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大家都认识曹操吧!人们对它的评价都是:罪恶滔天、恶霸、乱世之奸雄hllip;hllip;其实,曹操有时也不坏,让人敬佩hllip;hllip; 日记五年级日记。
有一次,曹操来到一个城镇,便占领了这里,可有一些士兵却乱抢白姓的粮食,所以,这个城镇非常讨厌曹操的来到,几乎每一天,大家都死死地锁住门,一刻也不出门,生害怕士兵来抢粮食,可有些百姓,想除掉曹操这个恶霸,可都失败了,每一次都被士兵给赶了出来,还有的被杀了。一天,曹操准备出去散散步,结果刚出门,竟发现大街小巷上居然没有一个百姓的人影,只有自己的士兵正在巡逻,曹操很纳闷,便随手找来了一个士兵问问,那位士兵说:“因为有些士兵要抢百姓的粮食,所以不肯出门。”曹操一听完,火冒三丈,因为曹操知道,只要百姓不顺他,那就打不了胜仗,因为百姓随时都可能要造反,而且必须要有顺于他的百姓,这样才会有打仗的粮食。于是曹操马上召集士兵,命令士兵不许动百姓的粮食和财务,就连踩一下也不行,违者令斩!士兵一听,吓得都成了缩头乌龟,都不敢欺负百姓了,百姓自然就放心了。
一天,曹操骑着一匹马经过一个稻谷田时,突然,飞来了一只鸟,他的宝马一吓,把蹄子给抬了起来,曹操也被宝马给吓着了,一夹马背,马便跑进了稻谷田,踩死了许多稻穗,曹操见自己违反了自己定的军令,便跪下马来,摘下头盔,准备拔剑自刎,读到这儿,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曹操真不愧是厉害,说到做到!周围的百姓和士兵连忙劝阻,才保了曹操的性命。曹操用宝剑把自己的头发给割了,因为在那时候,割头发就相当于砍头,所以,曹操用割发代替了砍头,百姓就更加喜欢曹操了,真令人佩服呀!
原来,曹操也会说到做到呀!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暑假里,你一定读了不少好书了吧?呵呵,我可是又把四大名著重温了一下呢!不瞒你说,今日读完《三国演义》,还真的是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描写了蜀国、魏国、吴国三足鼎立,各自称霸一方。然后便是三个国家之间不断产生的战争,特别是曹操的野心太大,竟想称霸世界。我就搞不懂了,都拥有那般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为何不满足?最后,司马家族夺了曹代的帝位,统一三国,改为晋代。如果曹操知道最后是司马家族掌握三国,一定会气得吹胡子瞪眼了吧!
这本书还给了我无尽的启迪呢!你看,刘备三顾茅庐,用诚意打动诸葛亮,使这个能文不能武的大人物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个大人物可不了的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知为蜀国出了多少谋略,出了多少力,他死后,全国上下的所有老百姓为他哭丧。如果不是他的出谋划策,赤胆忠心,想必蜀国也不知能不能发展到三国鼎立的情形?看来做事一定要坚持,刘备坚持拜访诸葛亮,得到了他的帮助,从此三足鼎立;李时珍坚持尝百草,编撰了《本草纲目》;数学家陈景润坚持用毕生精力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古往今来,哪位大人物不是因为坚持才成功的?
诸葛亮的英雄事迹可多了!你看,《空城计》《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诸葛亮为什么就这么聪明呢?世人只知道,只要天地间有的,就没有诸葛亮不知道的,可见他是多么地聪明呀。要是放在现代,他一定是个大名人,才貌双全,大名一报,无人不晓,可是一个“万人迷”吆!
我崇拜诸葛亮,不仅仅是因为他足智多谋,还因为他的诚信,如若不是与刘备有承诺,他可以取代刘禅当皇帝!我敬佩他,你呢?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初读《三国演义》,我就被那紧扣心弦的故事吸引了,废寝忘食地在这本书中遨游。书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具有历史意义,每一个故事都教会我不同的道理,每一个人物都牢记于心。我感觉这本书仿佛有魔力似的,读着读着便沉醉了,沉醉于那紧张的战争中,沉醉在诸葛亮的妙计中。如果说钻石黄金是珍宝,那《三国演义》就是稀宝,钻石黄金只有华丽的外表,却没有实际用处,而《三国演义》虽然只是一本书,却教会我很多东西,同时激励了我。
当我读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心里觉得很舒服;读到刘备为掩护子民成功离开,而牺牲太多士兵,败给曹操,我和他们一起愤怒,同时也为刘备爱民之心感到佩服;读到诸葛亮为刘备出计谋,把曹操打得落荒而逃,觉得十分痛快,并要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遇事冷静的态度。
我最喜欢的片段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己知彼,“借”走了曹操的十万只箭。看来,无论和谁比赛,都要先掌握别人和自己的现状,再根据别人的情况,利用自己的智慧,制造计划,准备好一切。
其实,刘备之所以能战胜曹操,并不只靠聪明的人和他手下的猛将,还靠支持他的子民,这都是曹操没有的。曹操虽有八十万兵马,但一半都是俘虏,大多数都不服他,所以,一有什么情况,他们就会兵荒马乱。深得人心真得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权利威胁别人,那有谁会支持他、信赖他呢?
我曾是一个失败的班长,我的状况和曹操一样,做的事都只顾自己,没考虑到别人,班里的事,总叫别人去做,利用特权欺压别人,大家只是表面服我,可心里肯定不服我。读了《三国演义》,我反省了一下自己,发现自己错了,我下定决心,一定会改正的,我要学习刘备,无论做什么都要顾虑到别人。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觉得是因为书的情节吸引人,具有历史意义,最主要的是,它能使我们随着故事的“潮起潮落”而心情起伏不平。
读完了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明白了做事要动脑筋,不要盲目地做决定。失败了也不要心灰意冷,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重新振作,再作打算,就算要重新开始,也要努力,努力过后,一定会成功。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读完三国演义让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第一个道理就是生存靠自己。因为在蜀国还是在刘备统治的时候国家繁荣昌盛。但是刘备死后太子刘禅继位时,蜀国的发展形势开始有了转变。当丞相诸葛亮死后,蜀国就慢慢地走向灭亡。这就是因为刘禅太无能。他什么事都要靠诸葛亮,当诸葛亮死后,没有了依靠,再加上听信宦官,不理朝政,最终把蜀国败尽。所以我们办事千万不要靠别人太多,一定要学会自己去做,这样我们步入社会后才不会被别人欺负,歧视。
第二个道理就是不要骄傲。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句话谁都能说,但是真正做到的去没几个。三国人物关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诛文丑”“斩颜良”威震敌胆。他熟读 春秋,通晓兵法,深谙兵机,但是也因此清高傲世,刚愎自用,以致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遭到杀身之祸。所以大家有所成就之后千万不要骄傲,否则就会步关羽的后尘。
读史使人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