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2025/08/2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⑴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⑵品读比喻句。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⑶怎样读好这句话?

⑷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⑴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⑵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⑶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⑷图片展示

3、齐读第五自然段。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三、品读模拟,拓展眼界。

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

2、模拟情境。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

四、指导背诵。

1、可提供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逐步背诵。

2、可借助各种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以境助诵。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篇2

一, 教材分析:

《拉萨的天空》文笔优美,意境深远。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拉萨的天空之蓝,之纯,之净再现在人们的眼前,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深爱之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别从湛蓝透亮,纯净明洁,令人神往,一年四季的蓝晶晶,圣地的窗帘五个方面形象细致地描绘了拉萨天空的独特,美丽。

二, 教学重难点:

课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这么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景,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本课的重点。

而只读不讲,学生就会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述缺乏真切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 教学设计:

针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拉萨的天空是依托在拉萨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之上的,这么美的天空和拉萨之间是相得益彰,在这一关系上,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准确,形象的比喻:"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以此比喻为突破口,通过这一比喻,欣赏拉萨天空的资料图片,初步形象感知这圣地窗帘的美,继而走进文本,精读感悟,从文字中深切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在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再进行美读品读,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这一教学思路下,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

(一)课前交流:

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说说对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拉萨的了解,知道拉萨位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因日照时间长而成为日光城,布达拉宫是佛事庆典的场所,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

(二)揭题导入:

拉萨给人留下了美的遐想,拉萨还有更独特,美丽的地方,用蓝色粉笔板书"天空",

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呢 想让学生想象说,激发起阅读的欲望,在走进课文,感受拉萨的天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识记生字,读文正音后,再读课文,说说你对拉萨的天空有什么印象

(四)精读感悟。

1,《西湖》一文中把西湖比做"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讲出了西湖和杭州的关系,这篇课文中也有个比喻,讲出了天空和拉萨的.关系,找出这个句子。

2,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3, 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欣赏圣地窗帘的美,谈谈感受。

4, 读课文,把你认为圣地窗帘美的地方画出来。

抓重点词句感读品位:湛蓝透亮,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指导读出对拉萨天空的感受。

5,出示句子:拉萨的天空( ),

说说此时你对拉萨的天空的感受。

6,这么美的天空,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去领略一番

理解"神往"的意思。

指导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拉萨的天空就是如此湛蓝透亮,纯净明洁,它独特的美,引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心驰神往,前来观光。

7,再读最后一段。

8,拉萨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在藏语中称为"圣地"同学们再默读一下课文,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让你觉得拉萨就是"圣地"

是啊,一碧如洗的天空就像一座巨大的窗帘,拉开它,你就看到了圣地拉萨。

课件演示一道窗帘,拉开后呈现多幅拉萨的美景。

湛蓝的天空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不忍离开,相信此时的你们对它又有新的感受吧。

出示句式,谈感受:拉萨的天空( )。

19,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再读第五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透过窗帘,我们仿佛就站在拉萨的天底下,美景尽收眼底,此时的你,定是感想万千,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吧。

写话练习:拉萨,我想对你说……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检查复习

听写词语:窗帘不忍纯净视线建造

二、精读训练

1、过渡: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板书:湛蓝透亮)

2、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再放声朗读。

(1)“那里”指哪里?(拉萨)“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是)

(2)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齐读。

3、反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拉萨的蓝天离人很近)

(2)“鞠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句话承接上文“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说明天与人地距离近,又暗示了比喻,蓝天像一池碧水,可以用来洗脸。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这是两个对比的句子。拿“白云”与天空对比,形成了白和蓝的映衬,突出“纯净”。拿“草地”和天空对比,形成了青和蓝的对照,突出了“明洁”。

(4)反复读读体会。

(板书:离人近声音碰到手能摸到)

4、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拉萨的天空蓝得令人神往”。

理解“神往”的意思。

(板书:令人神往吸引视线)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布达拉宫的上空一年四季总是蓝晶晶的.)

(板书:一年四季蓝晶晶)

(2)第二句话呢?(这句话比较难理解,教师讲解)

6、齐读第五自然段。

(1)窗帘是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2)蓝天是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板书:圣地窗帘)

(3)教师小结:为了让这块神圣的地方永远保持明洁、纯净,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

7、反复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三、总结全文。

说说你对拉萨的印象。

四、作业。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

1.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了美丽的拉萨。(出示图片)

谁来说说拉萨的天空怎样?(蓝)

2.今天,让我们再离他近一些,好好的感受这片蓝天。

二、赏读

1.打开书本到36页,自读课文1、2两个小节,什么地方特喜欢,你就多读读。(生自读)

2.交流,你喜欢哪儿?

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1)那里的天空总是湛蓝、透亮,好像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a.出示这一小节,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美?点出透亮、蓝宝石。

b.湛蓝的意思:怎么样的蓝叫湛蓝,课前查过“湛”的意思吗,

你们看(出示宝石图),这是一块湛蓝的宝石。那湛蓝就是——

(水淋淋的、透明的',亮晶晶的,蓝得特别深,特别透,它把天空比作蓝宝石,天空就像蓝宝石一样美,而且还是洗过的蓝宝石呢)

指导朗读“湛蓝”“透亮”。

c.看,现在你们看到了湛蓝的天空(出示天空图)谁来读读这小节。

指导读这一小节。

齐读。

还喜欢哪儿?

(2)“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说说理由。

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这两个词中包含着哪些意思呢?(没有杂质,干净,透亮)

女生读,读出纯净明洁的美。(出示图片)

慢慢的欣赏,读得慢一些,男生读。一边读一边慢慢的欣赏。

(3)“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一起读读这句话,图(云雾缭绕),我们站在拉萨的草原上,你有什么感觉,想做些什么?(人与天很近)

(想对着高喊一声;只要我们喊一声,我们的声音一定也很纯净;传的很远,声音会很空旷,清悠悠,四面传;想到了李白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拉萨很高天与人近,闭上眼睛,伸出手来,摸摸看。好像——

(4)“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让我们试试,什么感觉?来,掬一捧蓝天洗个脸吧,什么感觉?难怪人们说:这话真是太秒了,这样的蓝天还有很多妙处:你能来说一说吗?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摘一朵云儿——

渴了,——

困了,——

3.这样的蓝天你喜欢吗?谁来把刚才的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

指导读1、2自然段。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像。说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5.出示:拉萨的天空蓝的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神往这个词读得特别好,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呢?(不能到达却又另人向往,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指名读

什么是久久不忍移开(联系课文内容)

神往:是啊,在拉萨,见到如此明洁的蓝天,人的心情不自禁的的想要飞往那,灵魂向往着能接近那片圣洁的地方,让我们用心来读一读。

6.在这湛蓝透亮的蓝天下,还有一座令无数人神往的宫殿,那就是——(图)

看着这幅图,你想说什么?(高耸入云、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文中是怎么写的?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

在藏语中,布达拉宫的意思是菩萨居住的地方,它在拉萨人们心中是什么地位?正因为有了它,这片土地才被称为“圣地”

许多人看不到布达拉宫,但布达拉宫头上那湛蓝透亮的天空是他们常常能够仰望到的,如果蓝天是一幅巨大的窗帘,当你拨开它,就能看到——看到——

小朋友,此时,拉萨的天空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神圣的,圣洁无比的,令人神往的,神秘的,里面藏着无尽的秘密)

三、延伸。

一首歌动情的演唱着蓝天下这片圣洁的土地,歌中这样唱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播放歌曲)

拿起书,那我们一起,带着歌者的情怀,带着圣洁的感动,把这湛蓝的天空读入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