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有感800字
老地方整理的读《边城》有感800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边城》有感800字 篇1
初读《边城》,不由得感叹茶峒的淳朴民风,老船夫坚持不要过渡的钱,还为渡客准备香烟和烟草,这里的人如这里的风景,纯净美好,质朴真诚。
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细细地淌着,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但就是这样的文风,却能够深深地探入人物的内心深处,衬托出一座纯净的边城。
在这座古城居住的苗族茶峒,自古有通过媒人上门求亲的方式,是所谓的“走车路”。也有男子站在溪边、山崖上唱苗歌给女子听,一人独唱或二人对唱,在唱歌了解认识对方,直到分手或结亲,这就是所谓的“走马路”。这后一种方式,表现了湘西民众在婚姻问题上的宽容和自由,也反映了这块地方人们善歌的才能。
《边城》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民俗风物的小说,它更是一部堪称绝美的爱情悲剧。翠翠,一个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仙女,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对傩送的爱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或者说这种爱似乎一直是以梦幻的形式出现的。
在梦里,她听到一种悦耳的歌声,柔软而又缠绵,于是她像跟了这声音到处飞,飞到溪边悬崖半山腰……她只有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甜美的爱情。可现实却似乎远离了她。于是,她只能痴痴地坐在溪边,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从翠翠身上,可以看到苗族少女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因为她的淳朴,她无法拒绝天保,也无法向傩送表白,但傩送驾船远走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惋惜和悠长的牵挂期盼,但不管未来会怎样,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未来还是要自己去争取,翠翠等到的不是无言的悲哀,也不是追悔莫及的泪水,而是应属于她的那份幸福。
人世间的美好与凄凉都在这里呈现,翠翠与爷爷的至深亲情,天保、傩送两兄弟的手足之情,祖孙二人与村里人的和谐融洽,质朴的邻里关系,人与自然的`统一,淳厚的民俗与民风……我总在想,为何这个小说叫“边城”,在人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是沈先生心灵深处在守护着什么?在怀念着什么?
读《边城》有感800字 篇2
天然去雕饰的语言,裹挟着淡淡的哀愁,轻轻诉说着小城的故事。
沈从文的语言是那么自然简白,没有辞藻的华美,没有字句的雕琢,诉说着中国式最纯真的爱情。
爷爷总爱开着玩笑“翠翠,大鱼咬你。”天保对老船夫轻轻讲着“你家翠翠太娇了。”傩送望着翠翠,憋出一句“翠翠,到我家坐坐吧。”不是什么情话,连暗示都算不上,可这些平白的语言里却满含真情。然而,终究成了悲剧。
是谁导致了翠翠的爱情困局?是爷爷?是天保傩送兄弟?是翠翠自己?
爷爷一直在为翠翠的爱情担心,他看着别家十五岁的新嫁娘,想着到底该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照顾翠翠呢?翠翠自己愿不愿意呢?他太疼爱翠翠了,以至于从不作主,他的模糊表达让顺顺家的两个兄弟一头雾水,甚至误会是他从中作梗,“这老头是个坏东西!”天保出事后,傩送更是恨透了老船夫。是老船夫捉摸不定的态度耽误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
天保、傩送兄弟同时爱上了翠翠,而他们绝不像其他人那般流血的争夺。天保知道自己歌唱不过弟弟,翠翠也从没表达过对自己的好感,这让做大哥的天保很自然的想到成全弟弟。他很难过,但仍选择了退让。下滩出事亦是因为心中放不下那份爱而害了性命。终生误,亦无奈。事情若只是这般倒也罢了,可傩送却因为哥哥的死反被困住了手脚,迟迟不愿再见翠翠。是天保的选择阴差阳错的导致了悲剧?
我也时常在想,若是翠翠能大胆告诉爷爷她的心声,若是她敢渡过河去,到顺顺家坐坐,若是她与傩送说些什么,哪怕暗示,会不会好些?可这就不是翠翠了。那个娇羞的小姑娘,不懂得如何表达爱意,更不懂得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烦恼。该是翠翠自己的不懂与不说导致了她的困境才是。
所有人都围绕着翠翠的爱情远远观望,不敢踏进一步。于是,这淡淡的哀愁就成了困境。没有人造成了这悲剧,却是所有人导致了这困局。可正因为这些交织不清的纷乱,才有了的故事。
最无解是情缘。莫名其妙的相思苦,挥之不去,飘忽不散。这是千古无解的困局,在这小城里也能是演绎,如何作答?
林清玄说:“情为何物,不可逃之物,只好勇敢去爱。因为情可以致病,亦可以治病。”
读《边城》有感800字 篇3
沈从文是孤独的,而《边城》也是孤独的。
在他的一篇随记中,沈从文提到这本书不是为多数人而写的,也多次提到这本书是为少数人写的。可见这本书,沈从文并没有打算让它变得多么有名多么受人追捧。他只是单纯地想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他知道他心中那个纯净的世界已不复存在,也没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这个世界,所以,他不奢望很多人能喜欢这本书,他只是希望自己真切的吐露能在这个烦躁的世界中得到一点点,一点点微弱的回应。所以我说他是孤独的,孤独地在时光中历经万般磨砺,最终沉淀成一本或厚或薄的书。然而,又有多少读者能真正读懂它们,所以我说边城也是孤独的。但这只是其本身孤独的一面,还有一面的孤独,便是这本书的内容了吧。
初读此书才寥寥数页,我便发出惊叹,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更坚定了这个想法。文中的社会,是单纯而美好的,不带任何利益的掺合,不沾任何世俗的尘埃。那里面的人,无论熟人或是陌生人,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他们不求利益,不求权势,只求能互相帮助,给他人一丝温暖,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在那儿,连爱情都是如此纯净,兄弟之间甚至可以相让自己喜欢的女孩……这个世界太美好单纯,让人舍不得走出来。而身处这么一个喧嚣复杂浮躁的世界中,又何其渴望这么一个悠远空旷孤独的社会!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也许就在于他不需华丽的文笔词藻,只需平实的语言,便可以勾勒出一个很原始很质朴的"边城".这个地方和他的文笔一样,朴素而真实,却永远触摸不到。
读完这本书,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种美好与纯粹在如今时光里已无法再看到,在当今的时代中,人们应该追求些什么,除了金钱和利益之外,是否有更多已被我们遗失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难道时代的进步,就一定要伴随着人心纯真的泯灭吗?
又联想到刚刚发生的法国恐怖袭击,令人无比心痛也心寒。沈从文写这本书的目的,我想也是想提醒当今的人们勿忘初心吧。只是我觉得,向后看,向后看最初人性的美好不是一种退步,而是一种进步,是一种美好的,是一种返璞归真。尽管,要回去已是不可能的。那么,让我们进步到可能吧!
读《边城》有感800字 篇4
第一次读《边城》是在初中时,那时我对于沈老先生这篇小说是没什么感觉的,就单纯地认为文中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描写异常细致,仅此而已。
如今的我重新拾起这篇小说,感悟油然而生。的确,作者很用心的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朴素的乡风,淳朴的人们就像无数的的DNA,组成了一个如此大好的边城。是啊,如此优美的环境,迷人的乡土习俗,清新的乡土气息,谁不想去?而沈老先生却说:“我主意不在引导读者去那儿旅行,却想借那儿一个小城小市中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的人和事牵连到一起时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一水,一舟,一老头,一女孩,一切尽是那样的惬意和美不胜收,然而这种野性原始的美却不是沈老先生所追求的,他所要给我们的是“爱”,一种纯粹的千姿百态的爱,。我一直在想,沈老先生所说的“爱”究竟是什么呢?是翠翠的母亲和军官的纠缠不清?是翠翠对二老傩送的痴情?是大老天保对翠翠的喜欢?是厚道的祖父对翠翠的疼爱?还是所有人对于边城山水的大爱?或许是沈老先生内心深处的记忆里那一点点叫做纯洁的东西罢。
在作者笔下,边城的人们仿佛是没有任何烦恼的,正如他所说,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边城的人莫不安分乐生,过着热闹的节日。人们善良有责任感,热情好客,种种好的元素似乎都集聚在了这小小的边城,我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是沈老的臆想还是确有其事,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记得沈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永远只想用友爱和无私来回答这个社会的无情,这不禁让我觉得他试图用边城善良、淳朴、正直、热情来对照抑或抨击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的确,这个社会缺少爱,各种各样的爱,需要爱,需要很多很多。也许边城不富裕,没有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你可以说它穷,它一无所有。但是,边城的人们很幸福,们它沐浴在爱中。它们很富有,它们从不缺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