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师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有效教师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教师读后感 篇1
这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它不像一般的理论书籍那样枯燥无味,整本书中都自自然然的书写着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字字散发出来的是执着的人才有的努力与付出;句句相连的是倾心于教育的人才有的思考与奉献;篇篇倾谈的是充满热忱的人才有的智慧与希望。文中有这样一个提问—————“什么是有效教师?我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需要多长时间?”这么简单的几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不正是我内心一直存在的疑问吗?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现将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
一、热爱能伴随有效教师的成长
在这本书中,描述了诸多名师成长的经历,这些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首先取决于对教育事业的态度。随着教龄的增长,有些教师的教学硕果累累,但有的教师却停滞不前,对工作也失去了热情,过早地出现了职业倦怠。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持的态度不同。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施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成功源于热爱,只有心中装满了对教育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才能伴我们走向教育的高点。
二、反思能促进有效教师的发展
大教育家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一定要善于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也要善于通过阅读思考反思比较自己的实践效果,从其中发现差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满怀爱心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而在《有效教师》这本书中也谈到了许多反思型教师的事例,当我看到书中所讲的山村优秀教师卢冬梅老师在进行关于“太阳、月亮、星空”方面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的访谈时,我被深深的触动了。她的访谈提纲中有12个问题,每个问题中又包含1—4个不等的小问题。卢老师在访谈之后又写了一份反思分析报告,并对自己的课重新进行了调整。可想而知这些工作是非常繁琐的,但它却是绝对有效的备课!可见有效的教师更应该是是一位会思考、有思想的人。我们每天也带着一颗会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却在忙于应付补课、出卷子、批改作业,而使自己成为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思维触觉越来越麻木的“教书匠”,读了《有效教师》之后,我意识到自己要想在教学上有所建树,就一定要时时反思,没有反思,就永远不会有进步,永远不会有突破。
三、学习能成就有效教师的未来
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所以,要做一名有效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通常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长期实践,积累经验,形成能力;二是学习理论,研究思考,掌握规律。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教研科研,是教师提高能力最经济、最科学的办法。
总而言之,《有效教师》这本书中那旁征博引的语句,那千锤百炼的格言,给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更被书中的名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我决心沿着名师走过的足迹,寻找自己前进的方向,获取自己进取的途径与经验,做一名“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读后感 篇2
我在家里认真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有效教师》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注重过程,我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的智慧的光芒。这本书主要是写教师的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的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收获良多。
在这本书中,写了诸多名师成长的经历,这些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首先取决于对教育事业的态度。有什么样的精神态读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态度的创造与给予。教书时间长了,有的教师教学硕果累累,但有的教师却停滞不前,似乎对工作失去了热情。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持的态度不同。平庸者经常埋怨出身低微,埋怨领导偏见,而很少静下心来想想自己。魏书生说过:“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成功源于热爱,让爱伴我们走向教育的高点。《有效教师》这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发展环境、有效教师的核心素质、发展策略和发展性评价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基本理念和实践报告指导。
《现代汉语词典》对“效”的解释是“效果,功效”,其词条包括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综合起来就是各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和作用。
有效就是高效能。“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高效能就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综合体现。可以说: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日夜探寻、反复实践的课题。
大教育家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也要善于反思。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是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专业成长的作用,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的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的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即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教师要善与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也要善于通过阅读思考反思比较自己的实践效果,从其中发现差距。
《有效教师》不像平日里的理论书籍那样枯燥无味,整本书中都自自然然的书写着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字字散发出来的是执着的人才有的努力与付出;句句相连的是倾心于教育的人才有的思考与奉献;篇篇倾谈的是充满热忱的人才有的智慧与希望。
正如文中的提问“什么是有效教师?我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需要多长时间?”这么简单的几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多少个日日夜夜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却看不到前方的路标,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
有效教师读后感 篇3
有效的教师更应该是是一位会思考、有思想的人。我们每天带着一颗会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却在忙于应付补课、出卷子、批改而使自己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思维触觉越来越麻木的“教书匠”,我不要做这样的教书机器。
一、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有两个方面:
1、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外表、魅力、整洁、善良、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
2、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高。
二、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教师的有效的教学行为。
有四个变量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预定变量、环境变量、结果变量、过程变量。预定变量和环境变量是指对课堂教学有影响的场景特征,主要有教师特征、学生特征、班级特征、学校特征;过程变量除了指课堂中发生的对课堂教学有影响的师生行为的特征外还指学习任务或活动的特征;结果变量是指教学所达到的效果。
有9类教学行为产生了显著的一致性的教学效果:
1、清晰明了;
2、充满变化性和灵活性;
3、以教学和学习任务为中心;
4、热爱学科、充满热情和教学激励学生;
5、批评(负相关);
6、不诚实(负相关;)
7、给予学生学习机会;
8、运用有条理争论;
9、多种水平的提问或讨论。
与改进学生学习成绩高度相关的教学行为包括:
1、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2、主动教学;
3、让学生高度专注学习;
4、高效利用教学时间;
5、多变而灵活地将学生分组;
6、通过专注于课程学习促使学生快速进步;
7、学生为理解和掌握而学习;
8、了解学生的水平,进行适合的教学,提出适合的目标;
9、清楚界定教学目标;
10、创建组织有序、注重学习、愉悦的学习环境。
《有效教师》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查有梁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我时时用他来鞭策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心走出一条自反、自强、自创的路。
有效教师读后感 篇4
同样是一节课40分钟,为什么有的老师效率高呢?怎样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呢?这就需要有效的老师,只有有效的教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师》这本我们提供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指导。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所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
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就像小学语文教学生识字一样,要求学生掌握10个生字,学生记住了10个字,我们说完成教学任务了,如果学生在能用他们组词,造句,那这就是高效。
我认为,在 “有效的课堂”、 “有效的教学”, “有效的作业”中,落实这一系列“有效”的,恰恰是我们老师,只有有效的教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为学生量身打造有效的作业。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效”的老师呢?
第一,教师必须对教育事业热情、对学生挚爱,散发出教师的智慧的光芒。“教育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我们不要埋怨我们的环境不好,埋怨我们的学生不好教,我们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方法太少?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第二,“合作交流”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应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多与学生交流、交往,你会更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多与同事合作交流,你会得到更多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知当前教育的诸多弊端:师生压力大,学生厌学等。通过学习《有效教师》,督促我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期不要太高、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讲究评价的方法。
第三,成为有效教师的关键就是学会有效反思。在教育教学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的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的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师要善与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也要善于通过阅读思考反思比较自己的实践效果,从其中发现差距。
第四、教育的本源是爱的教育。在学生面前老师就是他们的一面镜子,镜子里的我们要给学生更科学、更丰富、更健康的世界,这样现实生活中他们会把世界看得更加丰富多彩、更有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