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耀退休感言》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孙振耀退休感言》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振耀退休感言》读后感 篇1
今天在网络上看到这篇感言,于是在百度上一搜发现四处都是这篇感言的转载,至于它的真实出处和发布时间已经不得而知了。我想如果是按照孙振耀先生从惠普退休时间20XX年5月31日后的十五天后来计算,这也有两年了吧!但是不论这篇感言是什么时候发布的,它的价值都不会改变。
我很少阅读类似工作感言式、经验式或者教导式的文章,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就只有李开复的《给大学生的一封信》、俞敏洪的《北大演讲》,或者再加上小说手法却现实无比的《杜拉拉升职记》,而这篇感言就成了为数不多的第四季。
像我这样的大学在校生中国有千千万万,而像孙振耀先生这样的成功人士却是凤毛麟角,也许我们的工作生活经历都毫无可比性,但是感言中提到的好多东西却轻易让我引起了共鸣,这也可能就是说的一行通百行懂,当然指的是孙振耀这类成功人士多年来做人做事的道理的领悟。
文章中说,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虽然现在我还没有正式工作,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已经在我身上发生了。
从进大学开始到现在,我在学生会已经工作三年了,自己大半的空余时间几乎都贡献给了学生会,那里承载了我大学生活的大多数精彩和快乐,当然也有心灰意懒与烦躁不堪。加入学生会后半年,我成功的进入自己的第一志愿办公室,接下来的工作是兴奋异常的,每天都很有期待很努力的跟着前辈学习,完成工作大胆设想,点子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渐渐地差不多两年过去,自己对办公室的工作就开始懒散了,觉得每一件事自己都会做、都明白,却还要花费那么多精力去重复已经能够掌握的琐碎工作。觉得自己不会再有进步的同时,也觉得办公室的工作没有挑战性了,就像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开始厌倦、烦躁。于是在和主席、老师的交流中调换了部门。现在一年又过去了,在现在部门中自己也找到了最初的状态,但回想起在办公室的最后半学期工作却深感歉意。一方面自己没有带领好新成员,影响了他们对办公室工作的看;另一方面日常工作开展也仅仅是应付交差、草草了事。这样我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耐心还是十分缺乏,并且还有遇到瓶颈不愿意深度思考渡过难关的惰性。
自己两年的办公室工作与孙振耀先生25年的惠普工作时间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自己竟然就认为已经掌握了一个部门的运作、了解了它的实质,甚至放弃了一个共同工作了两年的团队。离开办公室不久后,自己对那段时间的行为做了总结,也对过去在办公室的工作做了总结,发现自己对于办公室的工作只是肤浅的了解了表面,毫无改动的按照前辈的做法按部就班,离真正的发挥它的上下链接、统筹规划的职能还离得很远。虽然说是亡羊补牢,但是后来自己还是找到主席深谈了对办公室改革的思考,希望能弥补自己曾带给办公室的过于求稳求平没有创新的氛围过失,有时候平淡也是一种失败,要发展也许就应该扎牢基础时推成出新。不过很庆幸,自己当初只是错过了一个部门而不是离开整个学生会,也很庆幸,自己及早明白了自身的一些缺点。在现在的部门中自己愿意努力的做事、主动的做事,静下心来思考,一点一点的去实践,用一颗快乐的心去面对每一次的工作,希望在下半年离开这个集体时没有歉疚感到骄傲。
都说十年磨一剑,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我花费了16年左右的时间来学习,学习知识学习道理学习做人,但是当现在面临找工作还是考研的选择时这把剑却卡在了剑鞘里。是把16年的积累拿出了晾晒在现实面前,还是继续磨剑深造攻读研究生?我讨厌选择题,尤其这种人生比较关键的选择。也许是过去没有过这么重要的选择,即使高考填志愿也比不上,那是在分数限定下的有限选择;也许是对于家人的依赖太深,没有了独立完成选择的胆量,总希望听取更多的经验更加稳妥保险,于是便开始徘徊不定。最近电视里热播《我的青春谁做主》真的很想自己做主一把,但是临阵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不瞻前顾后勇敢选择的勇气。孙振耀先生说的,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他也不认为自己是有钱的人而只是快乐的人,他说他只能教我们怎么快乐的做事不能教我们怎样成为有钱人。而现在我面临了决定未来的选择,按照快乐的选法,我希望继续读研究生,即使要经过一个可怕的复习阶段,但是和没有20岁到30岁的努力,40岁时怎么能像身边的朋友一样功业有成一个道理,我想这剩余的半年不断努力考取研究生,用研究生的三年时间增强自己一直认为缺憾的社会实践部分。希望将来回头时不后悔自己这时的选择。
我觉得自己是幼稚型与现实型的矛盾结合体,面对社会的严酷性就业的巨大压力我幼稚地认为,只要工作除了专业技术性的没有自己不能做的。而面对考研还是就业时自己却清楚的在心里做优缺点表格,要权衡两者的利弊,希望尽可能理性的选择。按照孙振耀先生的说法,我们要先选择必须做的,然后才能选择想要做的。但是我现在仍然不清楚考研与找工作那个是必须做的,所以我想顺应自己的想法选择愿意做的那个,并且努力的去做它。感言里有一句很有喜感的话,你不能选择一个有钱的老爸,但是你的孩子将来是否能有一个有钱的老爸是你可以选择的。我想不了那么远,我的父母不能选择自己的孩子,但是我至少要让我的父母有一个比较成功的孩子。
最后,还是想说,很感谢孙振耀先生于我们分享他多年来的感想,提供我们现实的经验道理!
《孙振耀退休感言》读后感 篇2
读完觉得很多地方戳到痛处。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
“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本来去确实是要写观后感的。但是突然接到领导通知,今天晚饭我负责。所以观后感还是算了,留我心里了。就来得及摘抄两句。分享分享。
这两句话的意思,不仅可以用在生活上,还同样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孙振耀退休感言》读后感 篇3
今天看了一篇名为《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的短文,感触颇为深刻,因为他讲到了现代社会人对于生活与工作的一种态度。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就说出了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原文是这样的:“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这段话的确实说到了大部分年轻人都存在的一种景象,也包括我在内,那就是生活压力,所有的年轻人在25岁左右还没有结婚生子的时候,几乎都是感受不到生活上所带来的压力的,正因为没有压力的原因,在财务管理上就成了这批年轻人的最大问题,基本上都是月光族,甚至是多家银行的VISA的高级会员,到了现在我已经27岁了,总算体验到生活的压力了,妈妈身体不好,光是药费,每个月就要花上好几百甚至上千,马上又想着要讨老婆结婚了,现在随便摆个酒席就是五六万,总不能草草完婚吧,那样太不体面了,结婚是一辈子一次的事情,怎么能随便。如果结了婚,将要面临的就是生孩子问题。呵呵,这是确实够大的,因为单是住院生孩子都是上万的了,没钱生孩子?我估计会向上次我在新闻上看到的那样,直接把生出来的孩子当死婴丢了。就有这样的黑心医院。后面还有一大堆更繁琐的问题呢。总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上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假如我们还不把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也许,很快,我们就会过着非常糟糕的生活。其实我一直都有个目标,那就是自己经营一家店,不管是什么店,因为那样就真正是为自己赚钱了。可是这个目标一直未能实现,不是我没有能力去经营,而是我不懂得我自己的财务管理,在过去的几年里,就是我所说的月光族,家里也没有什么经济支持可以自己去做生意。所以,一直没能实现我的目标。这就是我,虽然有目标,却没有勇气去实现。不过我也庆幸我有这样的目标,正因为有这样的目标,所以我喜欢我从事的销售和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我都很认真很用心的去工作和学习,所以我在这个行业里没有浪费到我的青春,因为现在的我完全有能力自己去经营自己的店,这几年来只是浪费了我挣回来的钱而已。相信在给我一点点时间,我一定会实现我人生目标的第一步的。
再说说80后和90后,80后的人总说90后的人在工作上不如80后的,友情上90后的人也变的更现实了,的确,有时候我也这么认为,最典型的是,80后的人当初在找工作的时候只希望找一份收入好的工作就愿意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做,而90后的人找工作是要一份轻松、愉快、收入高的工作,就算找到了做的有一点不高兴就一走了之,继续找,往往不会先看看自己有多少斤两。不过看看看两个年代的区别就知道了,80后的刚出来工作是,收入和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兄弟姐妹多,而家庭经济也很一般,好多还都是住农村种田放牛的,我家曾经就是。而现在90后的普遍都是住城镇或者城市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算的上是衣食无忧,再加上因为是独生子女的原因,从小到大都是非常受宠的,自然出到社会以后既受不了委屈又没什么干劲,目前的大多数90后工作者给人的感觉就是“留不住骂不得,没产值,责任感不强,更不敢重用。”不知道现在做老板和管理的人有没有这种感觉。当然,我说的也不是全部90的,只是一部分90后所存在的现象。如果我们80后当年所处在的环境和90后的一样好,我估计也是一样的。当然也有很多很工作绩效很高的90后,但我看到的这部分大多是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人。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部份人才想要为家里减轻负担而不断努力工作,承担各种各样的工作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收入。所以他们走的比别人更快。因为他们不想看到自己的家人再过这辛苦劳累的日子,他们希望生活会越来越好。这就是目标。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与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当然还要是因人而异咯。
这篇短文共有三段,这是第一段,第二段过些日子再分享。其实有时候人在迷茫的时候,看看一些有用的文章,或是找一些有能力的的人聊聊天,也会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上得到一些启发,每一个启发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有了这些起点,我们才能真正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与工作所带来的快乐与收获。当然如果你善于总结自己,那进步会更神速,这是真的。好了,今天就写这么多了,好就没有写过日记了,希望以后能够坚持经常写,不写什么,就写看到的一些好文章。看完以后再写一次,会让自己更容易吸收和运用。要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记不复习不实践运用,更是浪费。”
好东西我是写下来了,可能有些笼统,看不看是你们的事。反正我是从中体会与学习到了一些人生宝贵的知识了。顺便告诉你,看精华部分才是明智之选。
《孙振耀退休感言》读后感 篇4
我们刚刚离开校园,初入职场,踏入社会,对一切都是茫然的,吴总一定有很多经验嘱咐我们。这篇文章是吴总送给我们的礼物,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触,孙振耀的话很诚恳,那我也想诚恳的来写读后感,做一下自我评价和职业生涯规划,思考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要做重要的事
他的退休感言中说:“不做重要的事,就要做紧急的事”,而我就是在秦皇岛培训时没有做重要的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做要紧的事,因为明天我就要去见您,将这篇读后感交给您。虽然在秦皇岛我没有写读后感,却每天都被这件事情困扰着,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觉得还有大事没有做—读后感没有写,然后就在心里焦急,可结果还是睡着了。第二天一早我就想,一天这么长时间,晚上来写读后感吧,可是晚上又被各种各样的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占据了,于是重复昨晚的状态,所以在整个秦皇岛培训中这件重要的事情我都没有做,心里承受了很大的煎熬,不断的后悔、自责。现在我认真的写读后感,我想这也算我对这其中一个观点的具体实践。不过这种感觉实在是不好过,所以以后我会克服自己不能懒惰,要勤奋,只有将重要的事情做好,才不至于每件事情都让我焦头烂额。
二、要有长远眼光
第一就是“关于工作和生活”人的压力最大的时候是40多岁,父母老了,要看病吃药,要有人看护,还要体面的生活,孩子需要培养,此时肩上的担子是最重的。此时要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尤为重要。所以刚开始工作工作高低并不重要,看待工作要有长远的眼光,要看10年后,20年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状态。
三、拒绝高傲与自满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领导,让人尊敬,但当上领导后,很容易有高傲和自满的情绪,这样是很难取得更大进步的。要想成为一个小头头,只要认真就可以了,可要想成为一名小公司的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单靠一点努力和认真是不够的,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四、快乐的工作
人生短短几十年,而这几十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一个人在工作中得不到快乐,在生活中是不会快乐的,一个人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他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他不知道追求什么,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他什么也得不到,当他什么也得不到时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价值。当他把这种不快乐、痛苦的感受发泄出去的时候就成为一种抱怨,抱怨公司,抱怨老板,抱怨社会,但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抱怨没有好处,只会让人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憎恶现实的世界。所以不管到何时,我都不会抱怨,我会勇敢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积极的解决,因为问题不解决就用云都是问题,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面对。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别人没有办法替你来过,所以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目光,并不是别人说好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别人说不好的工作就不是好工作。对个人而言,我生长在农村家庭,从小比较穷苦,我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的人,觉得能快乐的工作,舒适的生活,工资和待遇好的工作,就是好工作,现在我正拥有一份这样的工作,而且在待遇和工资方面都超过了我的要求,而且我很快乐,所以我从心底珍惜我的工作机会,我会好好工作。
五、要有希望,是金子总会发光
面对工作时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的,但心中的希望不能灭,耐心的等待,不断的努力,面对人生低潮时挺过去。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我们常常会有走投无路的感觉,但是我们不要气馁,坚持下去,始终相信年轻的人生没有绝路。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思路,就能少走弯路,找到出
路。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很多人不是迷失在困境里,确是迷失在自己制造的恐慌和绝望里。记得这次在秦皇岛培训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是一个验证心理重要性的实验,用布将一个人的眼睛蒙上让他无法看见,告诉他这次将割开他的动脉,然后就再他的手上割开一个小口,旁过用水滴在地面上发的声音,让他感觉是自己的血液在流淌,最后在第二天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了,而他伤口上的血液早已凝固在伤口上,伤口没有至他于死,而他的心态却让他死了。一个人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只要明早的太阳能够升起,我们就应该勇敢面对,不断地克服,别人想不到的也要想,别人做不了也要做才有可能成功。
六、工作的意义
我们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赚钱是肯定的,就是能够吃饱穿暖,可是吃饱了之后呢?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时间除了睡觉和吃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事业上,这样说的话,工作已不单单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还成为我们人生的重要的组成,与家庭、亲情、友情融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通过每天的勤恳工作来实现人生价值。
我刚刚参加工作,对职业生涯一点不懂,读了孙振耀的退休感言,看到了他辉煌的职业生涯,感触很深,一直影响和熏陶了我今后的职业生涯,指引着我的努力方向。很感谢吴总苦心把这么好的人生感悟拿来让我们学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