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大班音乐金孔雀轻轻跳教案,音乐的节奏有很多种,每一种节奏带给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一首具有少数民族风味的歌曲,我们来品品它的节奏吧。
1、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感受和对比等方法来体验歌曲的特点,尝试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的意境。
2、通过对歌词的分析,让幼儿对歌曲展开相关联想,体验傣族小朋友亲近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
3、喜欢歌曲,能安静的倾听。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2、活动准备:
音乐:《红星歌》、《经孔雀轻轻跳》伴奏、演唱MP3;
视频:动画片段《两只小孔雀》、傣族风情风光片段、《经孔雀轻轻跳》flash;3教具:纱巾。
3、活动过程:
一、进场
在《红星歌》的乐曲声中,老师和幼儿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进入活动区。
二、开始部分
1、欣赏动画片段《两只小孔雀》。
师:在刚才的动画片里,有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大家嬉笑着相互泼水,你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在我国,有一个民族,那里的人们把孔雀作为吉祥鸟,泼水节是他们特有的节日,这个民族就是傣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雀的家乡,去看看傣家优美的风景吧。
2、傣族风情
播放短片:傣族风情
三、基本部分
(一)乐曲欣赏
1、欣赏乐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师:这首曲子的旋律跟《红星歌》比起来,有什么不同?(有力-轻柔,快-慢)
2、请幼儿伸出双手闭上眼睛再次欣赏乐曲,教师用纱巾从幼儿手上轻轻划过。
师:你们在欣赏这首曲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没有?(轻,柔,软,舒服)曲子速度怎样?(慢)
3、鼓励幼儿一边欣赏乐曲一边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二)歌曲欣赏
1、请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歌曲两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歌词?”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清唱。请幼儿想象歌词中的情景。
2、无伴奏教师教唱歌词一遍。(陪视频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教唱,结合视频画面,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让幼儿从“面”上展开联想,感受歌曲的美的意境。
3、结合flash动画完整欣赏,幼儿自由跟唱或者舞蹈。
四、拓展延伸
邀请在场的老师共跳孔雀舞。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傣家,感受了傣家风情,还欣赏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老师希望你们能爱护我们的大自然,让美丽的孔雀健康快乐的生活!让我们载歌载舞,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感受歌曲的柔美。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钢琴、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雪绒花图片
1、出示雪绒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
2、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歌曲就是《雪绒花》。
二、学唱歌曲:雪绒花
1、欣赏歌曲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2、再次欣赏,理解歌词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说)教师帮忙梳理歌词。
3、幼儿用上述情绪来轻轻哼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老师弹伴奏范唱,通过展示两乐段的力度变化引导弱与强的对比。
5、以多种形式来唱,来进行。
三、创编动作,进一步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做做动作进行创编,感受音乐。
2、可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来表现。
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要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束缚,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中主动学习,大力合作,敢于探究和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通过《雪绒花》一课,我感触颇深,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目标定位要准确实在,具有操作性
我上的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聆听、欣赏和演唱,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和英文演唱的风格,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之情。我认为:短短的一节课不应该负载过多的东西,而要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快乐”,这也是我在平常音乐教学中对所有学生提出的口号。对于音乐课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充分运用音乐语言,通过带领学生对音乐的直接感受、体验、参与、表演(唱)等方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在我的这节课中,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渗透,三拍子的节拍和节奏,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势得到了掌握,学生通过我的引导知道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他们通过歌曲的演唱,了解到了小小雪绒花实际上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我自己认为本节课的优势在于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主线明确、过程流畅,师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突出艺术性
教学过程首先从听赏歌曲开始。一曲欢快活泼的《哆来咪》片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雪绒花》,分别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节拍,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等。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进而达到有感情地演唱,层层深入,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原文是用英文演唱的。学生都很想听英文的演唱,他们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文演唱更加深情,更有风格,情不自禁地要用英文演唱。当我让学生用英文演唱后,他们的歌声是那么优美深情、那么动听,感情已完全溶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正如歌德所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
三、教学过程要注重细节,富有个性化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节课中,我不仅注意了整体的设置,更注重了细节的把握,体现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例如:教学语言简练;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教态亲切自然;方法准确到位等。另外,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找到精美的电影剧照和电影视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视觉享受和最优质的音乐听觉享受。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四、本节音乐课教学方面需要提高和完善的方面:
1、按照新课程理念,情感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2、由于第一环节所安排内容过重,所花时间超过了预算时间,导致在后面环节时间不够用。
3、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也不是单一的学会演唱一首歌曲、欣赏一段音乐而已。所以不断努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驾御课堂的能力,是上好每一节音乐课的基础。
在今后从师的道路上,我将继续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促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一些的优秀的音乐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习数数目,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2.幼儿能认识落叶,并会用乐器敲出落叶数,并对唱名旋律进行练习。
活动准备:
落叶若干、CD、录音机、乐器(小铃)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落叶
1.教师故事引导:秋天到了,有好多好多的树,树上的树叶慢慢变黄了。树叶随着风儿一片一片落下来。瞧!
2.树的造型:小树、大树、老树、爱随风摇摆的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3.认识树叶:教师撒落叶,幼儿用手接,让幼儿观察落叶,并说出其形状、触感、质感。
(二)次数
1.变大树,变小树、双手变树叶。
2.配合音乐、风儿你带什么来(侧耳倾听状),问:几声?就用几片树叶表示?
3.教师示范丢捡叶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4.幼儿练习丢捡叶子(配合音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三)乐器
1.教师出示乐器(小铃),示范敲出落叶的数目。
2.配合音乐
(1)歌曲:幼儿拿小铃敲出落叶数目。
(2)间奏:放下小铃做大树、小树随风飘动的造型。
(四)游戏书
1.配合音乐唱次曲,请幼儿圈选正确数量的树叶。
2.配合间奏的第二声部,指出树叶唱唱名,模仿老师以慢速指树干上的唱名唱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