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2025/09/05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1

残疾,简单的两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然而,这两个字,却让多少人心痛,让多少人痛不欲生。海伦凯勒,著名美国作家,教育家。但这位著名作家,是一位残疾人。她失去了感受光明的机会,无法聆听,无法发声。这样一个盲聋哑人,却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正是一个奇迹。这正是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渴盼。翻开书的第一页,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了。海伦凯勒曾经的惶恐、绝望让我心痛。她在书中写道:朋友,你可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这就像海伦凯勒平时的生活。她看不到光明,她的眼永远无法获知何时是明媚的阳光。她一生处在阴雾天中。她的内心充满了迷惘,她无所适从。她渴望得到光明,就像处于沙漠的人们对水的急切渴盼。

海伦凯勒,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有87年都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里;她曾经是多么的恐慌,苦恼,愤怒,绝望,但最终依然走出了阴影,凭着坚强的意志,成为全球盲聋哑人中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她创办慈善机构,呼吁保护妇女权益,一生坚持写作,用行动谱写出精彩的生命乐章。她的经历是一个奇迹!

在书中,还讲述了一位心灵导师,她就是引导海伦凯勒走向光明,创造奇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老师。

其实安妮莎莉文老师的人生起航过程,也是艰难、曲折而又痛苦的。然而,这位老师依然不向困难低头、弯腰。她将爱的光明照到海伦凯勒身上,让海伦凯勒回到了自然,理解了自然,感受到了学习中的乐趣,让海伦懂得了什么是爱。

莎莉文老师的每一次教导,都让海伦离自由、光明和希望更进一步。她的每一次安慰和鼓励,都犹如清泉流入海伦的'心中,湿润了她枯燥的心灵。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海伦凯勒走出黑暗,重获光明。

这些,也让我想到自己。

我曾想过春暖花开,但我们每个人的世界也有冬天。如今想来,我的世界仍是春天,只是我生长在初春的阳光里。现在想,就算我的世界是冬天,我也要做冬天里最傲丽的一枝寒梅。

那些遭遇了不幸的人们啊,请打开那扇上帝因锁了门而为你打造的心灵之窗吧!不要再绝望了,把这些绝望甩掉,乐观、快乐地面对生活就是你走出黑暗,重获光明,重生的第一步。

爱的光明一定会照到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有希望,你的眼前永远都是明媚的阳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2

一本好书,就像一把金色的钥匙,可以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一本好书,一扇大门,带我去知识的海洋。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寒假中,我阅读了不少好书,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当我读到这个题目时,我不禁有些好奇,一个人拥有三天光明不是很容易的事吗?为什么还要假如呢?正是因为这几个问题,让我看起了作者的详细简介。原来这位作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出血、脑充血而被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对于海伦凯勒来说,拥有三天光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虽然出身不幸,但是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

文中的主人公就是海伦凯勒,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之后的生活,刚开始每天的情绪十分暴躁,常常发脾气,感受不到生活中的爱,也十分渴望光明。直到遇到安妮莎莉文老师之后,海伦才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海伦随着安妮莎莉文老师和亲人一起感受大自然的恩惠;学会阅读和写作;享受生活,了解不同的事物。海伦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走进社会。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假想自己拥有三天光明会做什么:第一天,海伦想要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好好端详它们的面孔。第二天,海伦要去博物馆、戏院或电影院,了解大自然。第三天,海伦想像普通人一样平凡的度过一天。这三天丰富又短暂,对于我们来说,这三天十分平常。可对海伦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幼小的`海伦,与整个世界失去了沟通。但是海伦是坚强的,在黑暗的世界中,自强不息。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海伦凯勒考上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就像海伦凯勒所说的:“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海伦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乌云遮不住太阳,邪恶终将被打倒,真正的胜利永远属于正义。”这也是海伦凯勒的一句话。不因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听不到声音,而放弃生活,反而更加热爱生活。虽然我们身体健全,可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某些部分。只有失去身体某些部分的人才有如此深刻的体会。正因为他们失去了,所以才加倍觉得它的可贵。海伦用她细腻的描写,以及对生活和知识光明的渴望。让她成为了一个奇迹。

她的一生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好今天的事,她教会我们如何在困逆境中做一个强者。不论发生什么,都应该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打破这些困难。不是被这些困难所难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3

最近我阅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作品,这是一部影响了千万人的励志作品。阅读后,着实令我震撼。

海伦·凯勒她自幼因病失明,双耳失聪,她欣赏不到眼前美丽的世界,更无法诉说心中的感受,她只能用触觉去感受一切。幼年的她心灰意冷、悲痛至极,直到遇到了沙利文老师。记得法国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困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也如海伦自己文中所说:“我将命运无心赐予的缺陷变成了欣赏美好的特权。虽然某些阴影挥之不去,但它并不影响我一路向前。”都说“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往往为你打开另一扇门”这话说得没错,她在身体上是残疾的,但她的精神是富足的'。她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而是有着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不但能熟练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国语言,还以一个聋哑人的身份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且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此外充满感恩的她还用关爱的双手创办了多家慈善机构,为无数残疾人送去了温暖,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20世纪十大英雄偶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做出这样的评价:十九世纪最优秀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我觉得她拥有这么高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我阅读后,在我心目中浮现出的海伦不仅仅是一个作家的形象,更是一个英雄形象。她的点滴事迹不得不引人深思,我无法想象一名失聪且失明的人究竟要克服什么样的困难来获得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能力。比起海伦幸运的多的我,感谢颇多:自己视力健全,却没有发挥它能对生命产生更灿烂光芒的潜能;自己双耳敏锐,却没有发挥它能让自己开阔视野的潜能。难道真如海伦所说是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懒散基因会腐蚀其所有的天赋……回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挥霍着自己的年华,从而荒废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学习时光,丢失了生命中最宝贵的各种机遇,很多最美与我失之交臂。然而,现在我有所感悟,也是好的。在我的工作岗位上,我也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和方向,比如:要在这个学期教会孩子哪些本领,要在下学期让孩子学会生活中的哪些本领……有一个规划,可以使自己更充实一些,在实践中善于反思和总结,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心里充满阳光,眼前就永远不会黑暗”,海伦坚忍不拔的精神光芒也照到了我内心深处,使我有所触有所思,提醒自己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应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带去快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4

当我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回想书中的内容时,仍意犹未尽,这本书给我了心灵的震撼,书的页数算不上多,可每翻一页却都带给我无限的暇想和许多难以言表的感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令我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作者海伦·凯勒度过了88个春秋,可是却有87年生活在毫无色彩的黑暗中,除了看不见光明,而且也听不到自然万物的声音,她却努力改变命运,最后学会了说话,还获得了学士学位。

海伦。凯勒是个坚强的名字,是奇迹的名字。命运是残酷的,病魔无情地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使她呆在一个完全封闭的世界,但她却不自暴自弃,用心去感知天地万物,用心去倾听大自然的旋律;用心去欣赏那独特的风景!她仍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这难道还不足以值得我们学习吗?相比之下,我们耳聪目明,没经历过那种痛苦,却还不如海伦。凯勒,她的困难比我们更多更大,可还不是勇敢地克服了吗?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处,总是依赖他人,我们应该更加勇敢地去克服困难。

漫长的黑暗是可怕的,世界在海伦。凯勒眼中只是无尽的黑暗,犹如陷入一个黑色的深渊,这孤寂,这痛苦,是常人根本无法忍受的,眼前虽然是一片漆黑,可她的内心却是彩色的。给她无穷动力的是那美好的希望,是希望领着她前进的`,成长中难免有许多挫折让我们来面对,我们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努力地去追逐生命。海伦。凯勒说'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厄难。”看到这话我愧从心生,因为我总是不爱护好眼睛,写完作业就立刻看书,看好书又去看电视,眼睛的使用一刻都停不下来,所以视力也下降了不少,还戴上了眼镜,所以我决定少使用眼睛,让眼睛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此时,我有一丝疑惑,到底是什么让海伦。凯勒获得成功的呢?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应该是她那惊人的毅力。然而,现在的我们总是不满于现状,总是抱怨作业太多,抱怨考试题目太难,与海伦。凯勒相比,这些还算是困难吗?这些问题太微不足道了!一个人只要有毅力,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无论什么困难,都可以靠自己的毅力来获得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包含了许多的道理和启示,使我受益匪浅,我要以海伦。凯勒为榜样,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