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有感 篇1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很自然地我把它当成了一个问题问自己——我为什么做教师?但答案似乎并没有很快就从脑海中闪过,那别人为什么做教师?带着一种好奇心理我翻阅了这本书。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收录了21位美国公立小学、初中和高中任教的教师的一些感言。他们中有的刚执教鞭,有的已经执教十来年,还有些是执教了30多年的资深老教师。这些教师所教授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民族、种族、语言和社会阶层等背景,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点——对教育事业富有激情,不论是公众承认的,还是不承认的,他们关心学生、热爱工作,就算有再次选择的机会,他们也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虽然有些教师也对如今的公共教育状况感到沮丧、愤怒,但他们仍然热衷教育事业。
说到“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书中各人的解释五花八门,既有说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也有说是因为教育事业富有诗意,有人提到和某些学生发生的一些故事;有人回忆引导他们成为教师的最初的经历;有人描述昨天甚至30年前的奇闻逸事,但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讲为何从事教育事业都是津津乐道,并将其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他们把当教师当作是他们的使命,这样的使命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使得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
作者从四个部分归纳了为何“我”选择做教师,即:“漫漫长路——他们是偶然决定去教书,或者是那些走了很多弯路才去教书;“让世界更有意义”——教书如何让那些教师的生活更有意义;“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把教书描绘成帮助学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声音和位置的方法;“成为更完整的人”——教书就是好好为公众服务,帮助年轻人积极改变生活,使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看了这21位教师的感言,我不禁从书中去反思自己教书的动机,似乎在阅读了此书后我也与许多他们中的教师一样产生了一种共鸣,这样的共鸣让人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要像克丽丝滕.弗伦奇那样认为是因为爱与被爱让我为什么选择做教师,(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爱我)爱给了我信仰,爱给了我动力,爱给了我充实——所以我选择了做教师。
读《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有感 篇2
周五傍晚在四楼会议室听了三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事迹报告后让我体会很深,特别是俞建栋老师的报告,语言很朴实很幽默,但他讲的几个小故事让我笑过以后都会静静地去想些事情,会让我去思考一些事情。
晚上回到家,坐到电脑前面,我开始想,我为什么要做老师呢?而且还是一名小学老师!说实话,其实从小就没有要做老师的志愿,因为我觉得老师这种需要为人师表,比较纪律性的工作不适合我这种喜欢自由的人,而且想到那些小孩子那么的吵闹就更觉得烦了。因此即便是大学毕业以后也没想到自己居然真的考取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
另一让我当初不愿意做老师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实在让人活的不够潇洒。虽然做了老师以后能够在讲台上慷慨激昂,但那也只是对着你的学生,还是一群不怎么懂事的小孩子。可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似乎总是那个让人觉得斤斤计较的职业,即使在生活中也给人这个感觉。虽然教师可以有两个长长的假期,这点还是让我觉得比较欣慰的,也是让我别的职业的同学比较羡慕的一点,但是就教师那么点微薄的工资,即便有那么长长的假期,也让我有点舍不得出去旅游。但现实和理想总有差距,很多时候不是我选择了职业而是职业选择了我,因此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走上教师岗位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
另外一个让我最后成为教师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父母的唠叨和长辈的期许。大人们总时常在我耳边念叨着:“现在工作这么难找,做老师每年又有寒暑假、工作又相对稳定、学校环境比社会单纯,这些换成别的工作哪里来!”可是我心里会想如果单单因为这些而选择做老师,那么在做了老师一段时间之后会不会因为没有了开始时的激情而懈怠了呢,会不会后悔了自己的选择,因为教师工作的辛劳、不高的收入以及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而且现在的小孩子哪有向我们那时候那么听话,做老师真的得处处小心,不能随便批评学生,否则一不小心就得被投诉了。
记得上学期学校还让我们读过一本《我们为什么做教师》的书,这本书收入了21位在美国各学校任教的教师的感言,虽然文中主人公和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书中的某些做法在中国并不可行,但同为教师的我们却有着对于教育和学生相似的观点,这也是本书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文中的每位教师都是在讲述自身的真实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为什么做教师的很多理由,也学到了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标准。
怎么说呢,既然都已经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学着去热爱她吧。已经工作快3年了,没有很多的激情,但也没有懈怠。有的可能就是对学生的一份责任吧。我不期望自己会成为一名领导眼中的优秀教师,但愿成为学生们心中的一名负责的好老师吧!
读《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有感 篇3
我为什么当教师?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脑子里出现许许多多的答案:是理想,是兴趣,还是盲目从众?是贪图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还是享受教书的过程,体验付出的快乐?此刻我的脑子开始模糊起来,似乎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当教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并没有深究过。可是看完了《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这本书之后,我的脑袋又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了。
首先,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清楚的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即使对那些别人已经放弃的学生;不论有何障碍,都不能放弃对学生的责任感;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在文化、种族、语言、性别和经验方面),尊重他们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基础;把学生父母和其他社区成员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合作伙伴;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敢于挑战学校和学区的官僚体制;遇到困难时要坚韧不拔;运用生动的学习方法;愿意并渴望试验,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把学生看作终身的学习者;关系、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名新教师,以上的几点是我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其次,作为一名新教师,此刻的我虽然没有上过课,但是却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重大。并且以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光荣。《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这一书里介绍的这二十几位教师并不都是“天生就是教书的材料”。他们或许是中途改行的中年人,或许是刚入行的新教师,但他们都认为教书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教书使得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我相信教育这个事业也能使我的生活更加完美完整。
其中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是一个叫克丽丝滕·弗伦奇的教师,她并不是个好学生。小时候她很安静,毫不起眼,不说话,只是努力融入周围的环境。后来,她终于被注意到了——但只是作为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她开始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一个挣扎中的学生,先是不起眼,然后是个哑巴。
直到中学,她才发现一位能激发她在学业上有些许自豪感的老师,就是她的戏剧老师,她鼓励她将我那些叛逆的、经常惹是生非的能量投入到戏剧和写作中去。后来到了高中,她又看不到自己在学业上的竞争力了。 18 岁的时候她怀孕了,于是就这么结束了她的高中生活。由于害怕自己成为另一个统计数据——一个没有受过教育就怀孕的少女妈妈——她决定为自己和未出世的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生,她在当地的社区大学报名上了学。并最终成为一名教师,她之所以成为一名教师是因为她一直追求社会公平和爱。
我虽然并没有经历过那么多挫折,但是我也是从一名自卑的,毫不起眼的学生一路走来的,在学生时代 常常被老师说忽略,所遗忘。直到中学阶段,我终于被我的班主任发现,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她对我说的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努力学习,最终以较好的成绩考上大学,并且成为一名教师。想到这里此时此刻的我真正的找回了当时想要成为一名教师的纯真的原因:我希望用自己的关怀和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自卑,找不到自身价值的学生,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力量能使他们真正的找回自己,重新拥有自信,重新拥有价值。
读《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有感 篇4
一、认同的观点
书中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的张开眼睛面对更大的新世界:我觉得教师这份职业最能考验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一直作出牺牲。对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要有热情,富有挑战性,给每个学生带来人生的改变。成为他们的老师、权威、决策者、表率。带给他们正面、积极上进的思想去改变世界。教育过程会带来挫败感,但要靠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教师认为为公益服务的人。阅读这本书,会让我们体会到书的作者的教师使命感经常会扩展到了他们自己的课堂之外。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有爱心负责任的老师用爱心和学生进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联系实际
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完成教学和思想教育并不矛盾,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学业成绩并不理想,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热情不高。所以在教学上要用更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把学生引入全新的世界,与现实的就业相联系。在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为人处事之道。让学生在坚忍不拔的创业情绪下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没有成功感,从小被父母、老师所抛弃,有自卑心理。所以教师要善于为他们打开更广阔的天地,各种文娱活动和技能比武都是他们激励的舞台,张开眼睛面对更大的新世界。有了闪光点,就会激励他有兴趣、有信心去学习。每一次对学生的鼓励,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将对学生产生一生的影响。教学育人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当遇到不同的学生时,我们都要细细的思考解决的办法。即使遇到挫败也不放弃,不论有什么困难,都不放弃对学生的责任感与爱心;把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同仁看作是教育工作中的好朋友,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纯朴的友爱之情;创作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生同甘共苦,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体会一次次成功的欢娱。
教师是学校的无形财富,一方面,学校为教师开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教师完善精神和物质的和谐。而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加强学习。教师产生工作动力继而有爱心和精力,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教师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也很重要,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教师的工作是良心饭,对学生的影响并不能计价,所以要善待教师从而会影响学生更爱学校。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不喜欢老师凭个人的好感偏爱或是袒护学生或冷淡歧视学生。每一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趣,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育人相长。
三、反思重构、打算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这基本上反映了教师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影响,他们把教师当成权威圣人,信任教师。教师的决策都能在班级中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表率。这就要就教师的决策正确富有威信。教师言行富有感染力。教师应放眼世界,不能要陈词滥调来教育学生,要不同的新颖的例子和方法引导学生。世界在改变,在新形势下,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发生了变化,在学生中也出现了新问题:如网迷与玩游戏无法控制自己,学生单亲家庭多无人管。世界在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更强。留长发,戴饰物,带手机,染发,等等恶习更多出现。这都在社会风气所影响下的。学校教育工作任务更艰巨。教育育人不但是学校的工作更是家庭和社会的任务。对于今天的教育,家长的眼光也是十分的挑剔的,教师付出的许多辛苦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现实生活中教师每天的工作都处于社会好家长的监督之中。教师和学校对安全教育绝不能麻痹。有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给学生以保障。教师要善于家长交流、沟通,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真切地认识到教育首先是一种公益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公益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带领学生有更高的理想追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舌功能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生活在学生中间的,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广大学生看得见的,因此我平时能严于律己,处处检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责任感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才会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了这样的认识,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才会明白: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它崇高的责任感。责任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