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桥》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理
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话题是“未来的桥”。这一单元以“我们身边的科学”为主题组织教材内容。本组第32课《兰兰过桥》一课,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课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了让学生自己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完《兰兰过桥》一课后,学生会产生极大的设计未来之桥的愿望。这节口语交际课上,他们会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生发出更多的、丰富多彩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贯穿口语交际教学的理念和学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入手,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式的情境中自由交际,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交际情境中畅谈自己设想的未来之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清楚、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设计的桥,评一评谁设计的桥好,培养学生的交际兴趣、评价能力及审美情趣。
3、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学习倾听、质疑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课前安排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桥,搜集关于桥的资料、图片或向别人请教有关桥的知识,看一看、问一问各种桥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等。
3、在《兰兰过桥》一文学习之后,安排学生思考“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再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上课时带来。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顾,谈话导入
1、课前板书好“桥”字,开课齐读。
2、你在生活中、电视上、网络中见过什么样的桥?结合你们课前搜集的桥的图片或资料,介绍给小朋友。(指名说)
3、(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桥的图片)仔细看,想一想:你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指名说)
4、谈话:从古到今的桥梁师设计、建造了一座座美观、实用的桥,造福后代子孙。那么,你们长大了,你们老了,你们的子孙老了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桥呢?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谈一谈“未来的桥”。(板书:未来的桥)
【设计意图: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回顾生活中已有的桥,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说话题目,学生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二)创设情境,指导方法
1、创设喜羊羊请小朋友帮忙的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我们最近碰到了一个难题:灰太狼想抓我们,在羊村周围挖了一条又宽又深、跳都跳不过去的沟,我们已经几天不能到青青草原上吃草了,羊儿们都饿坏了,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们,请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2、指名说各自想出的办法。
3、喜羊羊在大家的提示下想到建造一座伸缩桥。认真听喜羊羊介绍他设计的`伸缩桥,想一想:喜羊羊是怎么介绍的?你喜欢他设计的桥吗,为什么?
出示图画,播放录音:
小朋友们,这是我设计的伸缩桥。它主要由木头和树藤建成,能伸能缩。收起来时,它就像一个中间空心的木头桩子。在羊儿们要出村时,用遥控器打开开关,它就可以伸长,搭成一座桥,桥面平平的,桥身长长的,两边有软树藤围成的护栏。不用它时,就可以用遥控器把它收回去,可不能让灰太狼通过呀!它是绿颜色的,从远处看,它和草的颜色一样,不会轻易被发现。最重要的是,我在桥头设计了一个分辨仪,这个分辨仪能识别狼和羊,判断出站在桥前的是狼还是羊。只有来者是羊时,遥控器才会起作用,桥才能延伸,让它从大沟上过去。
4、指名说:你喜欢喜羊羊设计的这座桥吗,为什么?
5、小结:介绍桥时,可以先说说它的名字,再介绍它的样子,它有什么作用,还可以讲讲这座桥不同于其它桥的地方等等,只有把自已设计的桥介绍清楚了,别人才有可能也喜欢你设计的桥。
【设计意图:喜羊羊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动画人物,用他创设请求帮助的情景,学生会很快被吸引,焕发出浓厚的交际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帮喜羊羊想办法,在告诉大家自己想到的办法时,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口语交际的练习。教师小结介绍桥的方法,其实是将口语交际的方法指导渗透其中,为下一步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评比激趣,互动练说
1、创设喜羊羊想和学生比一比的情景,指名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是怎么介绍自己设计的桥的?你喜欢他设计的桥吗?
2、指名说一说:你喜欢他设计的桥吗,为什么?听了他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3、你设计的桥又是怎样的呢?四人小组说一说、评一评。
课件出示要求:
(1)讲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图画,声音响亮地介绍自己设计的桥。
(2)听的同学想一想:听了他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需要问的吗?
(3)小组成员都讲完后,推选出一位设计得最好的同学。
4、指名组内推选出的选手在全班进行介绍。
5、你觉得谁设计得好?谁介绍得最清楚?
【设计意图:激动人心的“评比”环节是口语交际的良好训练时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交际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说、问、议、评中有更多地参与机会,有效地训练了他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评判意识。】
(四)巧设情境,发展语言
师戴头饰扮演慢羊羊村长,招聘“小小设计师”。学生做应聘者,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关于桥的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招聘的情境,使得学生交流的话题贴近生活。训练的形式也是师生面对面地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比较吻合。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具实用价值。】
(五)再设情景,拓展训练
1、再次创设情境,村长把 “小小设计师”设计的桥都建好了。想请你再编一个发生在桥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设计意图:以讲发生在桥上的故事为契机,再一次创造口语交际的兴奋点。因为桥梁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所以他们都能编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的情绪达到高潮,使“招聘小小设计师”这个环节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也使学生的个性设计、丰富想象变得更加实用。】
(六)课堂小结,引发向往
孩子们,这节课,你们介绍了这么多神奇的、有特色的未来的桥,每一座桥都是一个梦想,(教师边说边给板书中简笔画的桥涂上颜色)让我们带着这个美丽的梦长大吧!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这些神奇的未来的桥!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捏一捏:用橡皮泥捏一捏你设计的桥。
2、讲一讲:除了桥,你还想设计未来的什么?它是怎样的?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用橡皮泥捏一捏自己设计的桥”,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时反思自己设计的桥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说说自己设计的未来的其他事物,可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交谈的范围,延伸课内所学的知识;在与家长交际时,也将再一次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桥》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一、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二、培养学生借助网络和图书查找资料的习惯,并提高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活动重点
展示所搜集到的资料。
活动准备
1.将学生分成科学、文学、乡土和艺术四大活动兴趣组,每大组根据需要又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查找有关桥的基础知识,桥的文学,桥的故事,世界名桥的资料,并设计未来的桥。在每组中选出主持人和组长,负责汇总资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搜集,整理资料。
2.组织学生到学校电脑室上网查找有关“桥”的资料。主要浏览的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桥》、“桥”学科网站。
3.各活动小组在组内交流资料后,选择有代表性的资料准备在班上交流。
4.教师指导和协助各小组把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整合并制作成课件。
活动课型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步骤
一、激情引趣
宋范与求诗云:“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
唐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在这两个星期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书籍,询问家长等途径对桥和桥文化进行了学习和探究。今天就让我们步入“桥’’的世界,一起来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屏幕投影课题:桥文化之旅)
二、展开活动
科学组
1.介绍桥梁知识。
2.介绍桥梁之最。
3.介绍桥名由来。
4.介绍中外名桥。
文学组
1.相声表演《桥话》。
2.介绍与桥有关的诗歌、对联等。
3.介绍与桥有关的故事、传说等。
4.配乐诗朗诵《扬州曼》[淮左名都]
乡土组
1.我与“街口大桥”的故事。
2.我与“彩虹大桥”的故事。
3.我与“碧水大桥”的故事。
艺术组
1.介绍自我设计的桥梁。
2.欣赏画家笔下的桥。
3.欣赏邮票中的桥。
4.欣赏有关桥的影视、歌曲。
电影:《卢沟桥事变》片断。
动画:《开关桥》(时间允许时播放)
歌曲:《一条桥》(时间允许时播放)
三、活动小结
1.请同学们谈谈进行了这次综合性学习后的心得和感受(课后把它写在作文本上)。
2.合唱电影《魂断蓝桥》主题歌:《友谊地久天长》。
四、教师总结:
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谈说桥:“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历经2500多年,那些凝聚智慧和汗水、林林总总的“板凳”,仍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它们也孕育了丰富多彩、其乐无穷的“桥”文化。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思考了桥的内涵,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拓展了思路,学会了探索,懂得了思考,掌握了不少新的学习方法。十几年后,或许我们同学设计的桥梁,将入围世界名桥画廊。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跨越各种障碍,去构架属于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范字的书写要领。
2、了解本课范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派、援、泼、攻、雄、弹、杀、召、宿、党、营、淋”等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本课范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中国书法人物解小青:
1、解小青:女,1971年出生于山西太原,中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出版专著五本,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她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到书法艺术的殿堂,这里有淡淡的墨香,有悠扬的音乐,有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的方正之美。
2、展示解小青的书法作品展示:
3、师:欣赏之后,有何感受:生:美。
4、师:美的事物人人喜欢,在这里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向美的`方向发展,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是你们的奋斗目标,这节课,看你们的表现。
二、新课展示:
大屏出示:
1、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字中撇的变化,要写准确。
派援泼派援泼派援泼
2、左右结构,左小右大,上下不平齐。
攻雄弹攻雄弹攻雄弹
师讲解后,指导学生书写,正确区分左窄右宽,左小右大的字。
评议优生作业。
3、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杀
4、上下结构,上高下矮。
召
师点拨,生自学自悟,独立完成。
评议优生作业。
5、上下结构,上扁宽,下部左窄右宽,两部分写紧凑。
宿宿宿宿
6、上中下结构,上扁宽中小下舒展。
党
7、上中下结构,上扁中宽盖下,两个“口”上小下大,均写扁些。
营
上中下结构的字,强调各部分的形体结构。
8、左中右结构,左中窄右旁稍大,写舒展些。展示优生作业,指出不足,加以改正。
三、抄写,把字写在格中间,上下左右不贴格线。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有了学习范字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完成段落书写,段落书写一定要按照要求抄写,做到认真细致。)
四、故事激励
五、总结激励:
同学们书写都十分认真,看到同学们如此用心,老师特别欣慰,希望看到同学们更多、更大的进步。
《桥》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读懂《桥》这篇小说,感受老汉的形象。
2.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关注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关注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
【教学流程】
一、引入小说,明确学习目标
喜欢读小说吗?说说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小说《桥》,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读懂《桥》这篇小说,并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
二、讲述故事,形成差异化认识
怎么读懂这篇小说呢?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高老头),你会用什么词形容这个老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也有个老汉(板书),他又是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带着思考自由朗读课文。
三、对比故事,迅速读懂小说
1.读懂作品主题。
对照课前故事里那个吝啬的老头,这篇文章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舍己为人。舍的是谁?为的又是谁呢?让我们通过生词和难读的句子,来回顾一下课文,再回答这个问题。
2.学习生字词,理清人物,解释中心词。
3. 借助生字词,再次熟悉作品内容。
小说通过什么事来体现老汉的舍己为人呢?学生汇报。
四、代入阅读,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1.设身处地读小说。
假设自己是文中的儿子,老汉是你的父亲。师生合作读片段。
2.情感渲染,你能理解你的父亲吗?
五、评价故事内容、铺垫虚构
你觉得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吗?为什么?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
小结: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但为了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中心,我们需要在真实的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添加或是调整。这就是小说最大的特点:虚构。
六、换位阅读 ,体验虚构,发现小说三要素
假设你就是那时候的作者,你是怎么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一步步上进行虚构,添加,来烘托老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呢?请小组同学合作讨论,进行1-3处添加,把关键词大大地写在卡片上,并在小组学习单上写清楚添加的理由。
1.添加环境描写。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为后文做铺垫。
(2)体会文中的环境描写。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环节1:你会用什么词语形容洪水?
环节2:作者正是用环境描写制造了紧张的气氛。朗读感受。
小结:洪水越来越凶猛,水位越来越高。这些就是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虚构。
2.添加老汉的儿子。
环节1:采访学生:既然描写老汉就能体现他的精神,为什么还要描写儿子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小结:添加了儿子,烘托了老汉的高大形象,升华主题。
环节2:读课文片段: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前因)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后果)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小结:本来洪水已经让人心惊胆战了,老汉与儿子之间的冲突又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
3.添加老太太。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采访学生:本来老汉的故事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在结尾添加了一个老太太?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作者在之前设置悬念,让结局出人意料,让情节更加曲折。
4.其他添加。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小结。优秀的小说家就好像一个魔术师,通过添加环境、人物等,用本来平淡无奇的素材,将情节安排地曲折起伏,扣人心弦。生动的情节又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凸显主题。
七、强化认知,推荐阅读
1.学生谈收获。
2.推荐阅读。
《桥》教学设计 篇5
《桥》教学设计[集锦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