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正面管教》读后感

2025/09/08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

对于如何做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敏芷君读完《正面管教》后有感,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中,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严厉,后果可能是让孩子产生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让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下降,没有自律性。二是娇纵,后果会使孩子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没有自信。三是正面的管教,即和善而坚定,孩子有自尊,会自律,有爱心。

那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首先要冷静,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解释,其次告知孩子问题在那里,再次告知或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最后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方法。而且在制定新规矩或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给孩子足够的自尊。

培养孩子最主要是培养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分别是: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这事我能行,我有我的能力);

2、对自己在重要价值中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有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理解自己的情绪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在沟通协作协商、共同倾听等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对待日常中的事情);

7、判断能力(能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要让孩子成为心中有爱的人,因为心中有爱的人,便不会太在意外在的事物。

一、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孩子的自尊很重要,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自己处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二、是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学会用同理心去倾听,把孩子每次犯错变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谴责的机会。一味批评孩子的父母是不成熟的,是希望和孩子共同承担责任,而急于划清界限,是把内心的恐惧变成了愤怒来批评孩子。

三、学会道歉,这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的,包括承认错误、道歉、解决问题。

两种方式去识别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从内寻找——关注自身感受

1、自己感觉恼怒、着急、内疚、烦恼——寻求过度关注

2、感觉到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被打败——寻求权利

3、感觉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报复

4、感觉无能为力、绝望、无助——自暴自弃

二、由外而内——观察孩子的行为,要求停止做某事,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行为的目的

1、停止一会儿又开始做——寻求关注

2、言语顶撞、消极抵抗——权力斗争

3、破坏性行为、说伤害你的话——报复

4、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自暴自弃

最后,判断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可以从四点来看: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2、孩子有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两样东西是孩子在童年所追求的。3、方法是不是长期有效。4、是否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品德。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2

《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在刚参加工作时就听到过,也很早就在我的书架上,但如果不是事出有因我想它会一直在家里吃灰。再次拿起这本书,书中的一些话还是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教室的氛围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当一位老师的和善必须加入奖励,而坚定必须加入惩罚时,孩子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就会变得困惑而可怕……”,“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阻碍沟通的方式会给老师和学生造成同样的挫败感,而促进沟通的方式会给双方赋予力量”……读过的每一本书中都有让我和作者产生共鸣的部分,而这本书也让我切实感觉到,教育从来都是一样的,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亦是如此,每一位班主任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同小异,但是处理方式的不同导致效果天壤之别。

也许我从未意识到,教室的氛围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自己的上课风格,管理方式,甚至对待某一位犯错误学生的态度都会对班级无形中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的认真和专注以及敬业精神会被孩子看到,可是慢慢发现自己最先被看到的是缺点------没有耐心,大声呵斥,不给学生面子………有一句话说的好:“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想让班级整体团结,必须自己先团结每一位成员;想让孩子们关心爱护集体,就让他们感觉到集体对他们的关爱……永远告诉自己,和善而坚定的前提是“和善”。

参加工作这几年遇到不少的学困生,可是对他们的教育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方法。一句话仿佛点醒了我——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对比学生的表现,果真如此!学习的困难,交友的阻碍,家庭的不幸等等都可能使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如果没有及时的疏导和开导,再加上由于老师不知情无意中带来的压力,学生会作何举动我们不得而知。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引导,而不是任其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从来没有去思考过与学生的沟通技巧,这也是自己工作遇到瓶颈的原因之一。这本书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在不询问的情况下,不去假定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要通过核实——问启发式问题——来促进沟通;探询会促进沟通,要学会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联结并改善沟通;过多的指令会增强孩子们的依赖性,邀请则会鼓励合作;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和独特性,而不要只是期望,当老师要求过多,并且急于求成时,就会让孩子们丧失信心;不用或少用“成人主义”去要求学生,学会真正的尊重和接纳学生。

这本书中的很多理论让我耳目一新脑洞大开,人类的行为与冰山的类比,启发我要研究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孩子们是我们未被开发的最大资源,让他们学会相关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才能,会带来难以计数的益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同时又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里面的很多方法可以直接拿来用,例如“选择轮”,“和平桌”,“工具卡”和11个教室管理工具等等。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当老师教学生还可以有这么多的道道,说与这本书相见恨晚一点也不为过。虽然到目前为之这本书我只读了一遍,可是我知道如果我想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正面管教,必须反复精读和研读。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3

暑假在家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书序的内容。写书序的作者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他们是计划性地要小孩,对孩子的到来满心欢喜,但是也遇到了同样的教育问题——如何管教?她读了这书受益匪浅,两个小魔王已经被她收服。至此,我已经被她的文字感染了,相信所有的宝妈会和我一样吧,一定要好好品读,好好学习这本“管教秘籍”。

首先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孩子是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前一阵子品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时,也颇有心得,保持一颗童心,自己也有童年,也由学生走来,回忆一下,转变一下,自己也就变成了学生。

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想要赢得学生的合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不过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对极度叛逆,并且态度非常恶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或孩子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和孩子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和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本书中提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安排特别时光。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运用到。每天我的工作都是早出晚归,跟孩子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将每天晚上睡觉前的一个小时作为我和孩子之间的特别时光。在这特别的时光里,我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我们非常快乐,对我也有了更多的依赖与信赖。但是我却没有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我的学生身上,我真的很惭愧。看了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小学生的年龄还小,需要大人的关注需求还很强烈,对他们也应该有爱,有责任。我打算利用课堂作业时间、课间休息时间或者放学后的时间找到几分钟的时间还学生之间来个特别时光。首先,要从那些没有信心的学生开始,按照书上说的方法,做好纪录,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孩子。我相信,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微妙。

现在自己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位人民教师了,还是一位两岁小娃的妈妈了,在学校里面对的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大宝宝,在家里面对的是一个挑食调皮的小宝宝,听到这已经很头疼了吧?通过阅读,相信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4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和同事在学习并实践正面管教,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加入到学习和实践者的行里,并在和孩子相处中刻意练习着正面管教的方法。

一、游乐场玩耍,先定规则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样都会经常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我们基本每周六或周日去玩2小时,通常出发前我们会达成一致意见:

1。出发前确定好玩儿多长时间;

孩子在游乐场玩,当快到约定时间时[通常是饭点]我会提醒告诉他“时间快到了,要回家了”。孩子说,“我想再玩一下那个”。

这时我也不会立刻制止,而是告诉他“好的,时间到了我会提醒你”。到时间了会提醒他"我们现在该回家了",孩子立马上放下手中的玩具跟我回家。

2。到游乐场后,玩2次要过来找爸爸妈妈喝一次水;

周末游乐场人一般比较多,有些玩的项目也不适合成人玩。到游乐场后我会找个视野比较好的地方,告诉孩子我在这里等你,你想玩什么就去吧,但你要玩一会儿过来找我喝水。

我们的规则是玩了几次,和几口水,同时告诉我你玩了什么,玩的是否开心,接下来要玩什么去。

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又能让他自己决定玩什么,回来的复述也在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二、超市买玩具

逛超市相信大家每周都会去一到两次,玩具区域我们通常都逃不过去。当孩子看到心仪的玩具想要买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嗯,你好像真的很喜欢这个玩具,我也觉得这个玩具很漂亮。”给孩子一种认同,并不是直接告诉他不要买。接着会告诉他“你好像刚刚买过xxx玩具,如果你真的很喜欢,等到xxx时我们再买好吗?”提醒孩子,我们商量好的买玩具的日子是什么时候,不是每次去超时都要买玩具的。读后感·用这个方式,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和一种仪式感。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是否在约定好的时间购买这个玩具,不但给予他尊重,也锻炼了演示满足的忍耐力。

三、孩子吃饭问题

小朋友吃饭是一件几乎令所有家长都头疼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特别注意。每天三餐,让孩子好好地坐在饭桌前,跟着大人一起吃饭,尽量不看电视不玩玩具,饭前一小时不吃任何零食;家里的零食也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规则虽好,也不一定每次都能顺利的把饭吃完,当孩子只吃肉不想吃青菜时,我们会讲挑食的佩奇看病的故事,让他知道青菜和肉配着吃才不会生病。有时也会用压力山大将食物变成飞机的方式喂孩子吃饭,毕竟谁的孩子能不娇惯呢!

四、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的培养

孩子每天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自己收玩具。不用爸爸妈妈操心。相信很多父母都很期待这样的情景。虽说这些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但是每一个环节都长时间的付出,正面管教起到什么作用呢?每当孩子不想刷牙,不愿意收玩具的时候,我们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积极的引导孩子,自己穿衣,刷牙,收玩具,慢慢形成习惯,而这时我们要做的只是提醒孩子就好了。

不知你是否认可这样的“正面管教”的例子,你又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