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教学重点:
1、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学习的重点;
2、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一、分组轮读全诗。(10分钟)
二、研读语文必修1《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14—16和语文必修1《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7—8,并自主完成1—6题。(14分钟)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自怨自艾()火钵()冰屑悉索()
团箕()忸怩不安()炖肉()
关云长()碾了三番()荆棘()
天伦叙乐()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酱碗抚摸凋花扭扣B、棺材叱骂漂泊咒语
C、菜蓝辉煌凌侮凄苦D、青苔虱子围裙瓦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他,常________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在师傅和地主的________声里过着日子。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________。
A、悄悄叱骂凌侮B、静静叱骂欺负
C、悄悄责骂凌侮D、静静责骂欺负
4、填空。
艾青是________年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抒情短诗和长诗________、________,情思浓郁地表现祖国、民族、人民的苦难,愤怒诅咒现实的黑暗,________;艺术上,他注重诗歌鲜明的形象性、________和语言的明快与含蓄的结合,他的诗歌具有沉郁、雄浑、朴素、隽永的艺术风格。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大堰河——我的保姆》大量描述了大堰河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场景。
B、这首诗通篇使用比喻。
C、“我”看到自己家里那些豪华的陈设时,心里还是比较高兴的。
D、这首诗叙事过多,减弱了抒情的力量。
6、关于大堰河的形象,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是一个感情麻木的劳苦人。
B、她穷苦、善良,给予了“我”母亲的温情。
C、她是那个时代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
D、她一生辛勤劳作,却无力改变自己悲苦的命运。
(答案见幻灯片5)
教案(教学过程)
一、分组轮读全诗,概括每节大意,明确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10分钟)
1—3组读1—3节、9—11节,4—6组读4—8节、12—13节。
(答案见幻灯片2—4)
二、问题探究,分工合作(10分钟)
1、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P14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P14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3、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多个诗节的首尾重复。反复朗读有关诗节,揣摩其表达效果。(P14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答案见幻灯片6—10)
四、点拨评价(2分钟)
练案
五、练习检测(5分钟)
根据诗中的细节描绘,发挥想象,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
属相:
血型:
体型:
健康状况:
人生信条:
(幻灯片11)
六、课后作业:《目标素养评价》丛书“语文必修1”P8[自我检测]第一大题1—5小题。
教后反思
学案(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一、欣赏声像资料范读(MediaPlayer课件配乐朗读)。(10分钟)
二、研读语文必修1《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14—16和语文必修1《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7—8,并自主完成1—7题。(14分钟)
阅读与品味
阅读下面两段诗节,完成1—7题。
(一)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1、大堰河的“梦”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她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反复说“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九节中,写大堰河的家人对死的反应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4、这一诗段的叙事中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定语多用数量词,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
(答案见幻灯片13)
教案(教学过程)
一、欣赏声像资料范读(MediaPlayer课件配乐朗读)分,进一步体味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10分钟)
二、问题探究,分工合作(10分钟)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3、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答案见幻灯片14—16)
四、点拨评价(2分钟)
练案
五、练习检测(5分钟)
请从你的生活中摄取一个最打动你心灵的真情片段来赞美你的母亲。
(背景材料见幻灯片17—23)
六、课后作业:《目标素养评价》丛书“语文必修1”P8[自我检测]第二至六大题。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2、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赞美劳动妇女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及体现劳动妇女的品质。
2、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想要解读这首诗,我们就必须了解诗人的身世。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旧社会的童养媳都是悲苦的,连一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他们村子里就有许多童养媳,都像大堰河一样,用出生的村庄的名字代替她们的名字。
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这个女孩子从小嫁到畈田蒋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一手把纸钱的灰,用几把稻草盖一盖棺材,旁边也围点稻草,就算是一个坟墓。
二、磁带诵读。
三、这种诗其实浅显易懂,他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对养母的爱)
1、具体讲解,理解全诗,学生一段段诵读。
2、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课后练习。
四、分析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这首诗的主题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为诗中也提到,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方法渐渐过时,至少已经不是惟一的文学分析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种。但是,是否可以因为它只是众多方法之一种就否定它呢?回答是不能。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那种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到被压迫者一边,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是普遍的现象。艾青也属此例。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也是非常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做出来的,所以,这一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其次,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
五、引申。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
大家可能觉得这类题材离你们生活比较远,但事实上远吗?我们班不乏农村孩子、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大家的身边肯定有许多像大堰河一样的勤劳、善良、贫穷的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诗人艾青这样有着博大爱心的人。就算是城市的学生身边也是有这种人的。只是大家都习惯忽略。我们人,都是习惯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拥有的可贵。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象我,也经常后悔。
编教材的人呢,把这首诗放在这里,就是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大家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远的不说,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妈妈。天底下只有母爱是最理所当然的,也是最无私的,大家可能现在还体会不出来,我只希望大家偶尔可以想想,然后把感动埋在心中。
我们一起看看这几组画面。
1、月黑风高之夜,我高烧39度,母亲用大衣把我裹紧,然后抱着我就出了门。外面狂风大作,我隐隐感觉到母亲打了个寒颤。一路上,母亲深一脚浅一脚,有好几次打了趔趄,差点摔倒。我听到了母亲那急促的呼吸和剧烈的心跳。
2、冬天,晚自习放学后,我一身疲惫地回到家,站在门口等候的妈妈把我迎进屋里,然后打开取暖器,说:“丫头,你先暖和暖和,我去给你热杯牛奶。”不一会儿,妈妈端来了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我接过牛奶捂着手,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3、冬天晚自习回家,妈妈总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给我捂上半天。然后给端来一碗香喷喷的面条。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妈妈笑了。她边笑边说:“慢点吃,别噎着。”
4、中午12:30,我要午休,但下午2点钟就得上学,妈妈说:“儿子,你放心地睡吧。我给你看着表。”一觉醒来,我一看床头的闹钟,才13:20。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我悄悄地起床,看见妈妈坐在外间的沙发上打着瞌睡。妈妈手里拿着表,强撑着,不一会,她的头低下去了,睡着了。又过了一会,墙上的大钟敲了一下,妈妈被惊醒了,她急忙睁开眼睛看表:“哟,都1:30了,儿子快起床!”我看着妈妈,鼻子酸酸的。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并理解其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品味诗歌中的情感;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探讨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品味诗中真挚的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树立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情感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顾
1.诗歌的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等。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1932年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睹雪思人,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曾回忆说:“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很爱她。”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2.诗歌的内容结构
二、细读诗歌,分析诗歌
划分层次:
(一)第一部分(1——2)
我和大堰河的出身阶级不同,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抽查朗读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身世悲苦)
(二)第二部分(3——11)
诗人触景生情,追述勤劳善良的大堰河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三部分(12——13)
诗人由回忆转入现实,用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为其写下了一首赞美诗。
1.学生细读,自由讨论二、三部分中哪节诗歌体现人物形象的什么特点。
生活艰辛、勤劳、善良、乐观、淳朴、深爱着乳儿……
2.学生发言,穿插点评、范读和齐读,分析艺术手法和情感抒发(重点分析四、七、八、十、十一节)
3.总结人物形象
大堰河:身世凄苦、勤劳、善良、慈爱、任劳任怨、淳朴、悲惨
大堰河短暂而痛苦的一生、大堰河。
一家的不幸正是旧中国劳苦大众的缩影。
4.分析并归纳诗歌的艺术特色。
(1)大量描述性意象的使用
(2)修辞手法的使用:排比、反复、对比
(3)形式上的自由
三、总结诗歌主旨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的诵读方法,体会排比反复修辞的好处和诗歌抒发的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和揣摩诗歌语言,锻炼朗读能力,培养鉴赏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3.激发创作热情,尝试着自己动手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情愫。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和文中排比、反复等修辞运用的好处,激发创作热情。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关键词句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与学生共同回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对国家深沉的爱,引出作者对于其保姆——大堰河的思念之情,顺势导入本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初读课文,学习批注阅读
1.通读全诗,标出小节,试着划分出节奏读出自己的感受。
明确:全诗共13小节,学生初步感知艾青对大堰河的情感。
2.教师范读一小节,划分节奏。(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明确:以第6节为例,诗人在这一节突出的描写了地主家庭的富足以及我的不适感,与我之前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诵读时,比如“红漆雕花”“金色的花纹”“‘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油漆过”“安了火钵”“碾了三番”等修饰语都应适当强调,以符合作者突出地主家庭富足这一意图。
作者自比为“新客”,比如在读“摸”“呆呆”“看着”“不认得”“不熟识”等词语时应用心诵出“忸怩不安”之态,以突出作者的不适感。
3.学生带着这个任务继续读诗:这首诗很长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明确:首先,分别介绍我和大堰河;其次,雪天作者在囹圄中,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的保姆大堰河;最后,作者集中的抒发了对于大堰河的爱。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第4节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首先,一幅充满温情的劳作画面,大堰河在一天的劳作之后抱起我、抚摸我,充满温情。其次,这样文字让每一位读到的人都会感觉到温暖,比如“厚大的手掌”“怀里”“抚摸”“灶火”“煮熟”等,与第3节的“雪”“坟墓”“枯死”等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在困境中(入狱)触景怀人,引起作者对于温暖美好的回忆。最后,运用“在……之后”的排比和“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样的反复,通过排比的列举突出了“大堰河”的劳作辛苦,通过反复,突出的体现了大堰河对我的爱并不会因为繁重的生活而有所减少,给幼小的作者带来了丰富的爱的感受。
2.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者后来回到了他的家里,他的感受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要求:小组内的成员都要积极发言并且认真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去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明确:“新客”将作者回到富足的自己家中的不适凸显了出来,面对家里华丽的装饰和物质生活上巨大改变,我产生了强烈的陌生感,这样的陌生感足以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心理崩溃。
3.通过刚刚分析过的两节,你认为排比和反复的修辞在“新诗”当中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内容上,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形式上,与古体格律诗比较起来,没有严密的韵脚和整齐的句式,但是通过排比和反复的运用让全诗节奏鲜明旋律回环,体现出新诗的韵律美。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作者的两个家是“贫与富”“亲与疏”“简陋与华丽”的对立,如果你是作者你更喜欢哪个“家”呢,说说你的理由。
2.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试着自己写一首自由诗,内容不限,真情实感即可。