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2025/08/30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或"≠"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积极思考问题,能用恰当的'语句表述活动的结果。

3、通过游戏活动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等量,理解两个集合间等量关系及表示方法。

1、出示课件,幼儿观看。

2、幼儿学习"="号。

3、教师示范讲解等号的写法。

二、认识不等量,理解两个集合间不等量关系及表示方法。

1、幼儿观看课件。

2、幼儿学习"≠"号。

3、教师示范讲解不等号的写法。

4、用实物操作图讲解"="与"≠"。

三、巩固等号与不等号。

四、游戏活动。

五、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6以内的数字和数序,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能够不受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物体的数量。

2.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可镶嵌的泡沫板若干(一半是数字板,一半是与之匹配的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板)、立体大树一棵、演示用1~6数字卡各一张、磁性黑板一块、1―6数字胸卡若干、带点卡的形象拼板每个幼儿一套、塑料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不受干扰发现数字板与物体板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在通往活动室的路上,教师事先用泡沫板铺一条路,整条路面左边为相连接的数字板,右边为断断续续的物体板。)

①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现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数字朋友家做客,(走到泡沫板前做惊讶状说)呀,前几天下的大暴雨把我们要走的路给冲坏了,我们只有把路修好才可以过去,可是怎么修呢?(教师手举一对相匹配的.泡沫板)咦,这一段路没被冲坏,请小朋友来看一看,为什么要把这两块板子修在一起。”

②幼儿观察总结后,按照数字板与物体板相匹配的规律,将所有板子一一拼对好。

③教师以检查路面的形式进行,发现有不相匹配的板子,以路面不结实为由,请个别幼儿来修改。修改结束后带全体幼儿从上面通过。

2、以做客的形式,复习认读6以内的数字和数序,理解数字的意义。

①幼儿按自己胸卡上的数字找带有相同数字的座位。

教师:“小数字的家到了,他们为我们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座位,请小朋友自己找一找和自己胸卡上数字一样的座位。”

② 幼儿不受干扰找数字、认读数字。

(出示一棵大树,将数字1―6若隐若现地藏在树叶之中。)

教师:“这些小数字真调皮,他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请小朋友在这棵树上把他们找出来。”个别幼儿找着后指认出来,分组或全体幼儿做相应数量的动作或模仿相同数量的动物叫声来请数字出来。

③ 数字全部找完后,请个别幼儿排数序,比较数字间的大小关系。

教师可提问:这六个数字中谁最小?谁最大?比1多1是几?比4少1是几?比5多1是几?

④幼儿操作活动:将拼板上的点卡按从1到6的顺序拼起来,构成一种物体。

教师“小数字给我们准备了好玩的拼板玩具,你只要将拼板上的点卡按从1到6的顺序排成一排,就可以拼成一样好玩的东西来。”

3、开展种花的活动,引导幼儿按数取物,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教师:“天色已晚了,我们要回去了,为了防止小路再被暴雨冲坏,我们要在小路两边种一些花,请小朋友选和胸卡上数字一样多的花,把它种在相应的数字板旁。”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操作发现。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用纸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饼干若干,2只大小不同的熊图片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型人手2个,印泥若干,记录单和笔人手一份,白纸每人2张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饼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题。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出示图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们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饼干。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有大有小)

2.看看大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做饼干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排列疏密的关系

1.熊宝宝们吃了还想吃,熊妈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面皮和模具,选一个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用数字记录纸上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饼干排列紧,数量多;饼干排列疏,饼干少。

(二)、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1.大熊喜欢吃大饼干,小熊喜欢吃小饼干,请你们再帮忙做一些大饼干和小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先用一个大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大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排列整齐,还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大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大饼干后面的格子里。好了以后把面皮反过来,换一个小模具用同样方法印制小饼干,并将数量记录在小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印出来的大饼干和小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饼干小,数量多;饼干小大,数量少。

三、吃饼干

1.师:"熊妈妈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她,特意拿了些饼干让我们品尝呢!"

2.幼儿吃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AB,AAB),并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2、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增强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重难点: 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并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红黄三角形的卡片若干。

2、红黄椅若干。

3、小老鼠新家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教师指:今天小老鼠搬新家了,想请小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去小老鼠家要经过一条神秘的小路,要想成功通过这一条小路是需要密码才能顺利通过,这条路的密码是要踩着红色和黄色的三角形走过小路。

教师指:这条小路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小路有什么不一样。谁还有不一样的意见。

:这条小路是由红色三角形到黄色三角形再到红色三角形到黄色三角形排列的',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的叫AB排序。

二、集体活动:

1、教师指: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家的椅子是怎么摆放的,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红、红、黄椅子)

:这些椅子是按红色、红色、黄色摆放的,这样有规律的摆放叫AAB排序。

2、出示场景小老鼠的新家。

教师指: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家的窗帘的图案是怎样排列的。

:这些窗帘是按(三角形、三角形、圆形)排列的,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叫AAB排序。

教师指:我们再来看看小老鼠家的鞋子是怎样摆放的,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鞋子是按(一双红色的、一双黄色的)摆放的,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叫AB排序。

三、幼儿操作:

1、第一、二组:穿吸管

教师指:小老鼠家还有一个窗没有窗帘,让我们小老鼠制作窗帘(教师出示窗帘)制作窗帘的要求是按绿、绿、红这样的AAB排序制作的,你们可不要做错了噢!

2、第三、四组:雪花片

教师指:小老鼠房间的地板还没有铺好,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老鼠铺一铺地板,铺地板的要求是按一片红色的、一片红色的、一片黄色的这样的AAB排序去排列的,如果你想帮助小老鼠铺地板请你到第三、四组。

3、第五、六组:出示题卡

教师指:(请说明你这份提卡的要求及内容是什么?)

4、教师指:你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序的。

:这样有规律的排序叫AAB排序。

四、活动结束:

教师指:请爸爸妈妈帮助小朋友检查做的对不对。小老鼠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助它的新家增添了不少的东西,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开心的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