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优秀读书心得
老地方整理的水浒传优秀读书心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浒传优秀读书心得 篇1
假期里,我把爸爸给我买的两大本水浒传读完了。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读完以后,我早就泪流满面了。《水浒传》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坏、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爸爸告诉我,《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水浒传优秀读书心得 篇2
《水浒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今年寒假时我也买了一本来看。没想到越读越入迷,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吸引了我,看完整本书后,我感触颇深。
《水浒传》讲了宋朝末年有一个叫高俅的人,他是个纨绔子弟,但应踢球踢得很好被昏庸皇帝赏识。就这样,高俅奸臣当道,还排除了许多能人志士。就这样,天下大乱名不聊生,农民受尽压迫。于是在梁山以宋江为首的农民发动了起义。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一百零八个好汉,只有三十二人活了下来,而宋江也在重兵包围之下不得已接受了招降。
这里面有几个人物我很钦佩,是我们学习的对象。第一号人物便是宋江,宋江有一个绰号便是“呼保义”。为什么这么叫他呢,这是因为“保”是保持的保,“义”是忠义的义,意思是宋江这个人对国家,对皇帝,对朝廷很忠义。而且宋江还很有谋略,这点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就可以看出来。
我觉得爱憎分明的鲁智深也值得我们学习。鲁智深为了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于是这样被官府追捕了。鲁智深还在野猪林救了林冲,林冲发配,他一路护送,为此受到了高俅的迫害,真是一个忠义两全的好汉。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都很熟悉他的故事,比方说武松打虎。武松喝醉酒上山时,见到了一块石头,便想躺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但谁知有一只吊眼白额大虫扑向了他,武松急忙闪到了老虎背后。老虎从尾巴一甩,武松又是一闪。武松等老虎再次扑来时,用尽力气拿棍子去打它,却没想到打到了旁边的树,棍子也断了。武松只好赤手空拳的去打老虎,用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老虎打死了。
我们应该学习《水浒传》中英雄的忠义,乐于助人,勇敢。
水浒传优秀读书心得 篇3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然后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拿起哨捧,闪在旁边。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这一下,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的心中,永不磨灭!
水浒传优秀读书心得 篇4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果把《水浒传》看作一台大戏,宋江等一百零八将就是戏中的大人物;唐牛儿、何九叔等就是小人物。在这部大戏中,有主角,有配角,又有像唐牛儿这等串戏的小角儿。他们相互关联,演绎出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经典。他们当中无论缺了谁,无疑都会使这部大戏少了味道。柴进在这部大戏中,但是个具有必须线索好处的大角,他的出现对梁山好汉庞大规模的构成具有必须促进作用。但他为什么要接济过往犯人,结识江湖朋友呢
看戏看门道,读书读人生。这《水浒传》里有答案。柴进人称柴大官人,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最有身份。原先,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众叛亲离,主动提出让位,赵匡胤由此简单得天下,柴家让位“有德”,赵匡胤很激动,赐予柴家“丹书铁券”,凭此券柴家子孙可永久免死。而柴进为柴荣的嫡派子孙,身份更是“显赫”。
与皇家有如此“交情”,柴进该消停了吧但柴进的做派却是另一番模样。
那林冲被发配,由两个公人押往沧州,三人行到晌午,早望见官道上有个酒店。林冲三人进店坐下,等了半个时辰,酒保并不来问。林冲等得不耐烦,把个桌子敲着道:“你这店主人好欺客,见我是个犯人,便不来睬我。我又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店主说道:“你这人,原先不知我的好意。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常常嘱咐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后林冲与柴进相遇时,柴进滚鞍下马,就草地上便拜,还携住林冲的手,同行到庄上。庄上杀羊抬酒,柴进每日好酒好食款待十多日。公人一再催促要行,柴进又是修书牢城管营、差拨,又是送钱与林冲。临别时还吩咐道:过几日使人送冬衣来与教头。柴进这样殷勤地结交过王伦、林冲、宋江、武松、杜迁等。
大官人卖力地取悦于江湖,必是有求于江湖,否则难道仅是因为仰慕天下英豪吗?
各位看官往下看就明白了。柴进叔父柴皇城的宅子被知府的小舅子看中,柴皇城拿出“丹书铁券”与之理论,竟被殴打。柴进前去与之论理,反被锁进死牢,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柴皇城被抄家,那宅子被高官抢占。
“丹书铁券”在权力面前最后无效。柴进结交江湖,是对体制的不信任,他想取暖于江湖,借力于江湖,即所谓的“信仰缺失”。一个不被人民信任的国家又怎样会得到人民的忠心爱戴呢这种封建社会的体制终会被人民摒弃,而这或许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
但那是九百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时代变了,江湖也变了。如果柴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的当今世界,他必须会被我们所实行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感到震撼。因为这天的中国,不再处于过去那个百姓为人鱼肉的封建王朝,而是进入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当然,这与官员为民服务、政策保障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享受社会良好体制带来的便捷与安定的同时,我们依然要携手共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力量。我们期盼更完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