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
四月,淅淅沥沥的连绵不断的下着,上完网课的我从书柜里轻轻的拿出巜》,一页一页的读起来,这本书叙述了安利柯十个月的课内外生活,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之谊、爱囯之情融入其中,教会如何去爱,告诉、如何培养孩子的爱,读了深受,不知不觉中就流下了。
书里安利柯听闻安利柯不愿用功,以书信的方式反复叮咛,用心良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让我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本书让我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我深深的感受到无论在哪里,只有亲人的爱是最无私、最宝贵的。书中的父亲如此,我的亦是如此,妈妈用她自己的方式爱着我,着我。
记得有一次周末,我和约好象棋,七局四胜,弟弟步步紧追,把我打得落花流水,我连输四局,我的心像掉进了冰窖。妈妈看穿了我的心思,坐在我身边,抚摸着我的头轻声的说:你并没有输,你只是这次没有赢;棋盘上,下得是棋,考得是你的智慧,下棋,从一开局,你都是在和对手斗智斗勇,每一步,都是较量,你一定要认真思考,小心陷阱,以后多多练习,虚心学习,但学习最怕的是自暴自弃,心灰意冷,不思考不总结不进取。听了妈妈的话,我顿时恍然大悟,对,我不能因为这么点失败就打倒了,我要学习。
自从这件事以后,每每我的时候,妈妈的这番话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如春风化雨般的激励着我,鼓励着我,不断前行。是的,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的花园,我是花园里的小蝴蝶,妈妈,谢谢您!
透过《爱的教育》,我懂得了爱,也明白了爱在每的身边,因为爱,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动人,越来越。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2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由意大利作者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共100篇,是一部日记体小说。书中有三部分:1。是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2。是安利柯的父母对安利柯的教子篇3。是老师讲的九则故事。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这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内容新颖,情节感人至深。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它所激荡的情节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
每一篇故事都以一个“爱”字为话题,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其中“灾难”这篇文章最令我敬佩。叙述了一个叫洛佩谛的学生,上学时在街上看见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在路上摔倒了。此时,有一辆马车向他驶来,于是洛佩谛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自己的脚被车子轧伤了。大家都称赞洛佩谛是个勇敢的孩子。我被这个孩子惊人的举动所感动,也许他很天真,不知道自己过去以后,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也许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冲上前去,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自己却受了伤。这种学生之爱,是所有爱中最淳朴、天真的爱。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体现出了人间处处有关爱。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故事中的每篇短文都看似平凡,但是有着超强的魅力。夏沔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老师的形象之所以高大,那是因为老师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爱的,没有爱,我们如何进步,没有爱,我们如何学会做人,没有爱,我们如何成长。
《爱的教育》一书中就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关注、欣赏、品位、思考。引导他们用爱心与每一个人对话。此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学习范本。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3
妈妈最近给我推荐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由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通过他儿子的日记所改编的,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
本书主要是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以及家人为他写的一些劝诫性文章,建议他应该如何待人处事,还有老师在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的每月故事。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书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故事是每月故事《六千里寻母记》:一个名为马尔科的十三岁孩子孤身一人,勇敢地踏上了千里寻母之路。当他不远万里来到母亲待过的亲戚家时,却得知亲戚已经去世,他到附近询问母亲所工作的地方时,又被告知,他们去了离这里几百英里的地方。后来马尔科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来到了一座大部分都是同乡的小城镇。得到了之前旅途中遇到的一位老人的帮助,很快有了足够的路费继续寻找他的母亲。
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没想到的是那户人家又搬去了另一个很远的地方,接下来的路途依旧艰难,脚底被磨破了,风餐露宿的,这一路上,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马尔科都咬牙坚持了下来,途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在与母亲多次错过之后,他终于找到了母亲。
书中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所见的许多事情,以及对这些事情的想法,处处都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真切的爱。书的主题便是爱,在我们的生活中,爱也是无处不在的,不过却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反而对爱常常视而不见。父母陪伴我们,养育和教育我们是爱;老师对我们无私奉献,尽全力教导我们是爱;同学之间的关心帮助也是爱,这些都是爱,都令我们感动不已。
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书中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主人公安利柯受到了教育与熏陶,同样我也为其中的情感所动容,这些情感也令读者感到无比温暖,无数个温暖的瞬间,无数个主人公不经意间流露的关心他人的想法,谁不会为这些而动容,而感到心头一暖呢?
阅读完成,我放下书本,自己仿佛也得到一场“爱的教育”,也让我愈发地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爱和温暖,想要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曹艺轩)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4
最近,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爱的教育》。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扫烟囱的男孩》。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的父母离婚了,他成了孤儿,后来有一个师傅,可这个师傅每天都要小男孩“搞”到50个铜钱,不然他就会挨打。这次,小男孩好不容易“搞”到了30个铜钱,谁知,口袋破了,钱都掉没了,最后,一所女学校里的学生都拿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零花钱,帮助小男孩渡过难关的动人故事。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十分之羞愧,因为我之前拒绝帮助一个妇女救她自己的孩子。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妈妈去买菜,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妇女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家里没有钱,没办法医治孩子,便向我们要些钱。妈妈知道后,马上给了她两百块钱,并让我也把钱给她,可我却觉得她不值得我去帮助她,便摇手让她走,她向妈妈道谢后,消失在拐弯处了。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到十分羞愧,我想:如果我当时帮她,说不定她儿子的病已经好了。以后,只要有人需要帮助,我一定尽力帮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