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000字
老地方整理的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000字 篇1
读亦舒《我的前半生》有感——所有的女孩子都会有好归宿
这个周末抽空看完了亦舒的《我的前半生》,感触颇多,迅速在网上买了这本书。
一直很喜欢亦舒,喜欢她的女权主义,喜欢她笔下那些个性鲜明的女子,她们或豪放或强势或固执或坚韧,但真的都令人疼惜,都非常可爱,即使有时会有一些自私,但都是生活所迫,都是逼不得已。你无法恨这些有血有肉的女子。
亦舒笔下的女子都是比较真实,没有一直柔弱的女子,也没有一直逞强的女汉子。她们只是本能的该强势时强势,该女人时女人,她们以一种高傲的姿态寻求一种自我保护,就算某一天失去了某一个人,躲在角落哭一哭,第二天依然妆容整洁的搭最早一班地铁去上班。
《我的前半生》主要讲述美丽善良的女子子君大学一毕业就嫁给丈夫绢生,为他生育两个儿女,一心做起家庭主妇。每天都过得悠然自得。直到有一天一向善良老实的丈夫提出了离婚,她突然感觉到了五雷封顶,才突然意识到除了丈夫她什么也没有,她已经33岁了,已经与社会脱节10年了。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无助。当她得知丈夫的新欢不是美貌如花的年轻的女子只是一个二流歌星,一个离过婚会过日子的不如她漂亮的女人时,她才彻底醒悟,她应该成长了。
在好友唐晶的帮助下她开始工作,遇到很多善良和虚伪的人。但最终都逃过了,遇到了一个她理想中的完美男人。
亦舒的小说中人物一般很少,都是有个性有需要存在的。书中唐晶是个很干练的都市白领,她那么坚强,岁月已经在她身上形成了一种看穿世事的能力,她像子君的姐姐一样帮她寻找各种机会,分析各路来人情况。她强大的那么令人佩服,可是有一天她依然放下盔甲远嫁异国,成为一位妈妈,她最终还是回归到婚姻当中了。亦舒这样写的目的是不是她骨子里也认为女孩子最终要回到婚姻当中呢?
另外一名女子是子君的妹妹子群,整天混在洋人堆里,想着嫁多金帅气的男人。最终和一个50多岁的外国老人结婚了,她最终过得幸福吗?子君在去妹妹家看到老男人大腹便便的肚子时突然有点可怜妹妹。
最后说子君,她就过得幸福吗?最后那个翟有道真的就是她的真命天子吗?那倒未必。其实我心里一直希望子君和绢生能够复合。我真的一点都不恨绢生,反而觉得他是很好的男子,结婚15年他一直呵护子君,让她在家里当阔太太不食五谷。就算离婚后他也把子君照顾得很好,帮她付房租也把女儿送去国外。甚至有一度他希望与子君复合。但是子君却拒绝了,这一点很现实,女人一旦绝起情来比男人更狠。重婚后的绢生似乎也过得不是很幸福,但至少女歌手帮他把家里账务打理得很好,这一点上他们是势均力敌的。
亦舒的小说很现实就在于这一点,她的文字充分反映了现实,没有人会一直被人呵护,没有人一直完美无瑕,命运的轮回是一直在旋转的。你必须为你的行为买单,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只要你够努力,够独立,够善良,命运就会善待你。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000字 篇2
《我的前半生》是爱新觉罗·溥仪看管所中所完成的“反省式”自传。阅读这本书之前,先看了由本书改编的电影《末代皇帝》,影片展现了溥仪的一生,年轻时想要统治整个中国旧社会但却被紫禁城禁锢,到老时,也才真正开始适应这个社会。这究竟是欣慰还是悲哀?带这个疑问,我翻开了由溥仪亲自写下的历史。
溥仪先生自己在书中写道:“我在这块小天地里一直住到民国十三年,被民国军追赶的时候,度过了人世间最荒谬的少年时代。其所以荒谬,就在于中华号称为民国,人类进入了二十世纪,而我仍然过着原封未动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纪遗下的灰尘。”宣统三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退位,但宫禁也却限制了他的自由,阻碍了他的正常生活,看起来是享受着很好的待遇,实际给他造成了从心理到身体实实在在的消极影响。
还好,来自牛津大学的庄士敦先生简直是溥仪生命中的一道光。先生是个博学的人,教给溥仪许多道理和事实,同他也像朋友一般,与先生相处的日子给溥仪增添了许多美好的难以抹去的回忆,也是一生中难得的快乐。
经历了跌宕的一生,他做出了令后人产生看法的事情,当时社会的渐趋复杂,局势紧张,日本大使馆的邀请等,让溥仪的内心开始有小小的欲望,他说:“望着角楼和城堞的轮廓,想起了我刚离开不久的养心殿和乾清宫,想起了我的宝座的明黄色的一切,复仇还有复辟的欲望一起涌到了我的心头,不由的心如火烧。我的眼睛噙着泪水,心里发下誓愿,将来必以一个胜利的君主的姿态,就像第一代祖先那样,重新回到这里来”。正是这仇恨的滋生,换来的历史悲剧的发生。最终。这位末代皇帝选择了日本人,将复辟的幻想压在了日本人的身上,他与生俱来的'身份逼得他去冒险,去恢复大清帝国,然而他的一生也是命运的赌注,换来的也只是悲哀、彷徨、希望、失望,还有无奈和心酸。
溥仪的一生是凄苦的,跌宕的。出生时名门望族,童年时君临天下,少年时局势动荡,中年时胆战心惊,晚年终于得到原谅。然而他并没有抱怨和堕落,而是积极向上,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这也是他身上最宝贵的精神和品质。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认读完整本书,不得不感叹历史的沧桑巨变和溥仪的坚强性格,不单只会像原来觉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而更多是对他的理解。与之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和自由。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一道光,谁能为我们打开心灵的那扇窗?朋友,请读书吧!不要沉迷于游戏,因为你不是王者,没有荣耀!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000字 篇3
临近假期,想看轻松点的书,想起去年看过的《喜宝》,就又找了另一部亦舒的小说,叫《我的前半生》。
不愧是代表作,甚是酣畅淋漓。亦舒的作品,绝不是普通的情爱小说。她是现实的,直视人性的阴暗面,揭下了爱人、朋友以及亲人之间那层温情的面纱;她不无深刻地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子,也引发许多对书中女子命运的喟叹。
比起姜喜宝,我更喜欢《我的前半生》里的子君。她更近人间烟火。一个三十多岁的美丽女人,育有一儿一女,她远离人群中的厮杀拼搏,安闲的在家做全职太太,在西医丈夫的庇护下做了十几年的金丝雀。家里有佣人有司机,一切琐碎事务她只操心安排,不用亲力亲为。到底养尊处优的女人是不一样的,她多年的好友唐晶,虽然在职场也已经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对自己的花销一向舍得出手,也不得不常常慨叹子君看上去比她年轻太多。然而三十三岁这年,丈夫另有新欢提出离婚,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拥有的这一切,财富、地位、优渥的生活,出入高级社交场所的权利,都是因为她是史涓生的太太,都是涓生的赠予,失去史太太这个身份,她便失去了一切。
人情冷暖在这个时候全然显现,就连她的母亲和妹妹也令她伤心。然而谁料跌入谷底的时刻,却成了她精彩故事的开端。当所有人都以为她被打倒的时候,她很快地站了起来。笼中的鸟儿虽然安逸,却也束缚了它的翅膀;外面的世界虽凶险,却有无尽广阔的天空。美丽而沉淀了的女子,运气总不会太差。尽管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中年离婚妇人的孤独,以及三十多岁突然从富家太太到公司小职员的落差,可子君依然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越来越风生水起。自然是比不上当初享的福,但是这一次,她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立足,而不是倚仗谁的给予别人的给与是既然能给与,也能收回的。奇妙的是经历变故而终日操劳的她,在前夫眼里却变得从来没有这样美丽过。大概这就是人所说的,女人最美丽的时候,是结婚前和离婚后。
她并没有回到原来的金屋。涓生曾经的绝情和伤害,可以不再怨恨,却也已无法挽回。感情再也回不到当初。在自由的日子里,她不再对婚姻有所期望,看人的眼光反而更高了。亦舒是厚爱她的,她让命运再一次的垂青了子君,给了她一个更加优质的丈夫。子君自认自己仍是一个喜欢有所依赖的小女人,但这一次,她选择婚后继续与合伙人一起做陶艺品,不再做一只舒舒服服的金丝雀。由此可见,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才能活得更好更有保障,才能不必把老公当老板那样讨好。
现实生活中的子君未必有那样的好运吧,但是也一定不会差。一个女人自身能散发出高贵美丽的气场,她就不会堕落在灰色的生活里。享得荣华富贵,也吃得一落千丈的苦。无论如何,她都会奋力坚守自己的品格,绝不让生活把她变成一个怨妇。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她真的会吸引到一个同样气场的人。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000字 篇4
一直没有看过亦舒写的东西,她的名字倒是如雷贯耳。没看过她写的东西,主要是因为大家把她写的东西定性为言情小说,而在当今社会,一旦被打上言情小说的标志,那就意味着庸俗和商业化。在这个寒假决定看她的小说,也是有契机的。
喜欢安妮,喜欢安妮写的东西,那里面的文字,场景,都让我喜欢,她玩转了小资阶级的格调。看到安妮写的一篇文章《如烟花寂寞》,里面推荐了亦舒的作品,她说,喜欢亦舒的文字。媒体习惯把她写的东西叫言情小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感觉她是很有思想的人。因为这样,所以决定靠自己的感觉来走,看了再说。这样看来,我是一个易于受影响的人。这提醒我,任何事都要自己去体会,不要人云亦云。在亦舒一大堆作品中,我挑选了两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人淡如菊》《我的前半生》。我主要是想说《我的前半生》这部作品。
女主人公子君,前半生是一个家庭主妇。她乐于当家庭主妇。悠闲的过日子,她的生活完全依附她的老公——一个西医,整日她她的孩子打转,她的生命完全是为了她的家庭,这使得她的生命的重心几乎瓜分殆尽,这也就降低了她的友情,亲情,哪怕爱情的感受力。比如,称得上她的好友的只有唐晶,她的妹妹也不和她亲近,她的老公————-涓生,要和她离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事无成,半生潦倒。
好在有了转变,虽然这转变的未免太大,涓生要和她离婚,且他的婚外情持续已有一段时间,这是本部作品中一个极可悲之处:除了她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哪怕她的女儿)都知道他丈夫涓生对她的'不忠,只有她一个人被保护得好好的,龟缩在家庭主妇的这个壳中,悠然的享受生活,看别人的苦痛,她妹妹子群的也在其中。可是离婚了,她不得不工作,变得市侩,麻木,过着这个世上大多数人都会过的小职员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老实说,我苍老得多,我学会家小,笑得那么逼真,简直连我自己也分不出真伪,假得完全发自内心,涓生,你想想,多么可怕。《红楼梦》里‘假作真时真亦假’是不是这个意思?”
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意安妮的观点,亦舒不是不会用优美的词句,而是吝于用,她只在改用的地方用。笔者认为,亦舒实在用最平实的话来阐述生活中的种种事,来讲述一些生活中的真理。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000字 篇5
看完《我的前半生》我不得不说,我是真的感慨万千。一个女人必须要拥有一样别人永远也无法拿走的东西。被逼离婚的子君令我们同情,但在同情的之余却仍希望子君能够好好反省为何涓生会变心。同时,由懦弱、依赖、天真慢慢变成坚强、勇敢、女人味的子君,令我们佩服。若遭遇同样的境况,又能有几个人能做到像子君那样呢?
婚姻更多的是需要两个人的维持, 信任而非简单的相信,宽容而非被动的容忍,平等而非索要的公平。子君过13年的小鸟依人的生活,却在一霎那,崩溃。给我们留下的是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钱钟书在中说,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子君在一个人生活的那段日子里,终于透彻。亦舒说,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自然而然的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爱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生下来的时候都是自由的,只是为了生活,我们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囚笼里,时光是洪流,没有人能够抗拒,打破桎梏的.最后却是另一片藩篱,没有完全的自由。我们一直在寻找中。这个世界有你做不到的,也有你得不到的。生命本身是寻求一份安定的过程。里尔克有首诗里说:一切寻找你的人,都在试探你;那些找到你的人,都会束缚你,用图画,用姿势。
爱情只是一瞬间的产物,不可能永葆青春,在某一时间,某一地方,曾经发生过,令人心动、伤神,就是爱情的定义了吧。所以,子君最后握住的只是婚姻,世人的下场只有结婚与单身,她选择了其中之一,是因为曾有过的不安全感,我想,婚姻是需要维持的东西,她只是愿意为其努力,结果,又何必知道。人必须独立,才能感情独立,才有权利去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人会因为谁而停下来。每个人都习惯着自己的世界,什么是幸福,便是喜欢财富的人拥有很多钱,喜欢安定的人拥有一个家。在渴望被爱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爱你。比如所谓安全感,比如感情。
而人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永远希望安慰,而这份渴望一直是变化的,这也是爱情的本质。子君爱翟有道吗?其实不然,只是突然她想安定下来,而那个男人能给她安慰和安全感。她把握住的仍然只是婚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