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读通课文,概览文本大意。
2、凭借快速浏览,划找描写“人”和“鸟”举动的句子,感受“呵护”与“信赖”,实践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3、借助单元导读提示,将学生引向“善读生活之书”的美好境地。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谈话引入,生活之书
1、同学们五年级了,一定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是,这本书——你们读过吗?读得怎么样?(课件呈现“单元导读提示”: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没的篇章。)
2、师:从你们懂事开始,就一直在读这本书。但是,可能称不上善读,因为,你们还小,你们还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你们还在学习读好这本书的本领。在我的印象中,但凡作家,都是善读生活之书的人。(课件辅助呈现《落花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钓鱼的启示》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家从生活之书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
3、师:再比如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他的生活中,曾经与珍珠鸟为伴;而且这段与珍珠鸟为伴的生活,冯骥才读懂了。因此,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珍珠鸟》一文是该单元的末篇。因此,教学时从单元导读提示入手,回顾前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家“善读”之后的人生感悟,旨在引领孩子关注“生活之书”,从而走上“善读”生活之书的美好“旅程”。
二、初读全文,概览大意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首先要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那就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试着用几句话概括地说说文章写了冯骥才和珍珠鸟之间一段怎样的生活。
设计意图:《珍珠鸟》是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首先应当凭借初步浏览,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石。初读之后“能够用几句话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也是衡量孩子“能否善读”的需要教师实实在在落实的标准之一。
三、抓重点句,感受“美好”
1、师:这是属于冯骥才生活之书中的某一个篇章,从这个篇章中,冯骥才读懂了什么?让我们拿起笔,将这句话认认真真地摘抄在课题的旁边。(课件呈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师:这句话中的“美好的境界”指什么?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最最美好的境界?(13自然段)
【课件呈现】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为什么这是最最美好的境界?(曾被人们视为怕人的珍珠鸟,竟然在人的肩头谁着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哪几个词特别体现了“不可思议”?(居然、竟)
“居然”“竟”这样的词语,往往能很好地表达出乎意料,再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这段话的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应当遵循“整体概览,局部精读”的原则。从文章的“点睛之笔”入手,去读文章,是一种好方法。因为这样的阅读有利于让孩子从整篇文章入手,迅速“聚焦”与“锁定”重点内容,从而保障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立足重点,细细咀嚼,真正实现“探”有所获,“究”有所得。
四、“人”“鸟”对应,感受“信赖”
1、师:如此和谐、美好的境界,令冯骥才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冯骥才为什么认为——这美好的境界是“信赖”创造出来的呢?请快速浏览全文,用横线划出冯骥才做了什么;用波浪线划出鸟儿的表现。(课件呈现)
【冯骥才】
①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②我很少扒开叶蔓瞧他们……
③我呢,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④我不管它……
⑤我不去伤害它……
⑥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⑦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⑧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珍珠鸟】
①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②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③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④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⑤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
⑥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
⑦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跳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⑧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我颤动的笔尖。
⑨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⑩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2、师:请大家将冯骥才的一举一动跟珍珠鸟的表现对照起来读读,你一定会有所感悟和发现。(模拟情境对话:师读描写冯骥才的语句;生齐读描写珍珠举动的相对应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人呵护鸟——鸟信赖人——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师:是啊,要是人不关心、呵护鸟,还会有这样的美好的境界发生吗?(不会)(再次模拟情景对话:师陈述:我经常扒开叶蔓瞧他们……我大喝一声……我拿着鸡毛掸子追赶他们……生自由应对)
4.师:珍珠鸟们,如果我这样对待你们,你们还会信赖我吗?还有可能会在我的肩头熟睡吗?还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因此,只有人呵护鸟,鸟才会信赖人,人鸟之间才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并非深奥之句。因此,如果泛泛而谈,一定索然无味,也不能让孩子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凭借快速浏览,让孩子划找描写冯骥才和珍珠鸟举动的句子,再借助“一正一反”两次师生合作的情境对话,一定会让孩子真正感悟、铭刻这句至理名言。再者,在洋洋洒洒千余字的长文章里,孩子们若能按要求快速找到相关句子,这也是“善读”的有力表现。
五、关注语言,学习表达
1、师:感谢冯骥才,正是因为他仔细地观察和细腻的描写,才让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请大家再好好读读冯骥才描写珍珠鸟的这些语句,你觉得他哪些描写很值得我们学习?
【课件呈现】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跳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学情预设】
①三个“一会儿”写出了珍珠鸟的活泼;
②抓动作把珍珠鸟的特点写具体了;
③字里行间流淌出对珍珠鸟的喜爱——“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小家伙”——顺势引出“大作家都擅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件顺势呈现拓展内容:
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摘自老舍《猫》)
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摘自叶诺索夫《白公鹅》)
2、师:这就是大作家,描写细腻而有情趣。你们想不想学学这些大作家,特别是冯骥才的写法?冯骥才在文中给我们预留了尝试的机会。(课件呈现: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3、师:真了不起,你们也用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文章,只关注内容,绝对不是本色的语文课。教师在备课阶段文本细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现文本在语言层面的“个性之处”、“精妙之处”。只有教师关注了这些语言点,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种种策略和手段,辅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运用、去巩固和内化。在《珍珠鸟》一文中,冯骥才重点抓住珍珠鸟的动作进行了细腻且稍带轻松幽默的刻画,倾注了对鸟的喜爱、呵护之情。所有这些,我想作为教师是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们收获的。这实际上也是驱使孩子学会“善读”的内核和本质。
五、课外拓展,阅读激活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若是关爱它们,呵护它们,它们就会信任你,也就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境界。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让你再次明白这个道理。(课件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2、师:还记得这堂开始的时候老师呈现的那段文字吗?生活就是一本书,一本无字之书,一本智慧之书;每个人都要学会读好这本书。老师建议大家抽空去读读这些文章,相信,你会学到许多读好生活之书的本领。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2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意cōnglóng( ) bānbó( ) 垂màn(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眼睑( )眸子( )呷嘴( )瞅( )雏鸟( )
3、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小说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对珍珠鸟有怎样的一种感情?
2、“我”在与鸟儿相处中得到什么感受?
三、自主探究课文
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说说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四、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2、怎样做才能产生信赖?
3、在你看来,为了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难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25※ 珍珠鸟)
3、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探究:
①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④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珍珠鸟教学设计教案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 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3、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又了解了什么?
2、现在,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3、其实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留下了许多感兴趣的情境;
4、请你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断,要写得让人读了就喜爱这些珍珠鸟。怎么想就怎么写?
舒适、安全的巢。珍珠鸟教学设计教案
② 可爱鸟雏儿。
③ 小鸟喝茶。
④ 幸福的“三口之家”。
⑤ “雏鸟儿的梦”。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设想
《珍珠鸟》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教学都是写动物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同时,进一步学习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观察反映生活的能力。《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主要记叙养鸟活动,着重描写珍珠鸟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洋溢于字里行间。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体会文章蕴含的深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体会小珍珠鸟的心理变化过程及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3)初步学会观察、描写动物的基本方法,注意运用描写动物的词语。
(4)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和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体会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观察,并发挥想象和联想,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神形兼备,妙趣横生。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程序:
1、谈话亲近,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你养过鸟吗?鸟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人类的朋友。大作家冯骥才就曾养过一对珍珠鸟,他从珍珠鸟身上感受到了的生活乐趣,你们想了解吗?(出示幻灯片)看着图,你想说什么?学生回答:珍珠鸟好小、好可爱啊。(读题时读得很美、很轻。)(板书课题)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播放朗读录音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听读的时候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做个小小思想家:
(1)从文中我们发现小鸟对“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
(由“怕人”到“亲近”人)
(2)你认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能从文中找到那句话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研读赏析
①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有关语句:用“———”在文中画出“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即“我”的举动),用“~~~~~~”在文中画出鸟儿的反应?
(方法:先自读勾画,后小组讨论,最后大屏幕显示)
我珍珠鸟
布置环境;很少扒开叶蔓瞧一点点熟悉
不惊动它们探出头;在笼子四周活动;大鸟一叫就飞回去不管它决不飞出窗去;胆子渐渐大了,落在书桌上
不去伤害它挨近;蹦到杯子上喝茶,偏脸瞧瞧我的反应
微微一笑跑到稿纸上,蹦来蹦去
不动声色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伏案写作趴在我肩上睡着了
②让我们来做个小小欣赏家:作者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等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请你从文章中选择一两个例子,加以分析。
例如: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桌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故意去掉三个一会儿)
师:意思没变啊,用与不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生齐读这句话。
生:老师,你把“一会儿”丢掉了。
生:这个词重复用了三次,说明小家伙活动的时间特别快,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表现了它的调皮,让人好喜欢。
生:用上三个“一会儿”,那可真叫“神气十足”,(该生朗读本句,表现了珍珠鸟的“神气十足”。)
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一遍原文。
“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多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初到新环境中流露的忐忑而好奇的神态。
“神气十足”地“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既淘气有天真,不懂得尊重权威。
③再仔细读读课文,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从什么地方看出来?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说后全班交流,并指名学生朗读出珍珠鸟的性格特点。
4、配乐朗读,加深理解
①师配乐范读
②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能站起来背给同学们听听吗?生配乐读,可做动作,其他同学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