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统计》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水果图片、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喜羊羊欢迎大家来羊村,还准备了许多的水果准备招待我们,可是灰太狼把水果弄乱了。
二、问题设疑,自主探究。
1、喜羊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水果?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吗?你能有什么办法吗?
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
①教师说明操作要求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学生摆的图片。提问:看了摆好的图片,现在能不能比较快的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④把相同的水果放到一起。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类,这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3、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这个表的第一排表示什么?第二排表示什么?
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填的。
从表中你能看出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水果最少吗?
小结:像这样的表格我们把它叫做统计表。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数量的多少。
4、统计图(出示统计图)
除了用统计表表示水果的数量外,你有办法在图上表示它们的数量吗?(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请大家涂一涂,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学生作业展示。
说明:像这样的图我们把它叫做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你能很快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吗?苹果比菠萝多几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从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各种水果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
1、懒羊羊吹泡泡(课件)
懒羊羊吹了几种颜色的泡泡?每种颜色的泡泡各有几个?
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每种颜色的泡泡各有几个?
说明:用符号记录是我们收集数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填表。提问: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小朋友星期日最喜欢做的事
课件出示统计图提问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
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今天课上我们所学的就是简单的统计。(板书:统计)从这些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清楚地看出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的关系。
五、课后延伸
二甲班小朋友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课件出示统计图(一格表示数量2)
提问:这个统计图和我们所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课后思考)
《统计》教学设计 篇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将较大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用1格代表5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存在的意义。
1、使学生经历动态数据的统计过程。
通过统计一个路口几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使数学贴进生活,让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使学生知道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段时间内一个路口车辆过往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
(学生自主记录,并汇报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引入新课,更是激发矛盾,学生在没有分工合作的情况下,独自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表现出手足无措,因为记住了这种车又记不住另一种车,于是学生自己提出遇到的'困难。这时,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同时记录各种车的数量?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上面的统计表。
(1)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有几种车。
(2)学生分组讨论是否可以把这个统计表用“1格代表2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各组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
(4)说说在绘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
(用1格代表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
(5)讨论:如何解决上面遇到的难题。
(6)小组汇报。
生1:可以用1格代表3辆车。
生2:可以用1格代表4辆车。
生3: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
……
(7)教师引导学生用1格代表5辆车绘制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并在组内展示作品)
(8)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各组的代表作品。
2、分析数据,合理预测。
(1)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
①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个数据比较合适?
②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两种车相差多少辆?
③猜一猜,20分钟后,这个路口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最不可能开来的是哪种车?为什么?
(2)各组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全班交流。
3、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下面的统计表,学生观察,思考:每格代表几个数据合适?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统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
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统计》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08—109页
2、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了解了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对比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2、小组交流作品,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相同点不同点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