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人生海海》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1
据说,出租车司机会忘掉所有乘客,除非你把钱包落在他车上,他没收也好,归还也罢,都是他最美好的回忆。她把最宝贵的青春和初恋落在朝鲜长津湖边的血土上,这片土地形同她故乡,会会魂牵梦绕的,她没收不了,也归还不了。因为嵌入血肉了,只能同血肉同生同亡。
初恋的感觉是甜蜜的秘密,是紧张的等待,是偷窥,是手不经意中相碰触电的感觉,是炮声轰轰中的害怕和祷告,是午后的阳光在风中行走,是威风吹来了稻花香,是彻夜不眠的累人旅程,是各种复杂幽秘,别出心裁的'明测暗探。总之是细腻琐碎的,孤僻,怪异,情乱神迷,神神叨叨。她改变不了事实,甚至乐于耽于这种逝去的事实中,不免说的铺张,让我觉得啰嗦。
“我这辈子只对他这么爱过,爱的小心翼翼又天昏地暗。”
她又列数种种心花怒放又揪心断肠的细节,事迹,痴迷于逝去的青春和灼伤眼泪的甜滋滋的苦涩中,流连忘返。这是她毕生的辉煌,一生盘根错节的痛的根子,彩虹一样的,惊人的美丽,也是惊鸿一瞥的残酷。她心里在燃烧,一颗孤寂的心在一往情深。没人会忘掉自己的宝贝藏在哪里,也没人会忘掉刺穿自己的箭。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2
这本小说我是通过樊登读书转过来的,才读了几章就发现原来小说描写的场景就在我的隔壁——富阳农村,而我在萧山。里面的乡村俚语还是那么熟悉,让我有了强烈的代入感和认同感,可能这是其他很多读者感受不到的。
读完回味这本书,感觉有点沉重,在那个扭曲的时代,英雄和小丑颠倒的年代,真正的`英雄沦为被耻笑、践踏的对象,而那些跳梁小丑却拿着所谓的真理,肆意妄为。本书的线索就是上校肚脐下面的那几个字,这几个字贯通了这本书,也贯通了上校的人生,虽然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那几个字,但我想我们也不必知道。上校用上了一生去掩盖这个所谓的耻辱,其实我们知道,这也是他的军功章,是他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奉献的印记!
书里面有一段“我”和小瞎子的对话,他说上校的下场比他惨,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却能看到,上校过得远远比他幸福,有爱他的人陪着他,用童心走完最后的路……
心有雷霆面若静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
上校的人生就似那片大海,有狂风暴雨也有波涛汹涌,但终归囊括万物!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3
五一值班,正好够看完《人生海海》。本来对麦家的书已经死心了,觉得他适合讲故事,写作倒是一般。奈何推手又赞此书引人入胜,又上了销售榜前茅,于是买来看。
读罢既不惊喜也无失望,还是麦家擅长的题材——大时代下草民的颠沛流离、牛叉人员的.传奇与折磨。只是这次多了些乡愁,善与恶的边界也更加模糊。起初有些奇怪为何在江浙那边发生的故事要用个闽南语的书名,在最后几章作者才自圆其说,其要义就是人生苦海无边,人要好好过活……
读到故事的最后,我突然想起童年和小伙伴们捉弄过的一个疯子,他总穿着脏破的绿军装,耳朵有些聋却喜欢手舞足蹈地给小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战斗故事”,抓着个玉米棒子演做话筒或者步话机,经典的台词是:“连长,敌人扑上来了,我们顶不住了,呼叫师部向我开炮吧!”、“战争,残忍呐!”,小伙伴们都能绘声绘色地背诵,互相比较谁学的最像。现在想起来,或许他真的经历过什么样的人生海海吧。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4
上校的前半生,努力的做着一个英雄。不遗余力的付出。却在风云诡谲的大环境下,被误解,被猜忌,被残害,没有被生活所善待。整本书看完。焦点一直凝固在上校的私密处。那里刻着的到底是耻辱还是荣耀。诚如后来上校失智后乐意展示自己那处秘密一般。算是活明白了。好坏都放下了。
人生海海,波澜起伏,到最后都会归于平静吧。
整本书,一直围绕着上校在展开。对群像的刻画还是单薄了点。
一个苦难的时代,是由一群苦难的人撑起来的。
看完书我能记得的,
第1个是上校,
然后是最后陪伴他的上校夫人,
还有以第一人称的我。
以及我的父亲,我的.爷爷。
老保长。
小瞎子。
其他人物的信息就很弱了。
看作者最后的落款是18年成书,19年定稿。
现在是19年6月份。
我也总算是看了一本新鲜出炉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