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科学教案《平衡》

2025/09/0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平衡》 篇1

大班科学教案《平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平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平衡》 篇2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喜欢探索重心和平衡的关系,并尝试找平衡。

2 引导幼儿能通过体验和操作活动,感受平衡。

活动准备

橡皮泥若干,天平、秤等称量器若干,直尺幼儿人手1把。

活动过程

1 组织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重心和平衡。

2 探索怎样才能使直尺在手指上保持平衡,不掉下来。初步感知重心与平衡的关系,并在重心处做上标记。

3 在直尺的一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后,引导幼儿试一试,找出直尺的重心,使直尺两端保持平衡,不掉下来,并在重心处做上标记。

4 在直尺的两端粘上大小不同的`橡皮泥,引导幼儿试一试,找出直尺的重心,使直:尺两端保持平衡,不掉下来,并在重心处做上标记。

了解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1 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发现在不同条件下,保持平衡重心的位置不同,只有找到重心,物体才能平衡。

幼儿游戏活动:找平衡

1 指导幼儿走平衡木,看谁走得又快又稳。体验身体的平衡。

2 指导幼儿单腿站立,比比谁坚持的时间长,不摇晃。

活动建议 体验身体的平衡。

1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重心和平衡的现象。

2 游戏“不倒翁”,幼儿两人一组,手拉手单腿随意跳或跳到指定处,以跳得稳、另一只脚不落地、且坚持的时间长为胜利。

3 日常活动渗透 教师请幼儿讲一讲玩跷跷板的感觉,并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跷跷板会一上一下;怎样才能让跷跷板两边一样高,保持平衡;探索两名体重不同的幼儿如何在跷跷板上达到平衡。

大班科学教案《平衡》 篇3

活动目标

1、训练能听到信号迅速地在凳上站立。

2、通过不同器材的平衡练习,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平衡能力,激发勇于挑战的精神。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平衡循环练习,新授登上平衡,站立。

幼儿每人一张小圆凳,塑料平块,平衡木,凳子,高跷,泡沫球,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以一路纵队入场,进行走跑交替热身活动。

2.模仿机器人做头领,上肢,下肢,脚部的关节肌肉活动。

(二)教学与练习部分

3.游戏;凳子运动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凳子,选择一个地方听信号绕自己的凳子走,当听到教师哨响时迅速双脚站立在凳子上。

(2)请幼儿听信号绕自己的凳子跑圈,当听到教师哨响时迅速单脚(反复练习中注意左,右脚替换)站立在凳子上。

(3)幼儿分成两组将凳子排列成纵向,绕着凳子跑。当听到教师不同的哨音信号时,幼儿迅速或坐在,或蹲在,或双脚站在,或单脚站在小凳子上。运动节奏由慢到快,难度由弱到强;坐——蹲——双脚站——单脚站立在凳子上。

4.平衡循环练习;运球。

(1)分组听信号一个接一个地持球走过场地上各种障碍。

(2)分组进行运西瓜比赛,听信号,各组小朋友出一人持西瓜球快速走过指定的各种障碍,回到出发点后本组另一个小朋友在出发,直到本组小朋友持球回到终点。最先完成“运西瓜”的小组为胜。

活动规则:每个幼儿从球筐里拿一个球从一头运到另一头,须经过塑料平衡块——平衡木——凳子——高跷,并将球放到篮筐中,能走在平衡木中带球不掉落者可到教师处另一张贴纸作为奖励。

(三)结束部分

1、听音乐做“擦汗”“洗手”“洗脸”“甩手”“互相捶背”“甩腿你”放松运动。

2、评出几名“运西瓜大王”,然后收拾场地退场。

活动反思:

幼儿活动过程中兴趣与积极性

从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大部分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孩子们很喜欢教师在引导语言中用“玩”这个字眼,听到老师说要让大家一起来“玩”,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创意,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比往常高了许多,这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在幼儿提出想单脚站凳子上时,教师及时的给予支持和满足,能较好的体现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探索道路上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和游戏的伙伴的观念。

基本部分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和板凳一起游戏,孩子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创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游戏目标的达成

幼儿通过创造性的游戏以及集体的板凳游戏,较好的锻炼了协调、平衡、跳跃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合作、适度等待、坚强勇敢等品质。同时,从坐在站在板凳上到站立到从高处往下跳游戏情境也给幼儿创造了体验“刺激”、挑战自我的好机会。

游戏活动中有引发反思的不足之处:

1、教师观察、分析、特别是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加强。如:发现游戏中幼儿消极等待时间有些多,后面的游戏就应该及时的调整和避免。

2、活动场地的选择方面还欠妥当。水泥地板的硬度给幼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威胁如:玩板凳上游戏时,幼儿会担心从板凳上掉下来摔痛身体,这让孩子产生了心理恐惧。本次活动若在幼儿园院落的塑胶地板上进行,则更利于营造幼儿安全的活动心理环境,促进幼儿更为投入的活动,更为充分的体验、尝试和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平衡》 篇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材料搭建多样化的平衡路径,敢于在有难度的平衡路径上练习大胆行走。

2、尝试多人合作,体验搭建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一种材料搭建多样化的平衡路径,并大胆行走,锻炼手部力量和平衡感。

难点:能运用两种材料混合交错搭建多样化的平衡路径,并在难的路段保持平衡行走。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根据音乐做一些和平衡有关的热身运动。

二、导入环节。

1、观察四种体育道具,长凳,轮胎,椅子,摇板,引出平衡区的主题。

2、关注长凳区,了解如何安全地使用长凳搭建双层的路径。

3、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合作搭一种材料组成的`平衡路径。

说明规则,认识起点标志,在5分钟的音乐内,根据老师提供的起点,合作搭建一条每段不同的多样化的路径,搭完试玩,音乐结束立刻集合。在每个区域内,会有四张提示卡参考,也可以自创。出示注意卡片:安全,有趣。引导幼儿在这两个基础上去搭建。

三、操作环节。

1、第一次搭建,四组幼儿同时进行。老师分别进四个区对幼儿的搭建进行引导和修改。

2、集合,关注一个路径有些小问题的区,进行说明和修改。

3、幼儿自由各个区玩,3分钟音乐结束集合,讨论安全和有趣是否在各个区实现。

4、第二次搭建,两组幼儿合作,用两种材料搭建一条两种材料交错的路径,

5、集合,老师示范在比较有难度的长凳轮胎路径走一次,让幼儿指导如何正确走。

6、幼儿自由走路径,老师随机在长凳上放障碍物,让走椅子和摇板路径的小朋友报篮球走。

四、放松活动。

做放松活动,说说玩平衡活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