情人时那样强烈了。我不想被人纠缠,尤其不想听从别人的支配,我所需要的是自由!’”

这是卡门对约瑟最初的自由宣言,但约瑟不理解卡门,不理解波西米亚人对自由的向往,“对他们这一民族来说,自由就是一切,他们会为了少做一天牢而不惜放火少掉整座城市”,他到最后也无法把波西米亚人就像生来就有的对自由崇尚溶入自己的生命,这也注定了他和卡门的结局——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的相遇也就注定了他们会有这样的结局,或者说他们是两条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过了这个交点又是两个世界。

卡门是鸟,而约瑟是一个漂亮的鸟笼。

鸟儿喜欢这只漂亮的鸟笼,但她忘了鸟笼会夺去鸟的自由

卡门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只鸟,漂亮鸟笼和飞翔她只能选择其一,她选择的是“自由”

“作为我的罗姆,你有权杀死你的罗密,但卡门永远是自由的……”

这是卡门最后的自由宣言。

飞翔是自由的主题。

卡门让我想到了一个人。他疯狂地崇尚着自由,就像卡门一样。他喜欢大声地喊着“tobetobetobetobetobe!!!!!!!”(tobe是日语中飞翔的意思),他写的文字中充满了“fly”、“sky”、“free”那样的字眼,“自由”这个词作为他生命中所追求的主题而存在在他的眉宇唇齿之间。虽然他所向往的自由和卡门有所不同,但那都叫做自由。

他的名字叫做“hide”——那个永远追寻自由永远不知道自由在哪里的孩子,那个想要借蝴蝶翅膀飞向粉红色天空的孩子,那个正在宇宙中翱翔着的孩子……

他站在海边张开双臂站着,我在他落在深色沙滩上的影子里看到了自由——就刻在那影子上,刻在他的骨髓里。

他的自由是他一直也是永远都在追寻的.东西……

我想他从来就都没有后悔过去为了追寻自由而付出的生活付出的音乐付出的他的一切,他和我(也许是我们)一样,永远寻找着,所以永远自由着,正是因为找不到,才安心地竭尽全力地去寻找,顶峰之上总是空虚的,所以还是一直持续下去。

“他的自由是游离在挣脱束缚之间的一种进行中的状态,换言之,就是束缚存在在身边的时候,才最能体现出,也最让他感觉到自由,简单来说就是追寻大众意义上“自由”的这个过程——他将这个动态过程称之为“自由”——我想这就是他的自由了。(层面是属于生活的——“音乐”是手段或者说方法~——也就是“斗争中”的武器)”

没有人能找到自由,没有人能理解他人的自由,所以便各自追求各自的自由。,,

天空是飞翔的主题

我的自由,我要的自由是什么?

一次在电视上听到椎名林檎的《茎》,我听到了自由的声音。

脚步声,弦乐,还有各种不知名的乐器。

海鸥的叫声,扇动的翅膀,大段的贝司。

“秋天的芦苇塘,白色芦苇摇曳,风抚过皮肤带来酒精蒸发般的凉意,翅膀一下一下地扇动着,白色鸟儿从芦花中迎头飞向灰色的天……”

脑海中浮现这样的画面

我是相当喜欢梅里美所塑造的“卡门”这个疯狂的女人的形象的。卡门在追求自由,我也是,也许你也是,他也是,她也是,甚至它也是!

小时候是希望长大可以没人管,不被爸妈从起床“烦”到睡觉,其实也就是要自由;现在长大了就是希望能够喜欢自己喜欢的,做自己想做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总的说就是可以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吧!拥有环游世界的梦想的女生,和吹嘘着自己曾骑车到上海的男生,大家想要的都是自由。

和很多人讨论过“自由”这个词,每个人的自由都是不同的,但大家的想法都不禁相同——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状态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存在的,连星星都是要按照轨道运行的。就是因为不存在,知道无法找到,所以才不听地去寻找吧!或者说自由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过程,一种追求“自由”的过程,当然还可能是一种心境。

“关键是自己的心中没有束缚就好了,人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圈子~不要画地为牢不是就好多了吗?”这也是一种自由,摆脱心中的“黑洞”,不胡乱给自己施加压力,封闭自己,那得到的也是一种自由呢!

“受约束的是生命,不受约束的心情,受约束的是心情,不受约束的是生命”也有人这样着偶尔在追求自由的路上回头看看,四下看看,也会觉得自己是自由的。

自由,这个笔画简单却相当复杂的词,就像童话故事中的青鸟,不断地被人追寻着。看看两个字,就像两扇窗,两扇自由的窗,我们透过玻璃向外看着,看到了天,便下了决心去追求那美丽的颜色。

自由,是一种在通透的蓝天中飞翔的感觉吧!

抬头望望,天会是像海一样的蓝色。

谨以此文献给永远自由的卡门,正在宇宙中翱翔的hide,以及和我一样在追求自由的各位。

《卡门》的读后感 篇4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为《卡门》。卡门可以说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死在爱他的人的刀下。读这本书时我感到激动、震惊,又在激动和震惊中追逐着这位放荡的波希米亚姑娘的各种奇特的思想和行为。

卡门像一股不肯循规蹈矩的流水,愿意奔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她狂放到了荒唐和邪恶的地步:她由于讨厌一个女工夸耀自己有钱,竟然用刀子在那位女工的脸上划了十字。她行骗、劫物,随心所欲地取笑人、捉弄人。她可以为自己所爱的人而献出一切,又可以随随便便的抛弃他,就像扔掉一块破布。她不顾一切地帮朋友反抗死亡的命运,但同时又专横地把他拉上了一条罪恶的道路——当强盗。

是的,她又像一股惊心动魄的祸水,把动乱和牺牲带到它流经的.地方。但是,多少年来,读者并没有把卡门当做一个批判的对象,相反,卡门这个故事被改编成话剧而广为流传。我也被卡门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是因为卡门的所作所为恰恰与当时那个伪善的社会相对立,我不断感到卡门对当时社会束缚的突破,感到她从逆反中向上的最求。她对深深爱她、而她已经不再爱的人说:“继续爱你,这不可能。和你一起生活,我不愿意。”她是多么真实的人。对于卡门来说,理想和自由远远高于生命,她轻抛生命来追求理想和生命的性格,她的行为、为人,正如作者描写的一样:她的每一个缺点总有一个优点作为陪衬,而这个优点在对照之下,变得格外显著。

通过《卡门》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自己的理想必须追求,就如卡门一样。心所向,持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