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一谈到与科学有关的书籍,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法布尔先生所著的《昆虫记》,这可是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书呢!虽然昆虫只是一种小生物,但充满了我们的生活,不经意间就会从我们眼前一闪而过,而且种类多、数量庞大,不知是人类数量的多少倍呢!在法布尔先生的笔下,一切生物都充满着生机,一些造型怪异,行为古怪的昆虫也个个成了滑稽的小丑,河中小小的水母在阳光下也会被当成水中的细沙,游手好闲的蜣螂也会被当成强盗……不同的动物会被赋予新的形容而个性十足。在法布尔先生的眼中,一切生物都被标上了名,未知的问号、小梨形的球、好似“蚌珠”的水甲虫、挂着灯笼的萤……不同的昆虫因其独特的形状而被探索。在法布尔先生的心里,一切生物都足以使它产生好奇心,蜗牛壳中藏着什么,圆洞里是否居住着一只小蝉,石蚕的幼虫是如何逃避着敌人……不同的昆虫在自然的舞台上展示其动人的魅力。法布尔先生拥有着敏锐的目光,观察着身边的一草一木,注视其中的细微之处。
他不懈地探索着昆虫的奥秘,并将之用最生动的易于理解的言语形象地表达出来,让我们这些对昆虫少有了解的人在读过之后,能准确的根据描述,寻找到身边的昆虫朋友们,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全都被一步步地揭开了,未知的世界定会令人无比向往,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法布尔先生才能产生以研究昆虫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吧!法布尔先生的.执着令人敬佩,一生都以这些小小的,或许还很不起眼的小家伙们打交道,这件事虽然表面上十分有趣,但在多少个反复的观察中,也会感到些许的无味吧!不光是要观察这种昆虫的外貌、动作,还要观察到它们的习性,甚至还要大胆的揣摩一下昆虫的内心,这绝非易事,当然这对法布尔先生来说也绝非难事。蜣螂中那些预备偷走同伴食物的强盗,是否也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被人发现而感到一丝不安呢?
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只有执着的法布尔先生才能回答得出吧!科学的范畴也许太过于广阔,以至于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也只是探索了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而又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来说,就更不可能了解更多了。但是科学并不只是那些被冠以“家”的称号的人所独享的一种特殊学问,而是属于我们全人类的文明。在这个科学与文字并存的时代,科普类的书籍虽然没有文学类的书籍那么多,但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却有无数种,也许你并无探索科学之心,但是科学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来源,它是和文学一样无可替代的存在。科学就相当于是常识,连那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的人,又怎么能生存下来呢?我并不是希望每个人都热爱科学,但是如果能对科普知识多些了解的话,应该会很有用的。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拥有着无限色彩与活力的昆虫世界,发生着无比神奇并且奇妙的昆虫故事,一段段优秀的篇章再此启航,充满着让人想要探索未知的生动绚丽,开启人类心目中从未有过的昆虫形象,这便是《昆虫记》的魅力所在。
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让人回味无穷的优秀著作。他不是让人用眼睛从书中了解昆虫,而是让人用心去真正的聆听昆虫。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法布尔的优秀作品。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昆虫带给我的惊喜。
当第二天清晨,那柔软纯粹的阳光照射在我的书边;那清脆动听的鸟鸣声传入我的耳边;代表着我的指痕又一次停留在那秀丽文字的一边。
曾经在我的印象中,我心里只有:昆虫?昆虫有什么好看的?干嘛要去花时间研究昆虫呢?直到我被那些昆虫所拥有的灵性,所拥有的丰富情感所吸引后,我才明白昆虫们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人类也想要探索他们未知的事物。
昆虫所拥有的灵性,所拥有的魅力,所拥有的才华横溢和他所拥有的无限活力,值得让人去慢慢感受,让人足以惊叹。它那婉转动听的歌喉,它那美丽自然的外衣,它那努力奋斗的小小劳动力,它那聪明伶俐的机智头脑,让人不得不对它表示惊叹!
那娇丽的夕阳下,总有一些晚归的飞雁;那蓝天白云中,总有那几只小鸟;那黑色泥土里,总有一堆辛勤的劳动者;那清澈的溪流中,总有一些活蹦乱跳的小水虫;那翠绿的树林中,总有在高歌的歌唱家们。在我们这个具有灵性的空间里,到处都有这些奇妙的东西的存在。
“那是万物复苏的赞歌,是萌芽的种子和嫩绿的小草能听懂的'歌”“他是无坚不摧的力量的化身,他也是正义和权力的代表”“他是个痴迷的观察家和一丝不苟的务实派”,作者的神来之笔,生动的写出了昆虫那具有活力的鲜明形象,这是透过心扉,感受到的真正的欢乐。
当蝴蝶敞开华衣;当小鹰展翅高飞;当蜜蜂在花间寻蜜;当蟋蟀唱出音乐;当萤火虫散出光芒;当螳螂展出力臂,它们所展现出自己最出彩的一幕,是它们面向镜头毫不退缩的最大资本。它们拿出自己的才艺,给这世间更多的绚丽多彩,显出它们最独特的魅力。
我曾以为蚂蚁是弱小的,但从蚂蚁分食得知它的强大;我曾以为自然界昆虫没有色彩,直到我为蝴蝶的华衣所赞叹;我曾以为自然界的昆虫没有感情,直到我为螳螂英勇护庄稼时的忠诚所惊叹;我才明白世界万物皆有灵。
就像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对生活中那些事物多多的细心观察才能真正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不管是什么样子的昆虫,他们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从书中探索到的,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从互联网上了解到的,都可以为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真正聆听到的,才是最真实的感受。
我依然为昆虫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而点赞!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昆虫记》这本书教会了我怎样观察昆虫,怎样识别昆虫,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要爱护昆虫。《昆虫记》告诉我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自有它的价值,就连我们讨厌的屎壳郎也一样。
卷五的第二篇文章《埋粪虫与环境卫生》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它告诉我们,苍蝇、蜣螂、葬尸虫、皮蠹和食尸虫类,其作用不可缺少,不能忽视。它们从事尸体、粪便分解工作,它们把尸体、粪便分割切碎,用嗉囊细细消化,最后,将其再归还给生命。比如,野外的鼹鼠、蛇或什么动物死了,如果一直没被清理,就会腐烂、发臭,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们不可能发现,也不可能一一去清理。不用担心,尸体在哪里出现,这些小家伙就是收尸工,片刻工夫就会蜂拥而至,在24小时之内就能收拾干净。
在大自然中,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这些收尸工,病菌就会在尸体里繁殖,导致疾病流行。由此可以看出,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凭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描写昆虫,体味昆虫的处境,以虫性反观人性。他笔下的昆虫世界其实是人类生活的缩影。
《昆虫记》写道:这些掩埋工提供的服务,对原野卫生意义重大,而我们则正是这持之以恒的净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然而,我们遇到这些忘我的劳动者,投去的只是一种轻蔑的目光;不仅如此,还用民众俗语给他们取了种种难听的名字。
是呀,这些掩埋工中,作者尊称其为“圣甲” “金龟子”的昆虫,在法国,就叫作“食粪虫”“埋粪虫”,在我们国家,它的'名字也不好听——“屎壳郎”。
然而,屎壳郎正是最勤快的工人。不停地收集粪便到它的“仓库”里,尽管已经超量了,多得不得了,派不上用场,它还在不停地收集,为存储而劳其筋骨。它藏的小粪球,总有一天,会有一株植物吸收它的营养,长得绿油油的,有牛羊吃了这植物之后,会长身体。这不是人们所希望的吗?屎壳郎的产业,终有一天会转化成我们餐桌上的食物。可是,人们却很讨厌这些长相不雅,浑身发臭,整天与粪打交道的昆虫,见到就踩。
你看,这些做好事的自然界的小小朋友,到头来却受到鄙视,背上臭名,挨石头砸,被脚后跟碾得粉身碎骨,这是何等不公平的待遇啊!
《昆虫记》就是这样以虫性映射人性。看这些昆虫的遭遇,让人不禁想到了从事艰苦劳动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遭遇,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多少实实在在的服务,我们却对他们毫无所知,还心存鄙视。
从这篇文章中,我悟出了两个道理:一、生命万物的存在自有它的价值,我们要尊重它们。二、底层劳动者的工作是辛苦和必要的,他们的贡献不可小视,我们要尊重底层的劳动者。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这个学期,我饶有兴味地拜读了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这本书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昆虫,让我对昆虫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前每当我看到昆虫,特别是那些大大的飞虫,我都会胆战心惊。我虽然表面上装作很镇定,内心深处却已经有了一个对昆虫的看法——一群长着六只脚的恐怖怪物。尤其是那带刺的蜜蜂和黄蜂,我对他们的态度向来都是敬而远之。
在我的记忆中,昆虫就是一种冷血的、无任何可爱之处的小动物。
但当我读到《昆虫记》中的被管虫时,我却被它感动了。
被管虫是一种很小的毛毛虫,不过它很美丽,有着彩色的条纹。它喜欢用树枝和树叶为自己做一件衣服。它就躲在这件衣服里,只露出几只小脚和头,只要有一小点的惊动,被管虫就会蜷缩回它的那件衣服里。
每到一个时候,被管虫就要做妈妈了。当被管虫妈妈从蛹里钻出来时,它便失去了原有的美貌,变成了一只身体肥胖、没有翅膀的蛾子。当它产下卵后,它得整天看护着它的宝贝,用皮毛给它们保暖,就是在死后也会留下一张毛皮,让它的后代们能够茁壮成长。
被管虫可以不当母亲,依旧保持那美丽的模样,依旧能够在它舒适的衣服里悠闲自得。但是被管虫选择了做母亲。被管虫牺牲自己来为后代着想,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也像被管虫一样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不辞辛劳,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爱。在我们遇到挫折时,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就如同被管虫那柔软的毛皮,时时刻刻都呵护着我们,给了我们温馨,给了我们希望,给了我们力量。我们要学会去感恩父母。虽然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报不完的,但我们可以把他们给我们的力量化为动力,向着成功不断地前进。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报恩方式了吧。
还有一种叫做松毛虫的小虫子,总是排着队向前走着。队列的头一只小虫会在他经过的地方吐下一根丝,好让后面的伙伴不会迷路。虽然这样的方法通常是很有效的,但不免有点过于死板。作者就曾经把一些松毛虫放在圆形的花盆上,它们就不断地围着花盆绕啊绕啊,直到第七天,有一只毛虫累得掉了下来,才得以让这一队毛虫得救。读到了这个看似有些可笑的小故事,我不禁联想到了那死板、教条的刻舟楚人,学到了知识还不会灵活运用。这些小生命虽然会进化,但如果有人说要让它们在有生之年学到“做事不能死板教条,要学会灵活变通”,那实在是天马行空,自欺欺人那!不过,这些小小的松毛虫还是十分认真,傻得可爱的。他们团结又执着的态度不正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吗?
昆虫世界中有凶恶的螳螂,有榨取别人劳动成果的无翅黄蜂,但也不乏像被管虫、松毛虫这样充满爱心、有趣可爱的朋友。感谢法布尔!现在我非但不惧怕昆虫,而且愿意去更深入地探究他们的神秘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