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吹泡泡》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吹泡泡》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阳光下肥皂泡表面的七彩色。
2、探索阳光下物体表面产生的色彩,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产生探索五彩缤纷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肥皂水、吹泡泡的工具、CD盘、水晶石、贝壳、盘子、扣子、一瓶水、油、小亮片。
【活动过程】
一、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1、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①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一定玩过吧!(玩过)
师:那你是怎么玩的呢,谁来告诉大家?(请几位幼儿谈谈玩泡泡的体验)
②提出要求: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玩吹泡泡,不过今天玩之前,我要给你们一个任务,听清楚了。
在玩时,要仔细看泡泡在太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上面会有什么秘密,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你吹给我看,我吹给你看,一起来找找泡泡上的秘密,等一下告诉我,好吗?
2、感知泡泡表面的七彩色。
①教师与幼儿尽情玩耍,自由观察
师:你们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找找泡泡上的小秘密。
(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来看泡泡,说说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朋友,要互相比一比,谁找到的颜色最多。
3、交流、感知肥皂泡的色彩。
①集中讨论交流: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泡泡的秘密,谁来说说这个秘密是什么呀?
师:对了就是泡泡在太阳光下会有“颜色”对吧?那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哪些颜色呀?
幼:有红的,绿的……
(幼儿叙述自己的发现,教师随机将相应的色彩贴在黑板上。)
师:这么多漂亮的色彩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儿自由叙述,教师引导是从各种不同的位置与角度发现的)
师:老师也来吹吹看颜色到底是怎样的。(教师随机吹出泡泡引导幼儿发现颜色的变化)
师:原来我们从不同的地方看泡泡,就能发现不同的颜色,所以我们小朋友观察东西时要仔细,还要多想办法才行。
②拓宽经验交流。
师:原来肥皂泡在太阳光下会有“彩虹”,除了肥皂泡你还发现哪些东西在太阳光下也会有彩虹呢?
(引导幼儿联系平时的生活、游戏来说说自己的经验)
二、探寻其他物体的'色彩。
1、出示各种物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出示,并请幼儿说说物体的名称)
师:我想请小朋友们去找找这些东西在阳光下会不会有颜色,你们愿意吗?(愿意)
2、幼儿互相合作,自由探索。
①师:好,接下来,我就请你们自己找几个好朋友一起拿着盒子里的东西到阳光下找找他们身上的色彩,然后与好朋友说说你的发现,还可以与老师说说好吗,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②幼儿自由结伴探索,教师随时引导幼儿探索,让他们产生探索物体的兴趣。
③讨论自己的发现。
师:刚才,我们与好朋友一起找到了许多的秘密,接下来,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告诉大家呢?
幼:我们发现CD盘上有彩虹。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引导功儿调整角度可以发现许多“彩虹”的图像)
幼:我发现水晶石上有色彩。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请幼儿上前演示。
3、小结(设置悬念)
师:这些东西在太阳光下会有颜色,你们猜没有太阳光的时候,它们还会有颜色吗?(没有)。
师:其实,物体本身并没有颜色,而是由于太阳光的反射造成的,这里有许多的奥秘要等我们长大后,慢慢地去发现。
师:今天我们看到了CD,石头上有彩虹,其实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还有许多东西上也会有彩虹的:“像把镜子放入水中……”如果有兴趣,你们回家可以在去找找,再来告诉我们。好吗?
师:今天有的东西上你没有找到彩虹,是真的没有还是有的呢,有兴趣的话我们回去慢慢找吧!
《吹泡泡》教学设计 篇2
习作目标:
1、学生通过富有趣味的吹泡泡活动,学习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2、指导学生写好场景要注意点面结合,要善于抓住场面特点,要把主要的部分写具体。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要善于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通过学生的习作交流,让学生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
习作重点、难点:
目标2
习作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瓶泡泡水。
2、课前收集有关人物动作、神态以及事物颜色、形状、数量的词语,并思考如何将自己积累的词句运用到作文中。
课前活动:吹泡泡(5分钟)
1、出示课题:吹泡泡
2、师:喜欢吹泡泡吗?现在我们就进行吹泡泡活动。吹之前,听清要求。
观察要求:
(1)一边吹一边留心观察整个教室的场面:
①、整个场面给你的感受;
②、全班同学吹泡泡的动作、神态等;
③、吹出泡泡的特点以及产生的想象。
(2)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几名同学,看看他(他们)是怎样吹的?吹出的泡泡有什么特点?
(3)自己是怎样吹的?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吹出的泡泡有特点的(吹得最大、吹得最多、飞得最高、颜色丰富、形态各异等)?
3、吹泡泡。(师加入活动)
习作过程:
一、生自主描述(10分钟)
1、引入
师:同学们刚才玩得真开心,心理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请根据刚才的要求(观察要求),有重点地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交流,比如吹泡泡的整个场面、同学是怎样吹的、自己是怎样吹的、吹出的泡泡有什么特点……尽量抓住特点说得具体些。
2、组内描述。师巡视并相机指导(用上平常积累的词汇)。
3、全班交流。
导入点(按观察要求依次进行导入):
(1)场面的特点;
提示:①刚才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具体说说。
参考:场面热闹(欢乐……);空中泡泡飞舞。
写出了大家吹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写出了空中泡泡的特点:数量、形状、颜色、大小、动起来的样子、产生的变化等。
(2)有重点地观察;
提示:①想想,刚才谁给你留下的印象很深?具体描述一下?
②听了刚才的描述,你认为哪些地方你很欣赏?
参考:写出了他人吹的动作、神情以及自己产生的联想等;
写出了吹出泡泡的特点。
提示:①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吹出的泡泡有特点的?吹出的泡泡有怎样的特点(高、大、多、颜色丰富、形态各异)?
(3)(针对描述不具体的同学)给他(她)出出主意,怎样让他(她)的描述更具体?(注:在评中引,应善于找、寻)
二、梳理作文内容(5分钟)
(1)描述活动起因。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也会欣赏,既抓住了场面的特点,又描述得很具体。现在有谁愿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整个活动的起因?用上时间、地点等要素。
板书:起因(时间、地点)
(2)说说活动过程。
师:在这次活动中,你认为有哪些内容值得写?
板书:经过(场面、自己、他人)
(3)说活动感受。
师:在这次活动中,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板书:感受
三、生自主习作(20——25分钟)
1、过渡。
师:现在我们就开始写作吧,请看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
(1)、要写清事件的过程;
(2)、重点内容要写具体(场面、自己、他人);
(3)、注意记叙有顺序,语句通顺,有一定感受;
(4)、尽可能在20分钟内完成。
师:根据刚才的观察、描述,写一篇作文,你认为有价值的,对你启发的,可用在作文中,也可动动脑筋,写出更美的语言。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最先写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2、生按不同层次进行习作,师巡视。
四、习作展评(4分钟)
1、按不同层次欣赏习作。
基础目标:用较通顺的句子把整个活动写下来。
中等目标: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有顺序地记叙活动,能抓住场面特点进行一定的描述,做到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感受。
较高目标: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有顺序地记叙活动,并围绕特点进行具体描述,做到有主有次,有面有点,同时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1)生朗读习作。
(2)一边朗读一边赏析。(对问题提修改意见,对优点谈感受)
五、学习活动小结(1分钟)
师:在今天的作文课中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下课后把这些体会和同学再交流交流。
六、板书
吹泡泡
起因:时间、地点
经过:场面、自己、他人
《吹泡泡》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 愿意用多种材料自由表现吹泡泡。
2、 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玩过吹泡泡;会用油画棒画圆形或涂画圆形;会用棉签蘸胶水粘贴纸片。
2、 材料配套:事先拍摄的幼儿吹各种泡泡的图片;每人一张印有小女孩及草地的绘画
底图;用胡萝卜制作的印章,颜色、大小不一的图片;泡泡枪、瓶盖、胶水、棉签、海绵、棉花、颜料、抹布、炫彩棒等。
3、 环境创设:布置“大草地”展板。
活动过程:
1、教师吹泡泡导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们,前几天你们玩过了吹泡泡,好不好玩啊?今天老师要吹泡泡,等会你们来玩泡泡,看泡泡,好不好?
教师吹泡泡,幼儿观察泡泡,玩泡泡。
引导幼儿对泡泡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观察,让幼儿对泡泡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观察,让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感知,为后续的活动奠定基础。
2、借助泡泡图片激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师幼交流泡泡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一起来说说。(出示泡泡图片)这里有你们吹泡泡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教师抓拍有代表性的照片:有许多单个的泡泡,也有重叠在一起的泡泡图片,直观地引发幼儿交流。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作和表现吹泡泡。
(1)引出画有小女孩的底板,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2)介绍材料,讲解用法。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工具,一起来看看。(教师逐一介绍)
师:这里还有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纸片,还有胶水,你们也可以来贴泡泡。 师:这里有胡萝卜、瓶盖印章,可以蘸颜料印泡泡。怎么印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 活动要求:从哪个盘里拿出印章,印完后就放回刚才的.盘子里;要注意别把颜料弄到身上;如果手弄脏了可以用抹布擦。
(3)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大胆表现。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在底图上“帮小女孩吹泡泡”教师尊重幼儿的表现和创造。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观察幼儿印的情况,并适时给予具体的帮助与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用范例,不具体讲解示范画面的要求,而是在强调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教师创设的丰富艺术环境中自主与多种材料互动。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注意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操作以及艺术活
动中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评价创作过程,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感受泡泡的美感,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泡泡。
师:你们可以和你的泡泡说说话,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泡泡。
幼儿根据自己作品来说泡泡。
师:她的泡泡是用油画棒画的,她的是粘的,她的是用瓶盖印的,各式各样的,真棒。 老师都喜欢你们每个人的泡泡,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帮小女孩吹的泡泡有大的、小的,有红泡泡、黄泡泡、蓝泡泡,有的是一个一个的,有的好几个泡泡像好朋友一样靠在一起。
活动自然结束。
在活动结束的评价方面,教师不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而是利用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幼儿和同伴说说吹了什么样的泡泡,看看同伴吹了什么泡泡,在此基础上肯定和接纳幼儿的作品,尊重幼儿的表现,让幼儿逐渐喜欢美术活动。
《吹泡泡》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提高说话和评议的水平。
2.能用“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泡泡的颜色。
3.能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这样的句式说泡泡的形状。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提高说话和评议的水平。
2.能用“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泡泡的颜色。能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这样的句式说泡泡的形状。
三、教学难点
能把在游戏中让你觉得最开心的时刻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四、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瓶泡泡水
五、教学过程
(一) 吹泡泡,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奇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赶快闭上眼睛,静静地等待,千万不许偷看哦(出示动画吹泡泡)
师:睁开眼睛吧,快看,哇,是什么呀?
(二) 感受吹泡泡,激发兴趣
师:想吹吗?那就赶快拿起自己的泡泡瓶,尽情地吹吧。(出示课题,生吹,师板书课题)
师:暂停,看哪位同学最先把东西收拾好。
(三) 指名吹泡泡,指导观察
师:高兴吗?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你真能看,观察到了泡泡的颜色,还用到了好词五颜六色,那具体有哪些颜色呢?知道用上“有??有??还有??”这样的好句说颜色。(出示句式)
师:除了泡泡的.颜色,你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圆圆的泡泡。(你的眼睛真亮,观察到了泡泡的形状是圆圆的)
师:你还看到了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还想着吹泡泡,没有认真观察?没有关系,现在,咱们全班一起来仔细观察。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吹
1.我们先轻轻吹,看看泡泡越来越怎么样了?
2.这一次使劲儿吹,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手指泡泡出处,看这儿,看这儿)
3.告诉老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轻轻吹时,泡泡越来越大
师:像什么?
生:像皮球
师:连起来说说
生:轻轻吹时,泡泡越来越大,像皮球。 师:谁能像他这样说说(抽两三个说)
师:那使劲吹时,泡泡又是怎样出来的?(生说,师采集好词)
师: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句子,看谁能把这个句子填得更好 出示句子:使劲一吹,哇!泡泡 出来了!(生说,师采集好词好句)
师:那些成群结队冲出来的泡泡像什么呢?指导用好“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这个句式(出示句式)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轻轻吹时,泡泡的样子,也看到了使劲吹时,泡泡的形状。现在,大家把刚才看到的连成一段,在小组内说说。
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说给全班同学和老师们听。(抽两个)
(四) 尽情吹泡泡,说说感受
师:在大家的眼中,泡泡是多么的可爱呀,大家还想玩儿吗?那就玩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停,比比哪个小组最先把桌子收拾干净,能迅速坐端正)
师:谁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全班分享呢?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抽两三个)
(五) 写一写
师:你们开心吗?想不想让这份开心永远留在心里呢?那就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刚才让你觉得最开心的时刻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你可以用大屏幕上出示的好词、好句式,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如果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那就更好了。
1.生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师生共评
(六) 总结
同学们,从你们的表情老师知道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的开心,写得也非常精彩,大家只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写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