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2025/09/07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1

暑假闲来无聊从网上浏览到一本书不跪着教书,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书中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

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就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吴非老师,他说: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有这样的'美好。这个故事也深深触动了我,我们老师往往被传统观念束缚,忽略了学生的想法。我想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去批评这个小女孩,然后耐心地教育她应该保护花草树木。那么这个孩子这么善良的行为不是被我给扼杀了吗?我被这么美好的、有爱心的小女孩感动,更为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感动。在感动的同时我也感到了沉重,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看到这,我不禁问自己:面对孩子,我是怎么做的?我做好了吗?当我认为学生犯错的时候,我总是会马上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有时甚至发怒责备,以为严厉的批评可以给他深刻的教训,下次他就不敢犯错了。我想我的不够耐心与不够机智不仅让我失去了许多教育的契机,说不定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伤害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想到这,我不禁毛骨悚然。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后,我体会到:教师要挺直了身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经常弯下腰去俯视学生的优缺点,要不时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心贴心的交流,偶尔还要跪下去仰视孩子们的天真和纯洁还有我们时刻在说的闪光点。这样我们教师才是该站的时候如青松,该跪的时候如阶梯!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2

终于放寒假了,很长的寒假,工作的时候没有闲暇时间,去读读书,这回可以洗礼一下我的大脑,接受一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从那些成长的前辈或后来居上者的教学历程中汲取经验,督促自己不至于被他们甩的太远。因为我已跨过了三十岁这道门槛,却仍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放假时校长介绍了一个令我很震撼的书,书名叫:《不跪着教书》,这让我毫不迟疑的将书取下,迫不及待地翻开——因为一种直觉告诉我,可能这许多天一直笼罩在我心里的许多困惑、无奈的情感,会因这本书而消除。

作者吴非老师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觉得在书中他是一个以长辈的口吻,教给我许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许多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作为主科教师,身上的担子陡然增加了千斤。书中说道:“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不禁汗颜,对照自身,我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好像相差甚远。我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而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是“授业、解惑“,我更重要的还要“传道”,我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我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我的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因为“老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本书还教给我要追求自己的风格。如果说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可以在模仿名师、教研室以及老教师的基础上来求得进步,那么随着自己教学年限的加长,就不能满足于在他人身后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否则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我想为什么必须追求自己的风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证明它的正确性,比如教师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扬长避短,可以真正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是随意的机械的模仿。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呢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长项和短处,要将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面展示出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什么都做得相当的精彩(当然不排除有特例)。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要求有很多,要思路清晰,要有幽默感,要有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再像演员一样擅长表演就更好了。能全部做到这些的人肯定是人中龙凤,可我们大部分只不过是普通的教师而已。即使我们发奋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倾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很优秀。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分析自己的特点,在不违背英语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它发挥到极致。

也许你口才很好,你可以利用你的课堂,天南海北的给你的学生讲很多东西,讲所有对学生有用,而且开阔他们眼界的东西,你的学生会听的津津有味,可能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从此会迷恋于这门课程,只要你不要太喧宾夺主,要记得给学生留出很多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那么你的课堂可以变成睿智的、思辩的阵地,你开动脑筋、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在无声之中取得繁华与喧闹永远也无法取得的效果你总有一技之长,所以你总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你不必抱怨自己不具备做一个优秀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种种素质——因为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做优秀英语教师的料,但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写到这儿,我自己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那种种压在心头的疑惑与无奈一扫而光。感谢这本书,感谢上天给我这一份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让我可以边做边思考,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3

第一次阅读时是被书名吸引着,那时候还不知道吴非是谁?因为是一篇篇随笔,我也就随意读了一遍。感受是吴非老师性格率真,语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那会知道了吴非就是王栋生老师)。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屋外雷声阵阵,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师的讲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记得王老师告诉我们他的一只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给我们展示希特勒那张傲慢的中学毕业照;给我们讲述希特勒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屠杀犹太人的推断;给我们讲述他想写一本《教育失误一百例》……

再读《不跪着读书》,我的眼前就仿佛坐着王老师,低垂的眼袋顶着一双迷茫的双眼,讲述着他的所见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讳,他坦诚正直。

王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他说课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的学生,学业负担并没有因为“减负”的文件,口号而减下来,成堆的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每天忙着应付着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睡眠,更不用说留点时间给“思考”了。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写作业?为什么考试?为什么这么忙碌?当你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的时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里的“百校行”总会抓拍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的镜头。总会因此而曝光学校,曝光教师,曝光学生?你可知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王老师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睡觉时,“请同桌帮他盖件衣服”,并对大家说,以后上课如果谁睡着了,就轻轻地替他盖上一件衣服。读到这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为学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高兴。

王老师鼓励每一个老师。他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教师”。他鼓励年轻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师都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如何能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我们看看现在学生的'作文就知道了。还有几个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话?“假大空”没有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严重的是“抄袭”“套文”层出不穷,学生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生的作文成了别人文章的“镜像”。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也不会写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来抄去,丢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独立的思想与精神。要想有独立的思想,“只要肯读书”。可能有老师会说,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阅读。真的没有时间阅读吗?我们看到很多老师现在上课备课都不备了,拿着陈旧的教案,也能坦荡荡地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诀窍”。

王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对现实无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写:年轻时以为教育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总是要为教育写申告状,为学校的堕落而愤怒,为教师的尊严而呼喊。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

虽然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写的,我们从当下的教育场中仍然可以看见王老师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缓慢的,教育的变革更是缓慢的,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在教育的“田字格”里书写一个个“人”。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篇4

09年,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非常诧异,心里不断的想着: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这书会写些什么带着疑惑,我找到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让我震撼不已:想要学生成为站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与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要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文字,总的阐述了他的一个思想:教师应该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

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也让我不断思考: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扪心自问自己在教学中站直了吗

带着心中疑虑,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这一篇篇教育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在欢乐中沉思》六辑一百篇文章,每一辑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及教育问题的思考,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辑。他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及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感恩等等做人的道理。我觉得这些才是对学生这辈子有用的东西,对他一生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捧读着吴老师的力作《不跪着教书》,我被他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言论所折服,整个身心被这本书套牢了。短短两天时间我就把这本书认真地读了一遍,不时为书中的精辟的`言论而拍案叫绝。

今年寒假,我又一次捧读,突然之间发现,原来它依旧令我心动不已……从书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个性风格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风格即人,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像一个人一样站立着。

然而,书中对当今教育的剖析,让我颇感压力。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被融入了许多的社会因素,这一不断演变,衍生了众多的教育奇观。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发生在孩子身上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要不,是伤害自己,再不然就是危及他人的生命,其中不乏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不禁反问自己,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又在充当什么角色。为何他们会如此漠视生命会变得如此冷酷无情作为小学教师的自己更是感触颇深,现在的孩子在家受宠,真的就是骄纵任性、唯我独尊,一些孩子沐浴了学校的集体生活后逐步学会了谦让、奉献,而有一些孩子却格格不入,觉得所有人必须以我为中心,必须满足我的所有要求,否则就大吵大闹,发脾气。看到种种,想想身边,我不由得压力倍增……

这种种现象,让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在我的认知里,老师教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总的来说就是教育孩子成人。我一直认为人才,人在前,才在后,先成人,才能成才。所以除知识外,做人的基本道德,是首先应该教给学生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首先应该要让如何做人深深扎根——为人处事懂得谦让、待人接物要有礼貌,与人不和需要忍让,遇事三思而后行。而正因为这种教育理念,让家长一再的与我发生摩擦,家长认为,凭什么让我的孩子忍着、让着,别人打我孩子一下,我就要变本加厉都打回来才可以。种种件件,让我疑惑我们的教育最终目的是什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理念何时才会在同一个空间中共同努力呢

书中还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这是吴非转述朱亦磊的一句话,打从我看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是的,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关于读书,作者提出应带着爱与敬重来读书,阅读是一种心的教养。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可能始终站立着……

我一直以为自己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而吴非老师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却让我认识到自己相去甚远。吴非老师在书中这样说道:评价教师的工作,简而言之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看到这里时,我汗颜不已,曾几何时我因为学生的几句话而激动万分:记得那是一次市领导到学校检查工作时,问我学生的一个问题,问他们喜欢哪门学科,四个人中有三个说喜欢语文,另一个学生说他喜欢数学,但爱上语文课。这样的回答让我开心了好久。可在今天看来,我只不过刚刚达到做一个合格老师的第一步,离合格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还需努力、努力、在努力!

……

读完整本书,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句话跳到我的脑海中,我是一位语文老师,但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要有批判的能力,要敢于说不,要敢大胆的表述自己想法和观点。还有一句话就是: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我觉得这句话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像灯塔一样,在迷茫中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细想一下,这不就是终身学习的要求吗活到老,学到老,这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