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开学第一课观看心得

2025/09/07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开学第一课观看心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学第一课观看心得 篇1

在9月1日晚上八点,我和家人们准时收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今年《开学第一课》主题就是“强国复兴有我”。

节目首先就介绍了我国取得的一些成就,比如说今年我国的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飞成功,我国航天员频繁在太空会师......我国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都离不开背后有着强大祖国的支持,而实现强大的祖国,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离不开人民的努力。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更加要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

节目镜头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儒藏》,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典籍,给我们每个学生上了关于“仁”思想的一堂课,告诉我们每个学生要懂得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节目带我们一起去探索人民空军逐梦空天的壮美历程,接着驾驶新型战机为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飞行员张威就来到了我们面前,他带我们参观了航天博物馆,介绍了当时抗美援朝所使用的空中战机。接着迎来了曾经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陶伟,当时陶伟只有19岁,创造了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战线,激励了一代一代为国作战的英雄。飞行员张威说了一句话让我们每个人都印象最深的话:如今我们有底气用大国重器列阵长空,告慰革命先烈,每一次展翼云霄,每一次搏击长空,过去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

是的,祖国的建设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不断努力奋斗,过去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前辈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根基,才能让我们这一代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曾经为祖国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我们要感受到这些烈士们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无私精神,才能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让我们挑起复兴中华的重任,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富强而努力吧!

开学第一课观看心得 篇2

新学期的到来标志着新的开始,期待许久的开学第一课也如期而至,而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从传统文化、文明探源、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采取多地、多主题实景课堂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纵览祖国大好河山,在“行走的课堂”中读懂中国历史、感知中华文明。

节目邀请了“八一勋章”获得者、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等同志,用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足迹,传播知识,传授美德,培育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青少年立体感受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伟大的时代进程,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强国复兴有我”。

王博老师向我们介绍《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510种、282册已全部整理完成并出版,总字数近2亿。他们计划将《儒藏》全本十亿字整理出来,为的是我们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一直到现在的思想。而这一巨大工程的`发起者——汤一介,当时汤一介已处于肝癌晚期,面对别人的疑问“你为什么要编《儒藏》呢”,这位老人家只回答了八个字“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意思是:遇到困难,绝不逃避;面对责任,勇于担当。

张载——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说乾是我们的父亲,坤是我们的母亲,我很渺小,但是我们生存在天地之间与天地浑然一体,天下所有百姓,都是我们血脉贯通的同胞,天下所有的万物都是我们的伙伴。人与天地万物的普遍联系促生对天地万物之无我大爱。这种“无我”不是对个体性的消解,而是对个体性的张扬。个体之“小我”是宇宙之“大我”的起点,而宇宙之“大我”是“我”作为物质世界中的渺小一员也能达致的精神境界与世界本相。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我”的意义。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编纂《儒藏》汤一介这一代人的责任,而我们这一代人也要将中华文明和人类智慧继续传承下去。

开学第一课观看心得 篇3

时光匆匆,这个暑假已经离我们而去,开学了,既紧张又激动。在今天,妈妈早早的就提醒我别忘了晚上八点钟的《开学第一课》。每一年观看完《开学第一课》,总会被节目中的一个个励志故事片段所感动,不知道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感人励志的故事。

在节目的开始,我就感受到了今年节目的主题——“强国复兴有我”,21世纪的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又恰逢盛世,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中,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随着撒贝宁与龙洋两位主持人的同学们,开学啦。拉开了《开学第一课》的序幕。

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呈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是讲述抗美援朝陶伟和歼-20飞机的那一段,撒老师以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向我们展示录取通知书里面的歼-20飞机,由飞行员张威带领我们一起去参观歼-20,还请来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陶伟老先生来与我们讲述当时空战的情形。

当时的陶老先生参加空战的时候还不到19岁,在1953年的5月17日,志愿军空军8架飞机同美国22架飞机遭遇,最终击落敌机4架、损失2架,取得4:2的战绩。在这次战斗中,飞行员陶伟击落了美军的F-86战机,据当时可靠计算,两架高速飞行的战机在空中最近的距离只有120米。在当时的空战中牺牲了4名飞行员,年龄最大的才29岁,最小的19岁。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安心的学习,纪念他们,离不开他们为新中国和平而做出的伟大贡献。我们要铭记他们的付出,他们用鲜血保卫了我们的'祖国。

首次驾驶歼-20飞机为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飞行员张威向我们介绍了歼-20飞机模型的介绍。2022年9月16日,奉命首次驾驶歼-20为第九批志愿者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张威叔叔说:“长空祭忠魂,英雄归故乡,过去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我们定会努力上进,顽强拼搏,未来必定会在我们这会更好!

我们就是中国,中国就是我们,我们什么样子,未来的中国就是什么样子。只有我们每一个学生把《开学第一课》时代楷模的嘱托放在心上,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未来的人生乃至未来的中国才会越来越美好!

开学第一课观看心得 篇4

9月1日晚8点,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2023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聚焦传统文化、文明探源、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采取多地、多主题实景课堂全新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

大田是什么?无人插秧机是怎么作业的?农田里的生态循环是怎么样的?看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实景课堂的`新农人故事就知道!他们用实际行动鼓舞广大青少年博学笃行,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今年在节目中有两名江苏人熟悉的身影,他们是82岁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农技专家赵亚夫和80后返乡创业“新农人”魏巧。

魏巧是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姚桥镇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7年,身为土壤学硕士的魏巧和农学博士的丈夫,分别辞去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来到家乡2万多亩的农田上,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数字化农田种植的探索者。6年过去,他们探索出一条数字化引领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

正是受到赵亚夫的影响,在父亲的劝说下,魏巧选择回乡成为“新农人”。

赵亚夫先生64年扎根农村一线,2001年退休后,赵亚夫带领戴庄村创新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把一个贫困村建设成为殷实的全国文明村。30多年来,他带领的亚夫团队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0多万亩,帮助农民增收近300亿元。

不收一分钱,帮你富起来,这谁敢信?但是64年扎根农村一线的赵亚夫就是这么做的。农民不相信他的话,他就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退休后,他带领戴庄村探索出生物多样性农业的发展道路,让人类和大自然因为生态农业成为生命共同体。

“魏巧是80后,我也是‘80后’,我82周岁,还有我们的小朋友。将来我们的小朋友都是冲刺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只要我们能够肯吃苦、肯坚持,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农业搞好,早早地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赵亚夫说。

赵亚夫先生还介绍,现在正和农民一起探索一条新的绿色发展之路——生物多样性农业。最后,还勉励同学“只要肯吃苦、肯坚持,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农业搞好,早早地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是啊,耕读教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观看完节目,我深切感受到了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重要使命,体会到了科技农田的力量,懂得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