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

2025/09/0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识记本课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件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指名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课,设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领略了丁香花的美丽,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那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了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全班交流。

小结:第1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我”住的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

4、重点句子分析。(课件出示)

(1)有的宅院里……还要回头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的潇洒……这是丁香。

这句话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仪态风姿和气味。正是因为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在夜色中也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指名答)

小结:(1)形状(视觉),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视觉),紫色、白色;

(3)气味(嗅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6、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小结: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思考:在这部分中,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指名读第4~6自然段,全班交流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师: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答)

(2)师:在这几句话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3)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阅读链接”,指名交流)

示例:“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把花蕾丛生的丁香比喻为人的忧愁,丁香在古人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

(1)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齐读,指名交流)

明确:丁香结本义指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指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本文中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2)作者赏花多年,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是什么态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古人寄托在丁香结里的情感是愁思,是愁怨,这从“阅读链接”中的诗句中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思考:“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指名读、齐读,同桌讨论)

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教师总结: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2、揭示主题。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需要幽雅甜香的丁香;同时,也需要细雨中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教学反思】

《丁香结》是1篇散文,作者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丁香,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可爱芬芳的品格,这一层面的含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而对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一句话,学生却很难读懂。因此,我从课后“阅读链接”着手,先让学生理解感悟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再通过默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与学生一起研读,从而明白了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这一深层次的含义。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体悟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面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

1、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学习比喻、拟人描写的方法。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再试着想出几例,与同学交流。

图片欣赏“丁香花”

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

作者是一位女作家,文革,十年,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

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米酒。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四、朗读指导: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句子的。重读;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五、入文初探“丁香结”

1、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语句用横线圈画出来

2、理清写作思路。

提出问题: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划分段落并概括。

(1-3重点写丁香花;4-6写的是丁香结。“赏花”到“悟花”)

六、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2.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七、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朗读优美段落,积累好句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 篇3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1篇散文,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教学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缀、幽”等11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习过程:

一、感知文章大意

1、简介作家宗璞。

2、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正音。

(2)出示丁香花苞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丁香结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丁香花苞。

(3)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4、学习字词。

斗室 参差 单薄

缀满 幽雅 笨拙

(1)“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2)理解“斗室”:指小的像斗一样的房子,形容屋子极小。

(3)指导书写:“缀”字右半部分前三个“又”的最后一笔注意变捺为点。提醒“薄”为上下结构,“幽”字里面不是丝旁。“缀”的书写要提醒注意写好“拙、雅、襟、恍”这4个同样左窄右宽的字。

5、梳理内容: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1)交流反馈。(板书:丁香花丁香结)

(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写丁香花和丁香结的段落。(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丁香花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丁香结。)

二、了解丁香特点

1、自主学习:默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丁香花的句子。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丁香花。

2、交流反馈。

(1)出示写丁香花的句子。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个银装,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每到春来时,伏案抬头便可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2)作者从几个方写丁香?(外形、颜色、气味)

3、画出写丁香花色的关键词,感受花美。

(1)学生画出关键词:雪白、银妆、一片莹白、小白花、积雪、白的潇酒、紫的朦胧。

(2)重点学习:积雪。

①出示句子,思考: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②反馈:“积雪”指白色的丁香花。从关键词“春来”“香气直透毫端”看出这不可能是积雪,而是因为白色丁香花顔色雪白像积雪。

③引导学生发现表达效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画出写丁香花外形的关键词,感受花美。

(1)学生画出关键词:星星般的小花、十字小白花、不显得单薄。

(2)结合图片,引导抓“星星般”感受丁香虽然小巧,但是许多花开满一树,像是夜空中的繁星。

5、画出写丁香花气味的关键词,感受花香。

(1)学生画出关键词:淡的出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

(2)引导发现修饰词连用写出花香的层次感。

6、指名配乐配图朗读,齐读。

三、欣赏雨中丁香

1、过渡: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想象画面,思考:雨中的丁香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2、指名反馈,出示句子: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未。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指名朗读。

(2)学生交流: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间画出关键词:格外妩媚。

(3)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①出示阳光下的丁香和雨中丁香的对比图。

①引导抓住雨中的特殊环境,发现颜色融合,感受丁香和微雨连在一起的美感。

(4)借助图片,指导朗读。

3、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丁香花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引发作者遐想、深思的《丁香结》。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 篇4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圈画重点语段,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积累语句。

3、领会和学习作者由丁香花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品味精美的语言,感悟积极豁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几种花卉的图片,引出丁香花

大自然的花卉万紫千红,俗话说,各花入各眼,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花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出示丁香花图片,找同学说说对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与她朝夕相伴,又让她产生了怎样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结》,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导入新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由几种花的象征意义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的基本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2、积累生字词:(结合教材课后读读写写,适当补充拓展,注意正音)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参差斗室朦胧恍然

【设计意图】

走近作者,知人论世。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打好学习的基础。

三、初读文章,梳理“丁香之结”

1、自由散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且圈划出描写“丁香结”的句子。关注这些句子出现的位置,划分层次。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划、思考并回答)

明确:课文前三段写的是丁香花,后三段写的是丁香结。

2、作者在两部分中,围绕“丁香”各做了什么?尝试添加一个动词,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课文前三段写的是“赏丁香”,后三段写的是“悟丁香”。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近文本,探究丁香结。

四、感知文章脉络

1、文章的题目是“丁香结”,圈画文中提及“丁香结”的。句子,看一看主要出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划、思考并回答)

预设:文中提及“丁香结”的句子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三段。

2、既然“丁香结”出现在文章后三段,那么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思考、概括并回答)

预设:文章前三段写的是丁香花,重点写丁香花的色彩、形貌、气味、姿态。

3、仔细圈画前三段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思考这三段对于丁香花色、形、味的描写是否重复?还是各有何侧重呢?

(学生默读、圈画、思考、朗读并回答,教师从旁引导、归纳)

总结:由此可以看到,文章前三段描写丁香花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写丁香,逐渐转到写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丁香,丁香与“我”越来越近,情感越来越深。

前三段对于丁香花的描写,与后三段所写的“丁香结”是如何建立起联系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为深入文本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读读写写的生字词,明默。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左右。

要求:要能写出个性特征,能对景物进行具体的刻画。

【设计意图】

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丁香结

宗璞

一、(1—3)丁香花赏花

二、(4—6)丁香结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