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童年》读后感

2025/08/25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童年》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读后感 篇1

胜利一定会到来!

一直带着压抑的心情读完了《童年》,生活对于这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来说总是沉重的,而沉重的只是他一个人吗?生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不易的,尤其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穷苦的人们。但整个俄罗斯人的心灵仍然是健康而朝气蓬勃的,人所固有的善良在不断成长。

每每读到作者对于“外婆”的描述总能激起内心的波动,好像那便是我的奶奶,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昨晚和大叔聊天,聊起我看书的感受,也同样感慨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早起吃奶奶做的热腾腾的菜泡饭;放学回家吃奶奶做的黄糖锅巴;夜里给听奶奶讲了无数遍的谚语小故事……

事实上,现在的我又处于这样一段时光中,那是继奶奶在世时陪我成长后的有一段幸福时光——每天下班回家都能看到亲人们期盼的脸庞,温暖的家的'味道真是美好。晚饭后的休闲娱乐时光;哄睡木木后的闲聊时光;周末望湖市场的游玩时光,一次次让我沉醉享受。总是感慨,“我现在真的感觉好幸福啊!”是的,我爱我的家人,我爱这段美好的时光。

读一本书,如果它能有一点启发到你,鼓励到你,那就是一本好书了。从未想过自己也会在书中找到快乐和满足,这感觉真好。

《在人间》,读得断断续续又似懂非懂,里面的人名记起来着实费劲,到后来索性跳过不再纠结,进度竟也快了不少,遇到关键人物时才会往前饭饭,看看这人是谁,之前发生了什么。

太压抑了,十五岁的男孩子过着三十五岁人的生活,如果他真的甘心就此下去倒也心安理得,难就难在阅读使他对另外一种生活充满了渴望。很期待《我的大学》,应该会是一切症结得以化解的落脚点吧。唉,原来写《海燕》的高尔基是经历过如此深重苦难的可怜的人啊。

让人读得意犹未尽可能是所有好书的共同特点吧。高尔基关于“我的大学”的故事就此戛然而止,可是他的人生故事却并没有这样结束。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他会写“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的《海燕》,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一位诗人,甚至是一位政论家。在他68年的人生历程中,阅读使他从少不更事的小男孩长成了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辨别能力的了不起的人。

读完他的这三部曲,最大的感触是由衷的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敬爱。更加热爱生活吧,从爱自己开始,不求认同只求理解。

《童年》读后感 篇2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

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

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 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童年》读后感 篇3

我读《童年》,纯粹是个偶然。当时我仅仅是被那本书的名字所吸引,我翻开了这本书。读完以后,我不仅理解了书名的意思,更了解了高尔基这个伟大人物。

的确,阿廖沙的童年是不幸的。失去了父亲,随母亲去投奔吝啬、贪婪、专残暴的外祖父,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目睹外祖父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放、怂恿帮工偷东西及两个粗野自私的市侩舅舅整日为争夺家产斗殴甚至疯狂自己的妻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他的童年,没有天真的笑容和可爱的玩具,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可怕。读到这里,我内心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不,应该是同病相怜。

老实说我也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失去母爱的痛苦至今还留存于我的心间,象烙印,挥之不去。我比同龄的孩子少了一份原本该拥有的幸福,这使我曾一度觉得上天对我的不公。为什么是我?似的,谁都不希望灾难降临在自己身上。但还是要有一些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如今,和阿廖沙相比,我根本算不了什么。一个人小时候经历一些磨难,这并不奇怪,关键在于你拿什么眼光去看待它。坚强的人,会用一颗乐观、积极、开朗、向上的心去面对和接受命运的挑战。而脆弱的人,只会躲在角落无奈地抱怨,从此一蹶不振,任由命运践踏和摆布。我相信,没有人会欣赏后者。

即使再黑暗的环境,也不乏温暖和光明。这在《童年》里也得到了充分的突出。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无疑是阿廖沙眼里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的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以及她那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独的心,把他从黑暗中唤醒,引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幼小的阿廖沙,使他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对阿廖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给予他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这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我从中看到的不再仅仅是黑暗,邪恶和冷酷无情,而是光明、善良和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这使我对自己的人生更加坦然,更加充满自信。

书中的男孩,他的目光里虽然有忧虑,但更多的是憧憬和向往。在苦难中长大,这亦是人生难得的一次考验。坚信光明的存在,幸福迟早会降临,你会重新扬起人生的风帆!

《童年》读后感 篇4

童年如画,记录着精彩的瞬间;童年如歌,跳动着欢快的音符;童年如海,翻动着我们快乐的回忆。我的童年就像是甜甜的棉花糖,甜丝丝的味道沁人心脾……直到最近,我读完了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先生写的《童年》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为什么这本书叫“童年”呢?这本书写的是谁的童年呢?他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于是,我带着这一连串问题,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刚看到几页,我就被里面的情节打动,便爱罢不能继续看下去……

这本书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书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书中讲主人公阿廖沙年幼时父亲便去世了,只能跟着母亲到外祖父家寄居,冷酷残暴的外祖父经常毒打他。他在书中说:“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这是一个多么可恶的外祖父啊!还曾把阿廖沙打得双腿失去知觉,甚至昏死过去。只爱钱的两个舅舅冷淡他,表哥萨沙总是捉弄他。除了外祖母外,几乎没有人关爱他。阿廖沙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早就体验了人间的冷暖丑恶。他的两个舅舅为了争夺财产,总是争吵斗殴。他们自私自利,冷酷无情,把阿廖沙最好的朋友“小茨冈”和他的母亲都害死了。看到这里,眼泪湿润了我的双眼……阿廖沙从小就是在这种残暴无情的环境中长大的,他还曾被外祖父赶出家门,以捡垃圾为生……但是他不向丑恶势力屈膝,坚强而善良,勇敢而自信。他克服一切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并获得奖状。

和阿廖沙悲惨的童年相比,我们的童年够幸福啦!,我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21世纪,我们的生活是快乐的,多姿多彩的。房子舒适雅致,整天像泡在蜜罐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爸爸妈妈每天都嘘寒问暖、关爱我们。我们生活得像个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与阿廖沙相比,我们的学习条件是多么的优越。我们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很敬佩阿廖沙坚强的勇气,正是有了这样的勇气和超人的意志,才使他后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我们如今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怎能不奋发图强呢?

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父母的关爱,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利用现在的有利条件,刻苦学习,扎实打好基础,长大后才能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是掌握在我们青少年手中的!

《童年》读后感 篇5

面对困难时的由于退缩,面对挫折时的恐惧慌张,面对失败后的彷徨失措……现在的我是否太脆弱了?思绪一拉开,难免将心事勾起。

印象中的自己是要强自信的,什么事情都得去争一争,即使是失败也不轻言后悔,而现在呢?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上学期的一次数学考试,那一次我考了不及格,这让我遭受了不小的打击,仿佛觉得自己毫无脸面再读书下去了。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子。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十分可笑,就自己这点成绩,拿什么去和别人拼?

退缩,犹豫。彷徨,甚至是自嘲,我从未知道一个人要承受那么多,即使在我身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脆弱如我,依然抵挡,不住挫折带给我的折磨。

似乎是心有感触一般的,将自己与《童年》中的阿廖沙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阿廖沙四岁丧父。与母亲投奔到外祖父的家里过日子,外祖父生性残暴,专横,对待自己的亲外孙也不手下留情,小小的阿廖沙只得承受他皮鞭下的怒气,阿廖沙的遭遇是我十分同情,同属愤怒也油然而生,对于这个弥漫着残暴与仇恨的家庭我充满厌恶,阿廖沙应该也算如此感觉的吧!可是被命运玩弄的他,在那时候只得屈服,承受着上帝所发泄在他身上的一切不满。

在怜悯阿廖沙的同时,而难免害怕因为我不敢想象哪些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又会是怎样的结果?说不定我早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呢!这时我又对阿廖沙有所崇拜,他的勇气,他的乐观,她的坚强,他的正直……都是我缺少而所没有的,与他相比我是如此渺小,不堪一击,与它的.遭遇相比,我的经历又如此不值一提。

若不是过早放入体会了人间的痛苦与丑恶,他怎能在初遇险恶时镇定?若不是经历了太多苦难,他怎能在挫折中坚强?……要不是童年的经历使他明白了太多,他又怎能成就美好辉煌!一时间,一种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油然而生……

其实没有什么坚强与不坚强,前者不过是对事物涉足太多有勇气与经验罢了,而后者若不去涉足不去接受,是始终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者的!

诚然,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心若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个若是有目标而不奋斗怎么会如愿所偿?时别数日,我对自己说:分数不是关键,只要不被自己所打败,去为目标而奋斗,就没必要花时间去自责,彷徨!我应该去找回属于我自己的信心与力量!看!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