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木桩跳跳乐》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木桩跳跳乐》(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木桩跳跳乐》 篇1
【教材分析】
粗细、高矮不同的木桩,在幼儿眼中是有趣的玩具。跳木桩、滚木桩、背木柱等创造性玩法,能够引发幼儿对木柱游戏的兴趣,感受创造游戏和自主游戏的乐趣;在木柱上行走,能够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身体平衡、目测距离等能力;按照意愿摆放木桩并行走,能够使幼儿增强对步伐幅度、方向的预测能力。大班幼儿喜欢挑战自我,教师可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和强度,鼓励幼儿大胆挑战、勇敢尝试,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发展。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交替在直线形、“S”形木柱上走并保持身体平衡。
2、能根据木桩摆放的距离、形状,创造性地玩木柱。
3、敢于在高矮不同的木柱上行走,体验木柱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粗细、高矮不同的木柱若干(可用易拉罐替代)。
2、场地布置直线形和“S”形木柱各两组。
3、幼几提前观看走梅花柱的武术视频。
【活动建议】
1、创设“孙悟空变变变”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扮孙悟空,变出木柱,引导幼儿模仿猴子绕着木走一走、跑一跑,做准备活动,重点活动脚腕和腰腿肌肉。
2、玩游戏“孙悟空72变”,把幼儿“变”成不同小动物,引导幼儿探索木桩的不同玩法。教师扮孙悟空,把幼儿“变”成兔子、小猴、小马、小乌龟等,根据木桩摆放的距离、形状,以跳、走、跑、爬等不同方式通过。鼓励幼儿“变变变”,“变”成不同小动物玩木柱。例如:“变”成公鸡单脚站在木桩上、“变”成小鹿单脚或双脚连续跳过木柱、“变”成小猫滚木桩、“变”成鸟龟背木柱爬等。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3、玩游戏“腾云驾雾”,练习双脚交替平衡走木桩并掌握动作要领。
(1)幼儿自主探究“勝云驾雾”、尝试双脚交替走本柱。要求:不能掉下木柱,尽快通过。
鼓励幼儿尝试双脚交替走木桩并与同伴分享经验。
(2)同伴相互学习,总结双脚交替走木柱的动作要领。
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双脚交替走木桩的动作,其他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总结双脚交替走木柱的'动作要领:双臂侧平举,上身直立,眼看正前方,抬腿要低,快速通过。
鼓励幼儿多次练习,引导幼儿感受双臂平伸踩在木桩中心位置更稳当,目视前方走得快。
(3)第1遍游戏:熟悉游戏规则,巩固双脚交替走直线形木桩的动作。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分4队,每队第1名幼儿听到教师口令后出发,走过木桩后,从两侧跑回起点。
师生共同商定游戏规则:听到口今后再出发,从木柱上跌落者应返回起点重新开始。幼儿玩游戏,教师着重观察幼儿保持平衡的情况。
(4)第2追游戏:调整“S”形木柱摆放的位置和距离,请幼儿尝试连续走过“S“形木柱。
提问:小路弯弯,怎样走又快又稳?
教师着重观察幼儿重心位置转移的情况。
(5)第3追游戏:走直线形和“s”形混合木柱,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加快速度。
4、创设限着孙悟空“空中飞行”的情境,引导幼儿放松身体和情绪。
引导幼儿绕着木柱创造性地表现小猴在天上走、飞、抖动身体等放松动作,着重放松腿部肌肉。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木桩跳跳乐》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大班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模仿力强、喜欢表现,但好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一部分还存在任性、娇气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为此,针对他们喜欢游戏、喜欢展示的共性特点及个性差异,我选择以跳绳游戏为活动主形式,以绳激趣,营造浓厚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氛围。
二、教学理念
为此,我在设计理念上,以学生的心理趋向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快乐体验”的`课题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三、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标,以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初步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快乐自我的锻炼,增强锻炼意识。
2、知识与技能:发展协调、灵敏的素质,促进智力开发。
3、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跳绳游戏的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
难点:在练习中,能够掌握跳绳活动方法,做到自主学练和合作锻炼。场地器材:一块篮球场地、学生每人一条跳绳、录音机一台。
四、教法、学法预设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初步预设本课教法和学法是: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激励法等。
学法:观察法、尝试法、游戏法、合作法、竞赛法、展示法等。
五、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趣的游戏情景最能吸引他们进入课堂角色。整节课,我将以“跳绳王国”为主情景,去激趣。一入课就在情景中带领学生去旅游参观,学生的活动热情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和调动出来。
(二)旅游第一站——“过关”
通过创设“王国门岗”,指导学生两人一组,用脚玩“石头剪子布”游戏进行热身活动。
(三)旅游第二站——“踩蛇尾”
我设计踩蛇尾活动,通过“甩、踩”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开展热身活动,发展学生的迅速反应、灵敏运动能力。
(四)旅游第三站——“抓尾巴”
教师通过“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到了小动物园,瞧!里面有很多的小动物,还有尾巴呢,我们来比赛一下,谁抓到的尾巴最多?”的谈话引导,指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体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两人一组,一人把绳子绑在腰间,露出两端“尾巴”,想方设法保护好“尾巴”;另一人使劲去抓它;并轮流活动。教师边指导,要求注意动作规范和
安全,边参与学生活动。活动中,学生兴致盎然,奔跑、躲闪,循环反复,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达到了一定的锻炼强度。
(五)旅游结束——放松总结
播放歌曲《小白船》组织放松活动,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课堂小结,评价,颁奖,渗透德育美育教育。
总之,本节课我将力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理念,充分利用“自主学练、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等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及时鼓励表扬,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木桩跳跳乐》 篇3
一、项目类型:
户外素质拓展游戏、竞技娱乐游戏
二、参赛人员:
每队派六人上场(2男4女)
三、场地要求:
一片空旷的大场地比赛赛距:30米
四、需要道具:
小地毯(报纸或者毛巾布等)
五、竞赛方法:
赛道两头各一组,每组分三人自由组合,起点组手持四块“小地毯”,由第一名队员向前搭放“小地毯”,第三个队员不断地把身后的`“小地毯”传给第一个队员,三人踩着“小地毯”前进30米,其距离为30米(以一篮球场宽为准,来回),要求脚不能触地,绕过障碍物回到起点,待三人全部过界后另一组将接过“地毯”以同样的方式往回走,最先到达起点的为胜。按时间记名次,按名次记分。
六、竞赛规则:
(1)、参赛队队员在起点线外准备。待一组队员全部到达终点时另一组才能开始接力。
(2)、比赛过程中只要有脚触地的情况,均视为犯规。并按触地次数对比赛用时给与增加。
七、活动目的:
本活动旨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战略战术,训练团队内部的协调能力。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木桩跳跳乐》 篇4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自体验式教材大班下册第241页《有趣的木桩》。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木桩上走走、跳跳、跨跨……,每次玩的意犹未尽,为了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平衡能力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重点练习在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木桩上较平稳的行走、在两人相对时能自主想办法平稳过桥、并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乐趣、懂得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在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木桩上较平稳的行走。
2.双脚交替过木桩桥,在两人相对时能自主想办法平稳过桥。
3.体验与同伴成功合作带来的喜悦,在游戏中懂得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个木桩、四个大木桩、音乐。
2.场地布置:三条不同间距的点、起点线。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
二、探索木桩的多种玩法
1.自主探索
2.交流、分享、尝试练习多种玩法
三、自主选择过小桥
1.自主选择不同间距的'木桩桥,尝试双脚交替过桥
2.交流平稳过桥的经验,再次尝试
3.挑战更高难度的桥
四、两人合作过小桥
1.分队搭桥
2.自由探索两人相对平稳过桥
3.分享两人合作过桥的经验,再次尝试
五、放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