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有多长》大班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一分钟有多长》大班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分钟有多长》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
2、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一分钟有多长的感受和想法。
3、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做准备。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时钟。
2、时钟一面,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纸和笔、跳绳、皮球等),画好标记的记录纸。
3、小红花贴纸。
活动过程:
一、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1、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
2、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师幼一起摆出一个造型定格,观看时钟走一分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4、请幼儿说说自己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自己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
5、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并讨论一分钟人们都能做些什么事情。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教师发出口令,大家一起动手操作,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
3、幼儿操作,并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4、幼儿分组把记录纸展示到黑板上交流汇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结果并讨论:同样花了一分钟做相同的事情,为什么每个人的结果不一样?
5、教师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动作快的小朋友花的时间短,动作慢的小朋友花的时间长。
三、珍惜每一分钟时间
1、组织幼儿进行整理被褥实践活动,评一评谁最会珍惜每一分钟,颁发珍惜时间奖。
2、教师总结:我们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希望大家能够抓紧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一分钟有多长》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2、在交流与比较中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
3、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参观过小学、反应与小学生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说说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1、 幼儿交流讨论,说说小学校舍与幼儿园校舍有哪些不一样。
“上次我们去小学参观了,谁来说一说,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
2、说一说,小学的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小学的厕所在教室里吗?”
“我们幼儿园老师有办公室吗?”
3、引导幼儿说说,小学教室和幼儿园教室还有那些不一样。
二、看图片,再次回忆小学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不同。
1、讨论交流,小学上课和幼儿园上课有哪些不一样。
“小学的桌椅和我们幼儿园摆放的一样吗?”
“小学每个教室都有两块黑板,分别是干什么的呢?”
2、观看小学一年级的课表,了解小学课程。
“小学的课程和我们一样吗?”“都有哪些课程呢?”
根据幼儿的疑问左适当回答。
3、学一学小学上课时师生的礼貌用语。
三、解答幼儿疑问,说说愿望。
1、大家的疑问。
“上小学后,我们的座位怎么办?”
“为什么上课要先举手再发言?”
“什么是作业?什么时候做作业?”
“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呢?”
2、幼儿的愿望。
“就快要上小学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如“要毕业了”、“做个小学生”、“学校什么样”、“小学生的生活”等,让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了;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小学生要会自己管理自己、照顾自己,要遵守纪律,用心学习等等,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我组织孩子参观了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音乐室等场景,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兴奋心理。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教学活动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一分钟有多长》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随着省级课题《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班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课题探索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大班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又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和生活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近阶段,我们班围绕主题《一切都在变》与幼儿一起结合其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学习,其中在探索时间的变化这一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存在时间观念差、做事拖拉的现象。于是生成了《我和时钟交朋友》系列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是其中的活动之一。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的存在,体验时间的长短及时间与我们生活节奏的关系,从而增强大班幼儿的时间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时间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关系,尝试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简单分析。
2、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拖拉,抓紧时间。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
2、物质材料准备:教育挂图、大时钟1个、小时钟5个、记录表、笔、橡皮泥、皮球、串珠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生活小故事〈〈一分钟〉〉。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明明上学会迟到?”
二、引发猜想:一分钟有多长?
请幼儿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
三、亲身探究与体验。
1、在时钟的协助下,请全体幼儿静坐一分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懂得一分钟是秒针绕钟面一圈)引导讨论:一分钟你能做好哪些事情?
2、游戏:“一分钟穿衣服”,初步感受动作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1)请全班幼儿脱下衣服,听教师口令,大家同时把脱下的衣服穿好,时间为一分钟。教师帮助幼儿统计、记录第一次穿好衣服的幼儿人数。
(2)继续第二次游戏,同样统计、记录完成任务的幼儿人数。
(3)请幼儿对前后两次游戏结果进行对比。并请两次活动结果不同的幼儿说说为什么第一次时间不够,第二次时间就够了。
3、分组探究:玩“一分钟”游戏比赛:
分五个小组进行,每组请一名幼儿当记时员,其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参加游戏:①一分钟画画;②一分钟串项链;③一分钟拍球;④一分钟跳绳;⑤一分钟搓汤圆;要求幼儿对自已前后两次的游戏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四、分享交流:
展示幼儿游戏活动记录表,引导幼儿进行交流、讨论。重点讨论前后两次不同的游戏结果。进一步让幼儿感受时间与生活节奏的关系,懂得做事情要专心、抓紧时间不拖拉、动作就快了。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开展“一分钟”游戏比赛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环节安排合理、层层递进。目标定位和教玩具材料的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教师能仔细、用心观察,发现孩子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和游戏情节,并以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感受。从发现问题、猜想到动静结合的验证、交流与讨论,让幼儿思维从具体形像自然向抽象过度,逐步获得数学感性经验。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一步步感受了时间与动作节奏的关系,玩得十分开心。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活动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在活动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氛围,真正做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一分钟有多长》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活动重点:
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并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活动难点:
知道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体锻视频、筷子、珠子、线、弹珠、蚕豆,时钟一面、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猜测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前不久,我们幼儿园举行了拍皮球比赛,比赛时间是一分钟,在一分钟时间里有的小朋友得到了奖状,那么,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通过小游戏,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钟,有谁知道,钟上哪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师:小朋友真聪明。当这根最细的秒针在钟面上转一圈,就表示一分钟!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边做游戏边感受一下吧!
a游戏: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开始记时)
师:谁来说说,在扮演木头人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师:那你们觉得一分钟的时间怎样?(一起回答:很长)
b游戏:
师:那现在,老师再给我们小朋友一分钟,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玩起来。感觉一下,这一次的一分钟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玩积木)
师:刚才的一分钟,你做了什么事情呢?
师:那你们觉得这次的一分钟怎样?
总结:原来当我们扮演木头人,一动不动时,会觉得时间很长,很长。我们玩的时候,又觉得时间很短,很短。那到底一分钟有多长,能做多少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播放视频,了解一分钟时间里可以做什么?(播放幼儿跳长绳、拍皮球、转呼啦圈等录像)
师:呀,你看到了谁呀?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呢?
师:刚才我们看见小朋友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那我们的小朋友在一分钟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事情呢?(请幼儿自由说说)
教师总结:原来在一分钟内能做那么多的事情。
四、幼儿操作
(1)老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明确规定: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做了多少事情。
(3)幼儿分组操作。
(4)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1、请你数一数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珠子、几个弹珠?
2、请幼儿介绍一分钟的成果。
师:同样花了一分钟,为什么最后的结果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呢?幼儿讨论。
师小结:虽然时间相同,都是一分钟,但每组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师:我还发现刚才穿珠子那组的小朋友,他们相同的时间里,做着相同的事情,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有的穿得多,有的穿得少,这是为什么?
师小结: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原来只要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在一分钟时间里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那我再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你们有没有信心比刚才做的更多呢?好,准备
幼儿操作第2次
再次总结各组操作数据,
师:为什么有好多小朋友这次做的要比上次的多呢?幼儿自由说说。
让幼儿明白,做事情要专心,要抓紧时间,不拖拉,动作就快了
五、总结对时间的感受,知道要珍惜时间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玩了一些游戏,玩得可开心了!你们觉得时间过得快吗?
师:一分钟的时间不多,可是只要我们珍惜时间,抓紧时间,也能做很多种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次四川雅安大地震中,我们警察叔叔抓紧每一分钟,后来救出了好多被压的人,而医生们也抓紧每一分钟,救活了那些垂死的伤病员。一分钟看起来很短,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能做好多有意义的事情呢还有几个月我们就要升入小学做小学生了,都要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拖拖拉拉事情会怎么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一分钟有多长》大班教案 篇5
教育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图形圈和绳子,套环,木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我们现在已经是大班小朋友了,再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要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所以老师希望大家能够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
师:说到了时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时钟,你们认识时钟上边的指针吗?哪一根针转一圈是一分钟?如果有的钟没有秒针,只有两根针,我们怎么可以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师:你觉得一分钟长吗?有多长?我们请秒针宝宝走一圈,感觉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二、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小结:一分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静静的等一分钟,也是蛮长的。
2、一分钟能做什么?
(1).你们觉得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
(2).大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运动员一分钟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
●跳绳高手一分钟能跳300次。
●电脑打字高手一分钟能打600多个字。
教师小结:你们觉得他们牛吗?为什么?看来,一分钟能做的事情也很多,只要我们抓紧时间来做的话,也是很有收获的。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 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 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 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并记录在记录表中。
(4) 幼儿操作。
(5) 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儿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做同样的事情,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四、教师总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早晨入园经常会有迟到的小朋友,现阶段我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需要.力图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期给予幼儿一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首先在活动前我先巩固幼儿对时钟的认识,活动开始我先让幼儿自己交流一分钟有多长,因为幼儿对时钟的分针、时针都认识,所以幼儿在讨论时就非常的积极。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设计时力求逻辑严密、环节相扣、步步推进。例如,为使幼儿懂得“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我安排了如下环节:一分钟能做些什幺事的资料分享—+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等等,使幼儿初步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是否抓紧时间、动作快慢等).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做事慢的原因”等问题,帮助他们克服过渡期中的时间运用障碍。
本次活动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认真参与活动,尤其是操作部分孩子们兴趣很高,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