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说勤奋》教案

2025/09/04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说勤奋》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勤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小组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白文体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

3.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4.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作者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因此,从题目着眼,一看到这“谈”字就知道它的类型。

5.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6.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所主张的观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注意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6)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成功者是通过勤奋成才的?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末:第二笔横比第一笔短。

“基”上面的“其”里面是两横,撇、捺伸展开来。

5.钢笔描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说勤奋》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谈,师总结。引出勤奋是通往理想的.桥梁,板书课题——说勤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行,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3、课文讲了个什么道理?

三、精读课文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要大胆、独特。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个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二)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四、总结升华

1、再读两位名人的勤奋故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勤奋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勤奋的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

七、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资治通鉴》 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 青蛙卵剥离手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说勤奋》教案 篇3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

2、解题: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是怎么说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区分“勤奋”与“勤劳”等近义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勤奋”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开到《说勤奋》一课,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说。

2、再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4、默读课文,找出不太理解的词语,与同位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指导理解如下词语:

滚瓜烂熟: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

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一点也不灰心,充满信心。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

勤能补拙: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生字:

2、认真观察字形,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记?

3、你会怎样记住这些字?

4、有针对性强调“稍”、“梁”、“末”、“渡”等字的写法。

5、学生动笔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说勤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略)

六、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附、板书: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