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粽情飘香演讲稿
老地方整理的浓情端午粽情飘香演讲稿(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浓情端午粽情飘香演讲稿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作为中国四大节日之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端午节无疑是最“热”的节日。
作为进入盛夏前的节气,端午节显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一天。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期可能会让许多人考虑出去找一个凉爽的地方放松一下。在农村,端午节确实是一个繁忙的节日,因为在包含丰富农耕文化的中国,端午节代表着夏天和秋天的收获。
在过去的北方,端午节是每年新小麦下来的时候。许多人期待这一天,因为他们可以吃各种新小麦制成的食物。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是另一个收获大米的季节。新打的饭被碾成米,正好可以在节前一天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地吃了一顿。
现在南北差别没那么大了。端午节吃粽子是整个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国人吃粽子有悠久的历史,粽子还是中国历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不过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今年,你准备吃啥粽子呢?
浓情端午粽情飘香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迎接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在这个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的美好时节,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起源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古代先民的`祭祀、防疫、娱乐等习俗紧密相连。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便是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传说。屈原的爱国情怀、高洁品质,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挂艾叶、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习俗不仅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那碧绿的粽叶包裹着香甜的糯米,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团圆;那激昂的龙舟竞赛,展现了团队协作和拼搏进取的精神。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不仅要传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更要发扬其精神内涵。我们要学习屈原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学习龙舟竞渡中团队协作的精神,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团队的成功贡献力量;我们还要学习包粽子时的耐心与细致,将这种品质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这里,我也希望全体老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端午节快乐,祝愿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浓情端午粽情飘香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迎接一个充满传统韵味和民族情感的节日——端午节。在这个粽叶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作为校长,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端午节的深刻内涵和文化魅力。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它起源于古代对龙图腾的崇拜,以及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传统。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要品尝美味的粽子,还要进行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如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节日生活,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粽子的制作和品尝,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一片片翠绿的粽叶,包裹着糯米和各种馅料,经过巧手的包裹和蒸煮,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每一口粽子,都凝聚着家人的关爱和温暖,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品尝粽子,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活动。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一项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在赛龙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也看到了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宝贵财富。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对大家说: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要通过学习端午节的历史和习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我们要通过参与端午节的活动,更加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我们要通过品味粽子的美味和感受赛龙舟的激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最后,我想用屈原的一句诗来结束我的演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端午节为契机,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浓情端午粽情飘香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是有关端午节的题目。
端午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又叫端阳节,是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也是我们包粽子吃粽子、划龙舟的日子。这天马上就要来临了,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这个传统节日了吧,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大概讲讲关于端午节的事情吧。
我刚才说端午节是祭奠屈原的日子,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是的,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是一个爱国的诗人,据说,春秋时期,秦国大肆侵略楚国,攻占楚国都城的时候,屈原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宁死不屈直接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悲痛万分,每一年的这天都去江边祭奠他。所以在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才有吃粽子化龙舟的习俗,成了一年一度纪念屈原的日子。
屈原的这种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在当时振奋人心,值得楚国的百姓的爱戴,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也依然被尊崇和敬佩。我们敬佩他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血性,面对危机有着舍身成仁的气魄和胆量,也体会到了他对国家人民的深重的感情,和对我们脚下这篇广袤土地深沉的爱。所以才会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的祭奠流传至今。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最常见的风俗就是挂艾草吃粽子。我记得小时候,一到端午节,家里的门口都会挂艾草,风轻轻的吹过来,我好像还能闻到艾草上淡淡的草屑香,这一整天我都非常的开心。我家从一大早就开始包粽子,白白的米饭里面夹点肉,再放点红枣,就是我最喜欢吃的红枣味的肉粽,现在想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嗯,我好像也看到了下面有同学咽口水呢。别急,再过两天,我们就都能吃到了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传承了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节日,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门。我们作为当今的新生代的一员,我们要主动的弘扬这种带着中国历史气息的传统文化,也要弘扬屈原的那种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的祖国日渐繁荣昌盛,哺育我们一代代人的成长,我就想在这里当着所有老师和同学的面,大声的向我们的祖国表白:我爱你,中国!也希望我们能珍惜现在的生活,彼此勉励,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爱国爱人民,对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