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诗歌《暮江吟》的意思,领悟景物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古诗的语言艺术美。
2、体会诗人情感,入情入理地诵读并背古诗。
3、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热爱之情,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虚实)
2、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习《暮江吟》
1、初读,理解诗意
(1)自学:借助注释自己弄懂诗意,感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结合手势表现“铺、洒、照”和课件,感受“铺”的意境。
2、品读体会情感
从哪里体会到美丽的江景,边读边品析。
品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1)出示课件,用“像、似、仿佛”说一说:
江水是怎样的红,又是怎样的绿。
(2)朗读感悟
品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示课件,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3)课件展示,体会情感,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连读整首诗。
(5)诵读,进入意境。
小组参赛的形式,读出美丽的江景,诵出喜悦舒畅之情。
3、品评欣赏,升华情感
(1)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
(2)背诵古诗
(3)回味诗境,扩展诗境
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展开想象,可以想象诗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诗以外的意境。
(4)此时此景,你用什么方式抒发心中的感情。
4、拓展练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景,领悟诗情。
能够有感情地读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联想其意境。
掌握诗歌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比喻的写法,学到一些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以小组合作方法,自学了解诗歌意思,意境,朗读提高诗歌品味力,培养学诗,作诗兴趣。
教学难点:
对"瑟"字的字型的'纠错与提醒。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联想意境。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诗歌赛背,导入主题
出示"古诗",激情介绍中国"古诗":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往今来,多少往事不再,可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而,"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是人们吟诵不朽的话题。多少文人骚客借景抒情,借物言志,激情豪迈在短短的诗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循着古人留下的文字,走进他们……
(相应出示古诗句)
小队赛诗会。
出示:十秒中内,你们小队能背出多少首古诗
出示:白居易
(1),看到这个名字,你会想到什么
(2),朗读相应的古诗。(草,白居易简介,江南好)
交代今天学习的诗《暮江吟》。
(1),释题。
(2),出示全诗,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要求:
(1),读准字词音,划记易错字。
(2),结合注释理解字词。
(3),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诗句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上台讲诗。(组内可以补充,结合出示课件)
讲诗时引导学习:
(1),本首诗中最值得注意的易错字是哪个
(2),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体会"铺,可怜,露似,月似"等词;扩展联想:说说你想到了怎样的意境)
朗读悟情。
(1),交流:怎样才能读好一首诗——抑扬顿挫,轻重快慢的注意。
(2),小组合作读诗练习,互评。
(3),小组读诗对抗赛。
(4),抽背诗。
我们学写诗。
小组合作模仿本诗写一首写景诗。
评议1—2首诗。
读学生自创诗。
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学习,你对学习诗歌,了解了那些方法
2,你觉得这节课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环节是什么
板书设计:
暮江吟
残阳月
瑟瑟
江可怜
夜
景情融合美的享受
小学五年级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师: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师: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师指名读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二、学习新课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师: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师: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师: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师:把
比作,又把比作。
师: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师: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9、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10、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三、小练笔。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诗、吟诗、还做诗、做画,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收集有关白居易的诗,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古筝音乐、《暮江吟》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学习
1、知诗人,解课题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
(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音乐]
(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照射
瑟瑟:碧绿的颜色
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课件]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课件]
3、想意境,悟诗情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尤其是“铺”的运用。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课件]
4、诵佳句,背诗文
(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课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
“瑟”“红”要拉长语调;
“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二、朗读欣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代诗人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2、辨字组词。
暮()残()瑟()铺()
慕()浅()碧()哺()
3、说说下列诗句意思,注意粗斜体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小学五年级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篇5
(优)小学五年级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