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 篇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家庭生活是一项十分繁琐、细小、平凡而又极负责任的工作,"这不是幸福幽会的短暂的几小时,而是终身。这是一部巨大的无可比拟的创作,是精神劳动,是一种毅力。"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那种繁忙与琐碎是之前难以想像的,而这就是那原汁原味的生活。
举书上的例子,作者怀孕8个月时走夜路掉进了一人多深的窨井;小囡囡生下来只有2400克,母亲直到第8天才见到自己的孩子;因为经济困难没有钱买米粉和果汁,只能用普通面粉蒸熟了再加到牛奶里当米粉喂,用芹菜、菠菜等给孩子煮菜汁当果汁喝;秋天没有毛裤只能给孩子穿棉裤,被幼儿园老师误解:由于自己身体活动不便使孩子被开水烫了;孩子鼻孔里弄进了榛子壳,在医院取出后老师点药水过量又导致孩子昏迷;孩子第一次进洋快餐店舍不得用漂亮的餐巾纸而偷偷地保留下来;贩明信片卖给邻居家的小朋友;因为脚掌长了一个疙瘩而疑为大病;被自行车撞成骨折不得不休学一年。
这些事情看似是从一个特殊家庭中流淌出来的,我想:其实所有的家庭都有过其中的片断,都是一个日子一个日子走过来的。孩子在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的不断出现和解决中长大。父母更是在一个困难又一个困难被战胜之后成熟起来。
但是,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些家长里短,在平凡、琐碎、艰难的生活中,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直在支撑着这个家庭,母亲的腿虽然残疾,但她的那颗心始终没有屈服。
作者赵定军自两岁残疾,饱尝人间冷暖。她曾两次报考研究生而不得,也曾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她曾生活困窘得被"请"到大街上,也曾为先天不足、后天多病得女儿操碎了心:她的女儿囡囡从小体弱多病,又得了血小板减少症、类风湿关节炎、牙齿反咬合造成了"大舌头",还曾被严重烫伤,遇到了车祸……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曾经贪玩、厌学,也有过青春期反抗。
她说:"18年了,我不敢回头去看,自己是怎么拉扯着孩子走过来的。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拉扯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本来就不容易了,可我,连一个最普通的女人都算不上。有一个朋友曾经问我:在那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你想过自杀没有?这个问题使我愣住了。我从自己的记忆中翻来覆去地检索着,我也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从来也没有想到"绝望"两个字?丈夫说:因为咱们身边有一个女儿。这,就是问题的答案。是的,一个女人,一旦有了孩子之后,她的生命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孩子,激活了女人的慈母之心。只要有了这颗无私无畏的慈母之心,一个女人就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卑微走向崇高……"
她说,我记不清自己失败过多少次,但我不能停止奋斗,因为我身边有一个女儿,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
先考上北京四中,再考上北京医科大学的女儿,显然早已明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在一次高中作文课上,女儿在班上高声朗读着她写妈妈的一篇作文:"……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只能把她消灭,却永远不能把她打倒的人!我敬佩我的妈妈!"
优秀的母亲并不能保证孩子不出现问题,而在于孩子出现问题后能够细致地分析,并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囡囡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可到中考时,"一模"、"二模"却掉到了十几名,尤其是"二模"离中考不到10天了。在这10天里,由于母女的共同努力,孩子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还有,囡囡患上血小板减少症,母亲带领孩子经过两年多的锻炼终于战胜了病魔;及时地阻止孩子到布满电线的地下室里玩;矫正孩子的"大舌头"等等。这本书里的故事是从母亲怀孕开始到女儿高中毕业结束,因此我觉得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以及他们的孩子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感受。特别是那些渐渐长大起来,与父母的沟通开始出现障碍的孩子,从这本书里能更多地知晓父母的心。
虽然这本书里对囡囡的父亲李哲民着墨不多,但我仍能感到李哲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父亲,面对残妻弱女,他毫无怨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坚实而深沉的父性美,许多成功的教育来自于这位父亲。
全书由一段段原汁原味的生活构成,间或闪现作者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平实而感人。读着这本书,会发现一个实实在在的、十分不容易的残疾母亲。她靠自己真诚的爱心,得到了一份最珍贵的爱情;靠自己无私的母爱,养育了一个优秀的女儿;靠自己顽强的努力,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她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读这本书不是在读,而是在体验作者的生活,用心感受妈妈的心。
感谢作者让我懂得了健全的人和残疾人的区别只在于肢体而不在于思想,懂得了什么是自强不息,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从而唤起我更积极地去面对人生。人生苦短,每一寸光阴对于我们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应该更加孝敬我们的父母,热爱这个世界,热爱我们的生命。我们更应该靠自己顽强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 篇2
“大学的路真远,远得要走十八年;大学的路真近,近得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之间。从这个角度讲,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这是本文作者,一个残疾母亲——赵宝军的心里话。
看完了这本长达30多万字的纪实文学后,我被本书中的主人公残疾母亲——赵宝军在苦难的命运面前,始终高昂着不屈的头颅,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为改变自己的命运锲而不舍地奋斗着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也被她这种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着,我的心犹如一团炽热的岩浆在奔腾着。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的文笔算不上一流,艺术性也不是很强,令人感动的更多地则在于故事本身。文中作者用细腻委婉的语气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二岁起就得了小儿麻痹,作者自两岁残疾,饱偿人间冷暖。她曾两次报考研究生而不得志,也曾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她曾因生活困窘而被“请”到大街上……还讲述了她养育女儿的千辛万苦,曾为先天不足、后天多病的女儿操碎了心,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部过程,展现了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
她的成功,来自于知识,是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不仅成功地使女儿考上了北京四中,后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姑娘。她自己还靠自学取得了学历,靠着自己的作品闯进了以前被人们视为残疾人禁区的记者行业,由一个“连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残疾妈妈成了一名女记者,成了一个让女儿自豪的母亲,成了一个让所有身体健全的人无不为之叹服的女强人。她通过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完善了自己的一生。自考,是铺就她人生之路的基石,更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这本书由一段段原计原味的生活细节构成,间或闪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平实而感人。品读着作者平凡故事的同时,也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我,一个身体非常健全的人,虽然在参加工作后也相继续取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但我就此而满足于现状了,从此在求学的道路上停止了继续求索的脚步。面对赵宝军独特的奋斗经历,我自觉汗颜,没有理由停止前进的脚步。在知识的浩海中我更应该努力求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一个人,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他的生命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只有知识才能激活他的内心世界,才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卑微走向崇高。英国诗人维尼曾经说:“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无数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只有凭百折不挠的劲头,辛勤的汗水和机智的大脑,去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感谢作者让我懂得了健全的人和残疾人的区别只在于肢体而不在于思想,懂得了什么是自强不息,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从而唤起我更积极地去面对人生。人生苦短,每一寸光阴对于我都是十分宝贵的,我应该更加热爱这个世界,热爱我的生命。我更应该靠自己顽强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靠自己不息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 篇3
“大学的路真远,远得要走十八年;大学的路真近,近得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之间。从这个角度讲,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这是本文作者,一个残疾母亲——赵定军的心里话。
看完了这本书,我的眼眶不知湿润了多少次,我被本书中的主人公残疾母亲——赵宝军在苦难的命运面前,始终高昂着不屈的头颅,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为改变自己的命运锲而不舍地奋斗着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也被她这种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着。在我看来,这本小说的文笔算不上一流,艺术性也不是很强,令人感动的更多地则在于故事本身。文中作者用细腻委婉的语气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二岁起就得了小儿麻痹,作者自两岁残疾,饱偿人间冷暖。她曾两次报考研究生而不得志,也曾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她曾因生活困窘而被“请”到大街上……还讲述了她养育女儿的千辛万苦,曾为先天不足、后天多病的女儿操碎了心,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部过程,展现了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她的成功,来自于知识,是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不仅成功地使女儿考上了北京四中,后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姑娘。她自己还靠自学取得了学历,靠着自己的作品闯进了以前被人们视为残疾人禁区的记者行业,由一个“连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残疾妈妈成了一名女记者,成了一个让女儿自豪的母亲,成了一个让所有身体健全的人无不为之叹服的女强人。她通过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完善了自己的一生。自考,是铺就她人生之路的基石,更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这本书由一段段原计原味的生活细节构成,有苦恼,有欢乐,有失败,有成功,平实感人。品读着作者平凡故事的同时,也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我,一个身体非常健全的人,虽然在参加工作后也相继续取得了大专学历,但我就此而满足于现状了,从此在求学的道路上停止了继续求索的脚步。面对赵宝军独特的奋斗经历,我自觉汗颜,没有理由停止前进的脚步。在知识的浩海中我更应该努力求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一个人,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他的生命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只有知识才能激活他的内心世界,才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卑微走向崇高。英国诗人维尼曾经说:“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无数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只有凭百折不挠的劲头,辛勤的汗水和机智的大脑,去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健全的人和残疾人的区别只在于肢体而不在于思想,懂得了什么是自强不息,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从而唤起我更积极地去面对人生。人生苦短,每一寸光阴对于我都是十分宝贵的,我应该更加热爱这个世界,热爱我的生命。我更应该靠自己顽强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靠自己不息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 篇4
近两天,我又把20xx年买的那本书【妈妈的心有多高】找出来读,这是残疾母亲讲述她独特的奋斗经历,讲述她养育儿女的千辛万苦,讲述她面对苦难的坚强,讲述他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成功地将女儿培养成医科大学学生、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出版社记者的长篇。走进书中,我再次深深地被这样一位母亲感动,她以自身的坚强给女儿撑起了一片一爱一的天空,一个任女儿飞翔的天空,女儿是妈妈放飞的希望,妈妈的心有多高,女儿就可以飞多高。她教育孩子的方法观点,以及自己的奋斗历程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书中第78-79章写了妈妈如何对待孩子参加中考的一段。“人生只有一个终点,那就是八宝山。除此之外,哪一步都不是终点。妈妈不是到了三四十岁还在奋斗吗?”这是母亲说给两次模拟考试都没考好的女儿的话,妈妈又给女儿讲述在一次世界体一操一比赛时,日本选手佐藤寿治,一连好几次从单杠上掉下来,按照竞赛规则,他已经失去得分的机会了。换了别的运动员,一定焦躁不安、垂头丧气地退场了。可是佐藤寿治面带微笑,一次次跃上单杠,完成动作。得到了最令人尊敬的掌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孩子一定要帮助他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要有值得学习的榜样,要学会跌倒了及时爬起来。同时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重视补习的方法更加重要,这位母亲为给孩子补习功课,找到非常好的学科老师,也在一旁专心致志地听,不懂的内容机械地记下来,回到家里,帮助孩子重复一下。这和我们身边补习英语课的孩子家长的做法多么相似呀!回到家再考一考,巩固一遍,相当于学习两遍。没有辛苦的付出,怎能得到幸福的回报?从这个角度看,“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这句话应该是对的。那个改正卷子中的错题的方法,我看也不错,可以在临近考试的时间用用,有针对一性一,不必大海捞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但愿我们的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不愧对辛苦养育他们的普天下的父母亲。
几年前读这本书,激励我有了学习自考的行动,通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国文学、古代文学作品选等13门功课的学习,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科考试,再一次体验了学习的酸甜苦辣。感谢作者多彩的人生贝壳,让我学会了怎样积极地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面对家人,面对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