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课堂纪律心得

2025/09/07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课堂纪律心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纪律心得 篇1

(1)教师语气。教师的语气,语态,体态都会影响你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速度要不急不慢,引用一些常用语言“有理不在声高”等听起来顺耳又教育人的话,如“年轻人,冷静点”请勿扰乱课堂,课后有理再说也不迟。不要对学生一味的“气势汹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能让气氛缓和尽量缓和,事后在进行教育。

(2)不偏心。特别注意“先入为主”的心理,如果在处理问题时对学习好的偏心,那么你这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一定要立场公正,处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奖惩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绩好的,对成绩差的`不要有偏见,即注意这种“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

(3)冷处理。不急于处理,不急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冷静思考几分钟,以免影响课堂教学。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后再进行处理,让学生说出事情原由,分析厉害关系,分析自身优缺点。不一定总让教师来说明情况,讲明道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在成长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逐渐成熟起来。

课堂纪律心得 篇2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正确认识纪律,对纪律自觉遵守执行,积极维护纪律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不一味的制定班规、班纪。让学生逐渐增强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通过演讲,表演,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多种活动提高其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维护纪律。

(2)了解学生。面对学生个体,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对教育的认识,及家庭成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都会影响学生的亲情感,同学情以及与老师的沟通程度。特别是单亲家庭重男轻女家庭对学生身心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换位思考,替学生多想一些,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心底觉得你是亲近的,了解他的人。

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课堂纪律总是一种良好的感觉。

课堂纪律心得 篇3

纪律的培养需要分层分级,无法一蹴而就,在实际培养中,可以每周或者每天设定一个培养目标,专一培养好一种行为,在后期再随时巩固会更具操作性,要让孩子一下养成所有的良好课堂行为比较困难,在培养过程中,可根据情况训练孩子如“举手后发言”、“同学讲时认真倾听”等好习惯。

在低年级的孩子中,获得一个老师的奖励对他们来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此分享一个小案例:在一次家访中,我跟一个从不回答问题的孩子承诺说:“如果在课堂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无论对错我都会表扬你的,因为你是一个勇敢回答问题的孩子!”没几天,我把这件事忘了,但是他举手回答问题后,我习惯性的.表扬了他回答,当天晚上孩子妈妈发来信息,孩子跟她说:“老师真的说话算话,我举手她真的表扬了我!”此后这个孩子在班上成绩突飞猛进,表现稳定。我心里感触很大,如果我忘记了这个小小的表扬,事情或许会变得不一样!表扬、奖励在班里常规的培养里也应该拥有姓名,分享一个我在一次阅读中学习的方法——“一日课代表”奖励机制,每天选择一位纪律好,上课表现优异的孩子当选老师的助手,帮老师处理班级小事,早点到校带领孩子学习等事情,由前一天的课代表隆重的给他带上胸牌,给足仪式感。在评上课代表的孩子中,班上有五个后进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无论是个人奖励、小组奖励、精神奖励、物质奖励,都有它的优缺点,合理的利用,会让管理变得更有效。

课堂纪律心得 篇4

在平时课堂管理中,有时急于授课,往往把教学任务放在课堂常规之上,对课堂中孩子的表现缺乏关注,或是目光追随在优生,爱回答问题的孩子身上,缺乏对整体的关注,导致许多学生纪律意识,倾听意识薄弱。然而低年级是形成良好课堂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不在于输出,在于倾听者的接受程度,只有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遇到明显违反课堂纪律的问题时,适当的停下教学,提高纪律意识,而不是忽略它,继续完成教学。课堂纪律变差,倾听效率变低,即便花上更多时间教学,也弥补不了孩子认真倾听的效率!

由于低龄孩子接受能力有限,往往对于老师来说很简单的一个指令,对孩子来说往往摸不着头脑。如“上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许孩子很想做好,但是却没有清晰的方向,但是老师如果能明确要求孩子往往更能明白,如“上课前的准备要做到把教科书和一支笔准备好放在左上角,坐端正”,“做好预习是要读两遍课文,标注自然段,过关生字词”,“第一遍铃声响是要马上进入座位做好,第二的铃声响开始读课文等待老师”等等细致的要求,要求明确,孩子做好会变得更加简单。在低年级的'纪律培养中,尤其要注意指令的细化,要求的明确,每个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都要思考有没有提供清晰的步骤和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