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篇1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情的过程中长大的故事,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
2、重点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内只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3、学习课外中的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内只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谈体会:长大了好不好?
直接切入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而理解课文的重点。抓住第二段来理解。小姑娘做了什么?帮助妈妈作了什么?重点抓住第9
自然段“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第10自然段“她买菜西碗做粥”第11自然段“她擦玻璃刷厨房收拾衣柜还帮助妈妈送奶”这些重点句来理解。
二、联系实际
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回做那些事,自己会帮别人做那些事。还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做这些事情时的想法。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表扬独立性强,懂得关心照顾别人的学生,鼓励每个学生都尽自己的力量使家庭,使班级变得更好。
三、自读《一朵小花》
四、谈一谈
在你成长的经历中,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伤心的一件事是什么?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
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围绕中心词来说,如:这件事为什么是满意(伤心想做)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
注意字的写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叠”上面是三个“又”,下面是“宜”字少一点;“辫”可与“辩”“辫”区别记字;“晒”字右边是“西”而不是“酋”
2
在课文中找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然后在组词,鼓励学生多组,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3
结合“语文天地”的抄一抄,学习词语,并鼓励多做摘抄。如:聪明经常叠被虚弱散步赞美
二、学习课文后,可向学生推荐罗大里的《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等作品。
板书设计: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不愿长———还得再长大些——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关心别人照顾他人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篇3
〖学生分析〗
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无法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即父母工作忙,有时顾不上自己,甚至有的人会有抱怨情绪,通过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爸爸妈妈是为了全家的生活,自己也要体谅爸爸妈妈,不再让他们操心,因此要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延伸文本,拓展迁移,创造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指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培养独立的能力。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依据从整体入手,加强整合以及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课改理念,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先请同学们听一段诗歌录音《我长大了一岁》。
2、这篇课文是我们一年级时学过的,现在两年以后,我们又长大了,你喜欢长大吗?为什么?
3、出示课题,看了课题说说你最想问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设计意图:随着优美的诗歌,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自然回忆起一年级时的自己,现在已过两年,对自己的各方面“长大”有什么感受?看课题后是否和小姑娘有同感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自由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
(2)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主学习生字,已掌握了多种方法,所以生字不做全部讲解,只对结构较难或概念不清晰的做出重点分析。)
2、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为什么小姑娘的家长不带她去动物园?
生:爸爸妈妈工作太忙,离不开身。
生:我觉得小姑娘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她很能干、善良。
3、在生活中,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工作忙时,不能带你去玩,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很生气,很羡慕别的小朋友。
生:我觉得应该看看是什么原因,他们不带我们去,如果真是工作忙,我也可以理解。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识字后,对于这样一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课文来说,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叙述顺序很有必要,并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从而让孩子更加体谅父母,不要让他们操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精读课文第9―12段,充分质疑,汇报交流
1、小姑娘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脸、叠被、吃早饭,梳头时还希望自己的胳膊长长点?
生:帮妈妈买菜、洗碗、做粥,晒衣服时希望自己长高点。
生:她还帮妈妈送奶、擦玻璃,刷厨房。
2、他不是不愿意长大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我觉得她是心疼妈妈,想帮妈妈做些事情。
生:她非常爱妈妈,关心妈妈。
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地和文本对话,心与心的碰撞,产生美丽的火花,逐步体会小姑娘是因为心疼妈妈,关心妈妈,爱妈妈,才越来越盼望自己长大。)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她觉得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2、看了小姑娘的变化,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3、在你成长过程中,也有这样理解、关心、帮助过别人的事吗?并说说做这件事的想法。
(设计意图:理解“成长”的意义,懂得关心照顾别人,鼓励每个学生都尽自己的力量,使家庭、使班级变得更好。将学生引向思维碰撞,在碰撞中进一步体验文本情感,在探究中不断享受,让每一个生命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展现活力。)
(五)罗大里的童话《洋葱头历险记》和《假话国历险记》。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中,我着力体现的基本理念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为学堂,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基于这种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古人言:“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设计中我引导学生:“读一读小姑娘心理想法变化的句子,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姑娘”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在读中与小姑娘心灵对话,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二、体会人物感情,读出理解感受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我多处设计了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会,充分尊重孩子们阅读的个性行为,努力做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课标指出:“小学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体会、理解、感受、欣赏、评价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知识的训练。因此,我设计了两处语言训练点,一处是让学生通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插上想象的翅膀,围绕“你仿佛听见了,她在高声地说着什么?”练习说话;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是一个能干的小姑娘时,我又设计了一处“请你用‘小姑娘能(xx),能(xx),能(xx)……,还能(xx)。’这个句式说一说小姑娘会做的事情”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此处训练,使学生认识排比句,运用排比句。
教学分析: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姑娘由不愿长大到看到妈妈工作辛苦、生病卧床休息需要人关心照顾而渴望长大的过程,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三年级学生刚刚进入中年级,对教材的理解,体会还不太深刻。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我没有强调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体会,而是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读出自己理解。如:在教学第8自然段时,我对学生说:“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学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自己“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变化,读出体会。”一句过渡“自己读一读10-11,把你感触最深的一段或一句读好,一会儿读给大家听(自由读配乐指名读)”。简简单单几句话,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三年级学生字词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而综合运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也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关键期。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线,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仿佛听见了她在高声地说着什么?”的说话训练,“请你用‘小姑娘能(xx),能(xx),能 (xx)……,还能(xx)。’这个句式说一说小姑娘做的事情”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情的过程中长大的故事。
2.抓住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小姑娘的心理变化。
3.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抓住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小姑娘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长大不仅仅指身体长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前两天我们一起初步读了一篇课文,谁还记得是哪一课?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出来吧。(生书空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点评:直接导入,师生共同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小姑娘为什么不愿长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那美好的内心世界吧!
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描写小姑娘内心想法变化的句子划下来。打开书,开始吧!
(生出声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点评: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培养学生信息的筛选能力。
三、细读理解
1.汇报:谁愿意把你划的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生回答师出示句子)
A.“我不愿意长大!”
B.她想: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
C.她想: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
D.“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E.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点评:以小姑娘的想法为主线贯穿全文
①你们真会读书,小姑娘的想法都被你们找出来了。请你小声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或许能感受到小姑娘的内心变化。
②请一位同学读,你边听边体会,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姑娘。
③你想问她什么?(学生质疑)
点评:让学生读一读,听一听中认真思考,引导学生与小姑娘进行心灵对话,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师: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一起体会小姑娘的内心变化吧!
2.学习1-7自然段
小姑娘为什么不愿长大呀?读一读1—7自然段,想一想。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分角色读
点评: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学习第8自然段
小姑娘虽然嘴里说着不愿意长大,但她心疼妈妈呀!
她对妈妈说
(出示句子)“她对妈妈说:“好吧,我就不上动物园吧。每天早晨您上班前,不要照顾我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做吧!”
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自由读指名读)
小结:在这一刻,小姑娘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他决定自己要开始照顾自己了,她已经在长大了。
点评: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体现尊重个体差异。
4.学习9-12自然段
出示句子:“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
“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
“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她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盼望自己长大呢?你能说一说吗?
①学习第9自然段
一句一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变化,读出体会。
小结:小姑娘自己照顾自己学会了洗脸、叠被、吃早饭,还学会了梳小辫,在学本领中她个子长高了,胳膊长长了。
②学习第10、11自然段
过渡:有一次妈妈得了重病,她开始关心照顾妈妈,帮助妈妈做事情了。
自己读一读10-11,把你感触最深的一段或一句读好,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自由读配乐指名读)
点评:凸现以度为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
小姑娘在关心照顾妈妈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本领。请你用‘小姑娘能(),能(),能()……,还能()。’这个句式说一说小姑娘会做的事情。
点评:引导学生认识排比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③看图想象说话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那位能干的小姑娘,她能帮妈妈做事情了,大家看她多高兴呀!你的耳边仿佛听见他在高声地说着什么呀?
点评:培养学生看图、想象和说话能力。
小结:多能干的小姑娘,她在关心照顾妈妈,帮助妈妈做事情中不仅身体长高了,而且学会了做许多事情,她——(生接)长大了!
④学习第12自然段
过渡:看到镜子里自己变得高大起来的身体,小姑娘自言自语起来,(学生接读)“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出示句子):小姑娘自言自语:“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问:什么是“自言自语”呀?谁愿意用自言自语的语气读一读。
你读出了什么?
小结:小姑娘想帮助妈妈做更多的事情。多懂事的孩子!她又长大了。
点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5.引读最后一节
不知不觉,小姑娘长成了一个高个子的漂亮姑娘,人们赞美她善良能干,她微笑着心理想:(生)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你们想问小姑娘的问题已经找到答案了吧?
四、总结提升
过度:看着懂事的女儿慢慢长大,小姑娘的妈妈多欣慰啊!她心里有许多话想对女儿说,假如我就是那位妈妈,你们愿意做那位小姑娘和我一起聊聊吗?
师生分角色对读
师:我工作忙,离不开身,不能带你去动物园,你说——
生:“好吧,我就不上动物园吧。每天早晨您上班前,不要照顾我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做吧!
师:我得了重病,在家休养,你对我说——
生:“您放心吧,我会让大家过得很好。”
师:我的病好了,但是还比较虚弱,女儿,你又对我说——
生:“您出去晒晒太阳吧,或者去公园散散步,我来做家务事。”
师:看到你在镜子前自言自语,说着——
生:“唉!没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师:亲爱的女儿,你已经长大了,妈妈为你感到自豪!
点评:师生对读既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又使师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拓展延伸
1.孩子们,在你的成长记忆中,有过自己照顾自己,关心、照顾家人的事吗?想清楚事情的时间、地点、谁和事情的经过,同桌先说一说。
2.指名说
小结:当你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的时候,你就真正的长大了!老师相信你们长大的感觉一定也不错。
3.今天我们学的故事是据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姜尼·罗大里的《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改写的。如果你们对原文感兴趣,可以到网上查一查。他还有两篇非常有名的童话《洋葱头历险记》和《假话国历险记》,你可以读一读。
点评: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长大”的含义。了解有关作者的信息,引导进行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