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

2025/09/06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课时1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创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忸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学习荔枝的.写意画法,进一步学习国画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荔枝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画荔枝的简单笔墨技法。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相关画作,自主探究笔墨技法,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发现。

三、大胆尝试,练习荔枝的写意画法。

四、学生自评互评,互相促进。

五、提高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笔墨技法画一张写意瓜果。

三、学生自评互评,交流互动。

四、学生说说近几节国画课学习的收获。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的对比。

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

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 篇4

课题:蔬果变变变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的动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按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物品。

2.能否积极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

3.能否与同学好友合作。

4.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象。

5.是否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提前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需要收集哪些材料。让学生和妈妈一起逛菜市场,收集一些可用于这堂课的蔬果。布置学生带一把比较快但能合起来或有刀鞘的刀子,牙签。教师制作提供多件范作的幻灯片,多媒体教学系统,示范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4月12日——4月13日

活动一:

教师出示范作“蔬果娃娃”向学生打招呼,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拆一拆,研究一下这个小娃娃是用什么做的。

学生讨论、回答。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蔬果变变变”做成各种东西。(板书课题)

活动二:

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多种用蔬果做的作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是以什么蔬果为主体制作的?这件蔬果与这个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又利用了哪些蔬果做的装饰使作品更接近原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

活动三: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说一说,这些蔬果等物品分别像动物身上的哪一部分,然后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每个学生挑一件自己喜欢的蔬果作为作品的主体,(建议学生选大一点的)根据这件蔬果的外形再一次展开想象,然后交流:你收集到的这一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正着看不出像什么时可以倒着看、侧着看或转动着调整角度看)

活动四:

小组合作试一试,运用手头的材料,以一个大件蔬果为主,将几个蔬果连接起来,做成一个小动物。

展示作品,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作介绍。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布置学生回去了解食品雕刻以及食品工艺的有关知识。下节课带好相关材料。

第二节

施教时间:4月14日——4月16日

活动一:

观看课件,精美的食品工艺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美好的情趣,增进了人们的食欲,使饮食成为一种享受。

学生说说自己见过和了解到的食品雕刻以及食品工艺。

出示课题。

活动二:

课件展示食品工艺作品“门泊东吴万里船”,渐渐放大,请学生观察它是由什么蔬果做成的,怎么改造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操作课件将作品进行分解并总结:这是将一只较长的苦瓜剖去四分之一外皮,去瓤,做成一只小船,再将红色和黄色的圣女果用牙签串成一个个小人并固定到小船上,将一片萝卜叶子插到船上做帆,这样一件充满意境的作品就诞生了。

活动三:

各小组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想一想:你们准备利用哪几样材料进行改造,将它做成一件工艺食品。准备分几步、利用那些技法、怎样改造和组合。

小组讨论,选一到两组同学代表起来介绍创意。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给予肯定和指导建议,鼓励各组将自己的创意制作出来。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注意协调各组合理分工,尽量利用好蔬果的原型进行改造。使用材料注意安全。

活动四:

“满汉全席”食品工艺大赛。各组将作品摆到教室中心的餐桌上,每组派出两位“美食家”当评委,评出“最上镜作品”“最佳色彩奖”、“最佳创意奖”

“最佳制作奖”等奖项并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回家多帮妈妈做饭,在家长面前露一手。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札记:

备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三年级六班”的“蔬菜的联想”网页,上课时通过浏览网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们可喜欢这个网页了,因为照片上那些同龄人正忙活着合作蔬果小动物的情景让他们感到相当亲切。孩子们的作品丝毫不比人家的差,于是我举起了数码相机,把他们正在制作的情景和作品拍了下来,并通过电脑直接放了出来。这下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纷纷要求把他们的作品也制成网页,我借机把这个难题推向了班里参加网页制作培训小组的同学,“请他们来帮我们制做好不好?把制作好的网页发到校园网上,让全校同学都来看看我们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小学美术第二册的第四课,课题《船》。

教学对象:一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的感知和对信息的捕捉,实践研究性的学习过程。

过程与方法

会用有特征的形构成不同运动状态的船,表达个性;在探究性学习和儿童艺术表现过程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了解、认识船的过程中,潜在地启示学生劳动创造文明、智慧的意识,拓宽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创造中启迪智慧,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

在感知中用有特征的形构成某种船

【教学难点】

在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的画出船的状态

【教具准备】

各种各样船的图片及学生作品等相关课件、教师范画作品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课件播放为辅。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位电视中的新老师,与我一起给同学们上一节非常有趣的数学课,好不好呀?

3、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船)

(二)了解船的来历

船作为交通工具是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大家都知道,人类的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水,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总是喜欢依山傍水而居,他们看到水里的鱼想捕获,遇到江河想渡过去,洪水泛滥时想要逃生,采集的食物或捕获的猎物多的时候需要通过江河、大海运出去交换别的东西回来……总之,人们热切盼望着有一种水上交通工具能征服江河湖海,后来,有一次洪水到来时有人发现抓住浮在水面的圆圆的木头可以平安的渡过河流,人们根据这一原理,经过反复制作、实验,制作出了水上交通工具——船。(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聆听视频文件的介绍,与画面中学生共同学习和体会古人计数的实物、结绳、刻道三种计数方法。

(三)探究学习(利用课件)

1、 认识船的种类、名称、用途

提问:你见过船吗?你都见过什么样的船呢?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提问: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船,你想了解吗?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船你认识吗?它们威武吗?漂亮吗?你知道它的用途吗?

教师小结:渔船,渔夫捕鱼用的;客船,载人用的;帆船,用于捕鱼、航海运动;快艇,旅游、观光用,皮滑艇,运动用的;军舰,用于军事打仗;工程船,用于钻探打捞等……

2、组织小组讨论

咱们刚才看了这么多的船,如果老师想请你们画一艘船,你打算画一艘什么用途的船呢?它是什么形状的?请你和本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逐一说出船的名称和用途。

(四)引导学生分享绘画步骤并示范

1、 生说步骤,师在黑板上演示绘画过程:(引导学生说出船各部位的基本形体)该先画什么呢?船身是什么形状的.?船身上还有什么?它又是什么形状的?(类似于楼房一样的长方形组合而成。)船上还有什么?(国旗、救生圈、小窗户……)轮船应该在什么地方行驶呢?周围会有什么?远处呢?水里会有什么?天上呢?……

2、 引导学生分析部分学生作品:

课件依次出示一些其他同学的作业。师引导生看图

(五)学生创作性实践活动

1、宣布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力画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

2、 学生作业,师巡视辅导。课件出示下列几种常见的船的图画供生参考。

辅导要点:不同的船有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适当的背景添加。

3、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4、赏析作品,是为了更好的启发创作思维,延续兴趣,实现绘画语言与叙述语言的互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六)拓展延伸

1、最大的船有多大?世界上什么船最先进?将来的船会是什么样的?

2、民间有什么船?

3、查找有关船的事件,如:泰坦尼克号、中山舰、郑和下西洋……。

(七)总结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形式、时代的歌唱、舞蹈,及艺术家们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感受人跳舞的动态美。在活动中体会人体动态变化,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造型,培养造型能力。

教学目标:

1、感受唱歌跳舞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变化规律,了解动画的知识,体会多帧动画的.美感。

2、通过作品欣赏与创作唱歌跳舞小动画,学生探究发现多帧动画对表现人物运动过程的独特表现作用,发展学生对人物运动过程的视觉想象能力和在过程中创意的创造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动画美,培养学生对动画影像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人物唱歌跳舞的表情动势分解为多帧形象并用简单的线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相邻两帧动画的微妙差异变化的表现。

教具准备:

线描笔、N次贴一本。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唱歌跳舞,东张西望,看看谁最快乐?

出示:《诗?大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欣赏歌舞类艺术作品,感受歌舞人物的神态与动势对情感的独特表现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唱起来跳起来》出示ppt

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想一想:这些作品通过什么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1、(木质人物模型出示)展示人物四肢和躯干的运动。

2、学生相互摆动作相互模仿。

小结:板书:神态动势

三、欣赏舞蹈图片,感受服装道具对舞蹈表现的作用。

接下来欣赏两幅舞蹈的图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小结:板书:服装道具

四、学生欣赏教师展示示范作品,发现多帧动画。

1、老师这里画了几幅表现舞蹈的作品,有什么新发现?

2、我把这样作品都画在了一本n次贴上,请同学们欣赏?

五、师生讨论绘制多帧动画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示范第二帧动画,解决影像定位的问题。

小结:定位、最下面为第一帧、动势渐变

六、学生肢体示范将要绘制的动画动势过程。

七、学生绘制动画,件事巡视指导。

八、学生展示作品,师生点评作品。

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