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

2025/09/0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章的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空白之点”、“顿歇之处”,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填充。本课的教学,就以第五小节为凭借,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学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课件《小雨沙沙》。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请跟着一起唱。

2、刚才,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要去看看课文中的雨点儿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我们来学习课文《雨点儿》。

4、出示课题《雨点儿》。

谁能把课题读好?(读时让学生注意儿化音。)齐读。

二、读文,识字,初探

1、初探课文:

想知道雨点儿会发生什么事情,请自己读读课文,特别要注意的是: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

2、识字,写字:

⑴ 生字宝宝们急着想和小朋友们见面了。(出示生字)自己读读。

⑵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⑶ 教学生字“方”。谁能说说第二笔是什么笔画?

⑷ 写生字“方”。

3、读文,感悟,明理:

⑴ 学习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① 读:瞧,雨点儿来了!请自己读读这一句话。谁能读?哪里读得好?

② 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这几个词。

③ 再读读句子,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数不清”:多得没有办法数清楚。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如:头发,人,树叶……)

“云彩”:

“飘落”:示范做“飘落”的动作。(用树叶)

④ 品读:现在,能不能把句子读好?自己读,指名读。

⑵ 品读雨点儿的对话。

①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会怎么样呢?(要是你们在路上相遇会怎么样?)让我们去看看。出示句子: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② 读读句子:他们在干什么?(说话)我们可以从这些提示语中(点一点提示语)知道雨点儿们在对话。

③ 朗读训练:老师是小雨点,就在你面前,哪位小朋来做做大雨点儿来问问我?(师生合作)

小雨点儿想问大雨点儿什么?(指名说)原来小雨点儿也想知道大雨点要去哪里?

刚刚大雨点和小雨点之间互相问答就是在进行对话。我们就学他们来进行对话,好吗?找伙伴练一练。请学生读一读。分男女同学读一读。

⑶ 明理:

① 小雨点儿来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和草会怎样?是呀,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吧!出示: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② 大雨点儿到哪里去了?哦,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好看吗?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这种地方?大雨点儿和小朋友们想得一个样,不久,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句子: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③ 大地变得如此美丽,是谁的功劳呢?要是你是小花小草,有什么想对雨点儿说的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雨点儿的喜爱,对雨点儿的感谢,去读读最后一小节。

四、课的延伸

学了课文,我们从课文中知道雨点儿给了小花小草充足的水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雨点儿还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小朋友们回家去问问爸爸妈妈,也可以自己查找一下资料。明天,把你们知道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巩固“数、彩、半、空、问、到、方、没”等12个生字,会写“有”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1.复习课题。

课题是个儿化音,“雨”字读响亮,“点”字和“儿”字连在一起,发完“点”的音后舌头迅速向上卷。

二、趣味游戏,巩固字词

指名上前读词,充当小老师带读。重点指导:多音字“数”、轻声词“云彩”、“到了”、“地方”

三、品读文本,积累语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数不清”。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数不清”的意思。

2.指导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儿。

3.说话练习:数不清的_______。(数不清的花朵、数不清的星星、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树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有无尽的发现。

4.理解“飘落”。

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呀?赶快在第一自然段中继续寻找答案。

数不清的雨点儿纷纷离开了云彩妈妈,它们在空中轻轻地飘呀飘,落入大地的怀抱,这样的过程就叫“飘落”(课件:飘落)。

指导学生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5.说话练习:数不清的____从______飘落下来

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二、三、四自然段。雨点儿离开了云彩妈妈,它究竟要去哪里?

2.指名读二、三、四自然段。

3.指导书写“有”。横要写平、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写舒展;“月”的起笔竖在竖中线的左边。

4.师生分角色分句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男女生合作读

6.配图片和音乐,教师引读,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雨水滋润大地的美景图,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注意停顿。

四、拓展延伸,歌唱儿歌。

1.听雨点儿对我们说的话。

2.儿歌《小雨沙沙》。

教学板书 雨点儿

有花有草 没花没草

更红更绿 红花绿草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数不清、飘落、半空”等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朗读。

教学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家静静地听,这是什么声音?(雨点儿滴答的声音)(生:是下雨的声音)对,这是雨声,是雨点儿的歌声,是雨点儿的说话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些可爱的雨点儿好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喜欢哪一节就多读几遍,要求: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你的同桌或者老师。

2、调皮的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了,会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就大声地把他读出来。(边读边正音)

3、调皮的生字宝宝摘掉了音节帽子,没有了音节的帮助,小朋友们还能认出他们吗?

三、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1、表情朗读,理解数不清与飘落的意思:

⑴小朋友们真棒,生字宝宝都认识了,读得很不错,那下面这段话你也能读得这么棒吗?

⑵我们先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再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词语:数不清)

除了雨点儿是数不清的,还有什么东西也像雨点儿一样数不清?还从其它地方读懂了什么吗?

⑶通过动作表演理解飘落的意思,再把整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2、在朗读中学习对话:

⑴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要是你就是雨点儿,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看图指名说)

⑵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雨点儿们说了什么悄悄话。(指导好疑问句的朗读语气)

①谁能来读一读,大雨点儿在说什么?

②谁能来读一读,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

③上台表演对话、给图片配音。

④男女生对读,小组对读。

3、在朗读中体会雨水帮助植物生长:

⑴大雨点儿、小雨点儿说着说着就到了他们各自要去的地方,你们看,小雨点儿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草儿洗了个澡,喝足了水,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课件演示小雨点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

⑵大雨点儿到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儿变成了什么样子?(课件演示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谁能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小草从( )。

小花( )。

因为有了雨点儿的滋润,满眼是红艳艳的花,绿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上、在叶片上滚动,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世界变得多美呀,我们美美地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喜欢表演的同学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⑶雨点儿如此神奇,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你喜欢它们吗?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

四、演唱歌曲,再次感悟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孩子们,雨点儿是多么可爱呀,可是你知道雨点是怎样形成的吗?这个问题留着小朋友们课后完成,回家可以查资料或者问问爸爸、妈妈。

种子要发芽、种子要长大,它们需要雨点儿来帮忙,最后让我们在《小雨沙沙》的歌声中再一次感受雨点儿的可爱吧。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雨点儿》第5自然段。

教学目标

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师:动画课件生:雨点儿植物头饰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教学内容

在上节课里,我们通过学习生字读通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主要是第5自然段,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好吗?

二、学习新课,突出个性化

1、感知第5自然段

(1)分角色读1—4自然段

师: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以后,有花有草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生自读第5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更红、更绿、长出花草。

2、激活思维,理解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也有收获,并把它做成了动画,想看吗?

(1)播放课件(即有花有草地方的变化),师加以旁白。

(2)播放课件二(即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的变化)

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当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相机点出课件二)

师: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显示:小草从

小花从

指名回答:

师:除了花和草以外,你还知道雨点会给哪些植物带来变化呢?能够用“从”说一句话吗?

生回答后,师注意其说话是否完整、正确,并加以指导。

3、讨论交流,读出感情

师:植物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谁的功劳呀?

生:雨点儿

(1)师:假如你是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树,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说给你的伙伴听听。(生拿出头饰,相互说。)

(2)请出雨点儿兄弟上台,学生随意对雨点儿兄弟发言。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觉得你们已经对小雨点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那就带着你的这种感情去找自己的伙伴尽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吧,读的时候做做动作都是可以的!

(3)学生找伙伴读。

(4)学生展示(1—2组,评价)

(5)全班齐读(配上动作尽情地抒发感情)

三、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雨点儿》这课,非常开心,大家很用心,我很愉快,谢谢大家给我带来的欢乐。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